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根据术后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131例)、B组(40例)、C组(49例).A组采用膀胱灌注化疗,B组采用髂内动脉化疗,C组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化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结果 ①3组患者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显著低于A组、C组(P<0.05),A组与C组化学性膀胱炎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化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相当,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区别,膀胱灌注化疗的全身不良反应较轻,髂内动脉化疗的化学性膀胱炎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浅表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行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浅表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灌注组(75例)和常规灌注组(89例),分别于术后24h内行膀胱灌注与术后7 d行膀胱灌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早期灌注组复发率为12.0%,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常规灌注组复发率为34.8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9个月。两组比较,早期灌注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灌注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少数患者出现膀胱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行膀胱灌注较常规膀胱灌注能明显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两种灌注方法对患者术后膀胱炎等并发症的影响没有差异。表明早期行膀胱灌注是一种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将96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患者均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热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ICAM-1、MMP9、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膀胱癌的生物学特点是术后易复发。近年来,在给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辅以膀胱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辅助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林学勇  李东 《癌症进展》2019,17(9):1088-1090
目的探讨miRNA-137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量及其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表达量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将mimic-NC、miRNA-137 mimic、miRNA-137 inhibitor质粒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并分别作为空白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RT-PCR法检测3组细胞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Transwell小室检测3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病理分级为Ⅳ级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病理分级为Ⅰ、Ⅱ和Ⅲ级的患者(P﹤0.01)。过表达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均高于空白组细胞(P﹤0.05);低表达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均低于空白组细胞(P﹤0.05)。结论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病理分级为Ⅳ级的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上调miRNA-137的表达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其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罗源  周娟  田良  张志杰 《癌症进展》2018,16(6):729-732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膀胱癌患者118例,根据医师介绍、患者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行TUR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炎性因子、免疫因子水平的差值,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2年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VEGF、血清IGF-1、尿液BLCA-4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RP、IL-6、TNF-α水平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D3+CD4+、CD3+CD8+、CD4+/CD8+水平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R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膀胱癌可有效清除恶性肿瘤细胞,纠正免疫失衡,且创伤小,有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62例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即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A组)与11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B组)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79.62%、62.96%,B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76.92%、64.10%,两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生活质量总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63.12±11.69)分、(35.68±8.47)分,A组健康状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恶心呕吐、疼痛、失眠及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无差异,但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组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  相似文献   

8.
吴洵柱  肖尚文  胡正鲜 《癌症进展》2023,(3):283-285+28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将9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与对照组患者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DK...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并行TURBT术的患者90例,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根据TopoⅡα表达情况将9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TopoⅡα高表达组和TopoⅡα低表达组,比较TopoⅡα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TopoⅡα的表达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预后分析。结果:90例膀胱癌患者中有57例TopoⅡα 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3.33%;膀胱癌患者TopoⅡα 高表达率与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显著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组患者1、2、3年复发率(8.77%、14.04%、17.54%)明显低于TopoⅡα低表达组(27.27%、39.39%、51.52%),TopoⅡα高表达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高于TopoⅡα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大小>2 cm、病理分级和TopoⅡα低表达等4个因素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opoⅡα表达与膀胱癌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显著相关,在TURBT术后对TopoⅡα高表达患者给予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全膀胱切除者,但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我院2003至2006年对91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34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例灌注卡介苗,27例灌注丝裂霉素,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女2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9例。病理分级:G1级43例,G2级39例,G3级9例。临床分期:Ta期7例,T1期67例,T2期1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2例,其中Ta期7例,T1期65例,T2期17例。行膀胱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B7-H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后胰腺癌病理标本112例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2组标本中的TRPC6、B7-H1蛋白表达强度,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灶大小、肿瘤分化...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7-H1 on dendritic cells (DCs)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Methods: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were disparted from 30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and 7 healthy controls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then co-cultured. The expression of B7-H1 on DC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Expression of B7-H1 on DCs in bladder cancer was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s (P<0.01). And the expression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of bladder cancer (P<0.05). Conclusion:The up-regulation of B7-H1 on DCs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eoplastic progression of bladder cancer. B7-H1/programmed death (PD)-1 signal pathway 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e escape of bladder cancer during initial phase of T cell immune respon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GFL7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EGFL7及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的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EGFL7在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的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和MVD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定益  胡桑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05-3409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肿瘤标本显示肌层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22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3例,前组可比后组显示更多的膀胱肿瘤基底肌层患者(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组发生8例,前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安全、有效。但前组比后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少(P<0.05);前组比后组可获得更多的肿瘤基底肌层标本(P<0.05),更有利于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分析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70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组(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和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组(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ERBT),每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生闭孔反射情况、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发生闭孔反射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患者膀胱冲洗的时间及留置导尿的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我们发现肿瘤大小、年龄及肿瘤病理分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影响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病理组织分级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结论:ERBT是一种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应用3D打印激光工作鞘连接膀胱镜联合钬激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制作的激光工作鞘匹配F21膀胱镜联合钬激光整块切除手术组(激光工作鞘组)52例,经尿道电切手术组(电切镜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病检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电切镜组4例患者因生理性尿道狭小,电切镜无法置入改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工作鞘组的病检合格率高于电切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低于电切镜组。结论:3D打印激光工作鞘连接F21膀胱镜联合钬激光行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浅表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后行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浅表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灌注组(75例)和常规灌注组(89例),分别于术后24h内行膀胱灌注与术后7 d行膀胱灌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早期灌注组复发率为12.0%,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个月;常规灌注组复发率为34.83%,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9个月。两组比较,早期灌注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灌注组(P<0.05),复发时间推迟(P<0.05)。膀胱灌注后少数患者出现膀胱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行膀胱灌注较常规膀胱灌注能明显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两种灌注方法对患者术后膀胱炎等并发症的影响没有差异。表明早期行膀胱灌注是一种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1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联合组62例,其中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联合组行TURBt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IPSS、QOL、Qmax、PVR、术后复发、并发症及手术残留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7、16.18、7.52、11.54,P<0.05);联合组IPSS、QO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3、6.53,P<0.05);Qmax、PV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13.64,P<0.05);术后复发、并发症、手术残留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19.87、23.65,P<0.05)。仅行TURBt术为术后复发、并发症、手术残留情况发生危险因素(OR=2.43、2.20、5.02,P<0.05)。结论:TURBt结合TURP术能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对于膀胱癌肿瘤数目较多、前列腺巨大的患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三种细胞因子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CK19, CK20 and bFGF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TCC) and their biological implication. Methods Samples from 54 patients with TCC were examined for expression of CK19, CK20 and bFGF.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K19 expression between relapse and non-relapse groups (P<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and clinical stages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K20 expression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P<0.05) and clinical stages (P<0.01) and between the relapse and nonrelapse groups (P<0.0001). The expression of bFGF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roup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and clinical stages and between the relapse and non-relaps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K19, CK20 and bFGF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among them bFGF is primarily secreted by TCC tumor t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