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胎儿冠状静脉窦的超声心动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探查胎儿冠状静脉窦 (CS)的可行性 ,试图获得妊娠周期中冠状窦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对 2 31例孕 2 0~ 4 0周正常胎儿 ,分别行左室长轴观、心尖二腔观、非标准心尖四腔心及右室流入道切面对 CS长、短轴进行实时显像 ,用 M-型超声测量 CS舒张期、收缩期最大内径 ,应用脉冲多普勒观测频谱形态和流速。结果 心尖非标准四腔心 ,右室流入道切面分别是检测胎儿 CS内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最佳切面。其最大收缩期内径从 2 0周的 (1.5 0± 0 .2 5 ) mm到 4 0周的 (3.91± 0 .31) mm;最大舒张期内径从 2 0周的 (0 .82± 0 .0 8) mm到 4 0周的 (2 .13± 0 .10 )mm。在 2 31例胎儿心脏中能成功检测到 CS脉冲多普勒 4 2例 ,检测成功率 18.2 %。其频谱特点为三相 ,收缩期和舒张期流向心房血流的正向 S波和 D波 ,以及心房收缩期离开心房逆流的倒置小 A波。其收缩期流速 ,舒张期流速及心房收缩波流速分别是(18.10± 2 .76 ) cm/s、 (33.2 0± 3.5 2 ) cm/s、 (8.4 0± 1.87) cm/s。结论 胎儿 CS的超声检查是可行的。正常胎儿 CS在心动周期中有收缩和舒张性变化 ,且内径随着孕周增大而明显增大 ;部分胎儿能较为满意地评价 CS血流动力学变化 ,其频谱类似肺静脉的三相频谱。  相似文献   

2.
正常冠状静脉窦的超声心动图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运用超声技术检测正常成人冠状静脉窦的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 46例健康成人 ,用二维超声多方位显示冠状静脉窦的长、短轴观 ,观察二维灰阶图像特征 ;用M型超声记录冠状静脉窦内径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变化 ;用脉冲多普勒记录其血流信号 ,观测频谱形态和流速 ,并通过截面积与速度时间积分的乘积计算冠状静脉窦流量参数。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结果 心尖非标准四腔和心尖两腔观是显示冠状静脉窦灰阶图像的最佳切面观 ,显示率分别为 10 0 %和 93 .48% ;冠状静脉窦随心动周期由心室收缩末期的最大内径 (8.89± 0 .81)mm ,逐渐缩小到心房收缩末期的最小内径 (4 .2 0± 0 .5 3 )mm ,内径最大变化率为 5 2 .67%± 5 .10 % ;胸骨旁右室流入道切面观是检测冠状静脉窦血流较为理想的切面 ,检测成功率为 43 .48% ,其频谱为双期正向双峰形 ,收缩期流速 (Vs)、舒张期流速 (Vd)、速度时间积分 (VTI)和流量参数(Q)分别为 (4 2 .3 0± 3 .5 8)cm/s、(3 7.5 0± 4.3 0 )cm/s、(14 .12± 1.2 1)cm和 (160 .0 7± 2 0 .45 )ml/min。结论 超声技术能够较为满意地评价冠状静脉窦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正常冠状静脉窦在心动周期中有收缩和舒张性变化 ,其血流频谱类似于下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测冠状窦的可行性 ,确定冠状窦的正常值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与逆行冠状窦造影对比以确定TTE评价冠状窦形态和大小的准确性 ;观测 15 2例正常人和 316例心血管病患者的冠状窦形态和大小并分析年龄、性别及心脏形态改变对其的影响。结果 TTE对冠状窦的观测成功率为96.7% ,在形态分类和内径测量方面 ,TTE和血管造影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r =0 .946,P <0 .0 1) ;正常成年人冠状窦呈管状者占 67.1% ,呈喇叭状者占 32 .9% ;冠状窦入口最大径为 ( 9.1± 2 .8)mm ,并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心室收缩末期最大 ,舒张末期最小 ,变化率为 5 0 .9%± 2 2 .7% ;冠状窦形态和大小与性别、年龄无关 ;疾病导致右房扩大时 ,冠状窦内径增大 ,周期性变化率显著减小。结论 TTE能够准确评价冠状窦的形态和大小 ,可作为介入心导管诊疗术前的常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 (CS)改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正常对照组 2 2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 2 6例 ;永存左上腔静脉组 3 3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CS口收缩末期内径 (CSOESD)、舒张末期内径 (CSOEDD)、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内径的比值 (CSOESD/ED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CSOESD和CSOEDD显著增大 [CSOESD :( 12 .5 6±3 .5 8)mm对 ( 8.47± 2 .3 2 )mm ,P <0 .0 0 1;CSOEDD :( 8.46± 2 .63 )mm对 ( 3 .3 6± 1.3 8)mm ,P <0 .0 0 1] ,CSOESD/EDD显著减低 ( 1.5 2± 0 .2 6对 2 .83± 1.10 ,P <0 .0 0 1) ;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比较 ,永存左上腔静脉组CSOESD显著增大 [( 12 .5 6± 3 .5 8)mm对 ( 2 1.2 0± 7.5 0 )mm ,P <0 .0 0 1]。以CSOESD≥ 16mm为临界值 ,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敏感性 90 .9% ,特异性 91.1% ,准确率 91.1% ;以CSOESD/EDD <1.8为临界值 ,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敏感性 90 .5 % ,特异性 91.3 % ,准确率 90 .9%。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CS改变的两个特征为CS轻度扩张和舒张末期CS变窄率显著减低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CS改变的特征为CS显著扩张 ,根据CS大小和CS内径在心动周期的动态改变可以准确识别CS扩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引入的下角观冠状静脉窦(CS)长轴和常规胸骨旁CS短轴观察56例正常和78例不同病因所致扩大的小儿CS的内径显像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对象分正常组、右心负荷增加(负荷)组、左上腔静脉引流入CS(腔引)组和肺静脉异位引流入CS(肺引)组.结果表明:CS内径两引流组显著大于负荷组和正常组(P<0.01),是筛选前者的简便有效参数.下角观显示CS显著扩大且上壁成角扩张呈三角形,最大内径大于CS口,并在CS内测及高速湍流是诊断“肺引”并与“腔引”鉴别的重要超声征象.文中探讨产生上述特征的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3天,因"早产,呼吸困难"收入院,其母患有重度子痫前期,于孕28周经剖宫产娩出胎儿,患儿生后即出现呼吸困难。查体:呼吸略促,反应状态差,肤色苍白。超声心动图:左旋支独立起始于主动脉左冠窦(图1A),开口处及管腔内径均增宽,约3~4mm;增宽的左冠状动脉内探及全心动周期血流,以舒张期为主;左旋支发出后走行异常,左心室长轴、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可见其向右后下方走行并连接冠状静脉窦(图1B);冠状静脉窦内径增宽,约6mm,窦口处狭窄,内径约3mm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孕妇,20岁,孕1产0,孕26周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心尖朝向左前方,四腔心对称,四腔心切面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图1),十字交叉存在,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未见明显中断,两组房室瓣瓣叶启闭未见异常,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可见卵圆瓣在左心室飘动,心室与大动脉连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最大内径(Dmax)、最小内径(Dmin)、振幅(AM)、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血流量(Q),对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成人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为100%,其Dmax、Dmin、AM、Vs、Vd、VTI和Q分别为(9.66 1.87)mm、(4.41 1.24)mm、(12.81 1.52)mm、(50.34 0.34)cm/s、(39.74 0.31)cm/s、(15.34 0.48)cm和(177.5 60.24)ml/min,不同时期内测定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较全面、清晰地显示冠状静脉窦,测得各项指标的可重复性好,为测定冠状静脉窦的理想方法,在冠状静脉窦的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6岁 ,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就诊。查体 :无明显紫绀。听诊胸骨左缘 3、 4肋间 3/ 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 :右室大。超声所见 :心房正位 ,心室左袢 ,主动脉右转位 ,即为S.L .D.型。房间隔室间隔连续完整 ,各组瓣膜形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CDFI显示三尖瓣中度返流信号。冠状静脉窦明显增宽 ,内径为 15 mm,于左心房其终端见部分冠状窦间隔缺如 (图1)。CDFI显示左心房与冠状窦之间的双向彩色血流信号 ,以左心房向冠状窦分流为主 (图 2 )。心尖四腔心切面将探头向后下倾斜 ,经左肘静脉声学造影显示 :冠状窦首先显影 ,左右心房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冠状静脉窦的长径(L)与内径(D)及其比值在冠状静脉窦扩张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18例孕20~40周正常胎儿冠状静脉窦的L值与D值及其比值,建立正常胎儿的标准冠状静脉窦测值.以此为标准检测8例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 正常胎儿的冠状静脉窦的L值与D值均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L=-0.94+0.4×孕周,r=0.661,P<0.0001;D=-0.07+0.08×孕周,r=0.433,P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CT显示心脏冠状静脉系统(CS)及其分支解剖的能力及其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期行64层CT扫描与选择性冠状静脉造影(CVG)的患者46例,观察CS及其分支的走行;以CVG为金标准,计数CS及其各分支的显影率;测量CS口、心中静脉(MCV)口和左室后静脉(PV)口的直径,测量冠状静脉各主要分支间的距离,分析MSCT与CVG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64层CT CS及其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所示的CS及其分支的走行与CVG一致;两种方法的冠状静脉直径测量值呈高度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CS),0.83(MCV),0.95(PV),P<0.001。结论64层CT可以无创评价CS及其分支的解剖,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评价冠状窦(CS)的可行性,并观察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窦口(CSO)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4例经CTA证实无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和24例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主要评价CS的图像质量、长度、CSO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冠状窦瓣的显示率,并比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大小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患者CS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达3分,并均有较高的对比噪声比(CNR),心功能正常组CS平均长度(34.3±16.3)mm,与心功能不全组无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组的CSO上下径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CS,并能够对CSO的大小进行精确测量;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SO扩张,其上下径和横截面积大于心功能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Detection of early vascular changes indicated by lowered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would allow 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producibly measure CFR with transthoracic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TTE) in healthy volunteers. We measured CFR using dipyridamole infusion in te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ith two methods: TTE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with oxygen‐15‐labelled water (group A). However, CFR was assessed twice with TTE in eight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group B) to study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is method. We compared CFRs obtained using TTE flow measurements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PET flow measurements in the corresponding myocardial area. Coronary flow in LAD could be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using TTE. By TTE, an average CFR based on peak diastolic flow velocity (PDV) was 2·72 ± 1·16, mean diastolic flow velocity (MDV) 2·56 ± 1·06 and velocity time integral (VTI) 1·87 ± 0·49. The results were reproducible in two repeated TTE studie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MDV 6·1 ± 4·3%, n=8). By PET, CFR was 2·52 ± 0·84. CFR assessed by TTE correlated closely with that measured by PET (MDV r=0·942, P<0·001; PDV r=0·912, P<0·002 and VTI r=0·888, P<0·006) and intraclass correlation was 0·929 (MDV) and tolerance limits for differences of CFRs was ?0·78 to 0·72. We show that CFR measured by TTE has an excellent correlation with CFR measured by PET. We also found that TTE measurements of CFR were highly reproduci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内皮素 (ET)释放的动力学进行估价 ,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是否是ET的释放部位。方法  12例冠脉造影前后、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行择期PTCA术前及术后 5min、6h的股静脉血、冠状动脉口血及冠状窦处血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浓度。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浆ET浓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TCA术后 5minET浓度升高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持续升高达 6h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PTCA后冠状动脉口、冠状窦及股静脉处ET浓度均明显升高 ,但冠状窦处最高 ,其与冠状动脉口及股静脉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冠状动脉口与股静脉处ET浓度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TCA可使血浆ET进一步升高 ,冠状动脉内皮可能是ET的释放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比较 IMT与颈总动脉内 -中膜横切面面积 (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 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 IMT和斑块 ,计算 IMCSA。比较三组间 IMT和 IMCSA的差异 ,比较 IMT和 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状动脉 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 IMT无显著差异 ,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 (P<0 .0 1)。用 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颈总动脉 IMCSA较 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 ,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hs‐CRP水平将225例确诊为NSTE‐ACS的患者分为正常组(≤3mg/L,n=105)和升高组(>3mg/L,n=120)。采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s‐CRP、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TnT,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定量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升高组与正常组C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1.4±318.0)分vs(508.1±346.4)分,t=04.39,P>00.5)];升高组血清cTnT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8±14.2)mmol/Lvs(18.9±15.9)mmol/L,t=21.48,P<00.5)];hs‐CRP水平与c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8,P<00.5),与CAS水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69,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NSTE‐ACS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食管心脏超声技术在20例成年患者中成功的显示了27条左和/或右冠状动脉.并对其中10例作了同期冠脉造影,结果提示两种方法对冠脉直径测定值近似。结论认为,作为非创伤、非放射线性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措施。经食管心脏超声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8.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对11例CAOA患者进行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血流方向、性质、时相和速度,观察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5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左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例,疑诊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1例,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2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发出1例.其中合并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卵圆孔未闭1例,二尖瓣前叶夹层动脉瘤形成伴破裂1例,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例.超声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和手术结果符合.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提供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血流状态等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7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E-选择素(s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脂联素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③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BMI、甘油三酯、hs-CRP、TNF—α、sICAM-1水平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低脂联素血症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