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干预模式对社区居家鼻咽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97例鼻咽癌放疗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干预组实施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鼻咽癌居家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于出院前1周、居家前期、中期及后期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自评感量表(strategei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 SUPPH)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SUPPH总分、SAS和SDS 评分分别为(90.21±12.15)分?(43.03±6.32)分和(49.25±9.07)分,与干预前比较SUPPH总分显著升高(P<0.001),SAS和SDS 评分则明显降低(P<0.01),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核心的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社区居家鼻咽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李涵冰  冯晓芬  曾媛媛  蒋清 《癌症进展》2019,17(13):1602-1604,1612
目的探讨心智觉知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心智觉知训练,干预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MoCA评分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MoCA评分和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智觉知训练可有效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傅红  何炜  孙明磊 《癌症进展》2020,(6):628-630,638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0例新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Zung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QOL-100)测定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弹性、抑郁程度、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患者心理弹性评分与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58.5±12.6)分,抑郁评分为(59.2±8.7)分,自我效能水平评分为(31.5±7.7)分,社会支持评分为(36.9±7.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9.7±13.2)分。应对方式评分中,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评分分别为(18.7±5.5)、(15.2±3.9)和(9.4±3.5)分。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与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面对应对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较低,且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面对应对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切除术后心理弹性、负面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行脑膜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负面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术前24h,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当日,研究组患者的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24h,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当日,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24h,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当日,研究组患者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采用围术期心理干预,可优化心理状态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舌癌患者手术后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舌癌手术治疗患者7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干预管理。干预3个月后,分别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4.71±6.98)分、(58.30±8.0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1.49±8.02)分、(62.58±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躯体功能自我效能、症状应对自我效能、疼痛管理自我效能和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分别为(32.96±4.04)分、(32.40±5.11)分、(31.35±4.16)分、(70.30±7.29)分、(60.37±6.19)分、(73.29±9.04)分、(65.96±7.9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9.85±4.01)分、(29.43±4.63)分、(28.03±3.94)分、(65.21±7.34)分、(53.91±6.12)分、(68.40±9.13)分、(61.50±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舌癌术后患者,应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治疗干预,能够通过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丹  李文静  程琳博 《癌症进展》2021,19(23):2471-2475
目的 探讨叙事疗法对肺癌患者疼痛应激、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将12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五步式叙事疗法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应激因子[血清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P物质、NE、皮质醇、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P物质、NE、皮质醇、PG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PA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SAS、SDS和NA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PA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S、SDS和NA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CD-RIS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CD-RISC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叙事疗法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的疼痛应激水平,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早期卵巢癌患者负面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98例早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给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6.4±9.3)分和(36.8±10.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干预组GSES评分为(31.5±4.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杨艳红  孔薇  马艳  郑春兰 《癌症进展》2021,19(18):1937-194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EC)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6,接受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1,接受常规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分析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GSES评分﹤30分、QOL评分﹤76分均是EC患者不良干预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EC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干预模式,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干预组在常规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用常规肿瘤治疗。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SAS标准分(35.52±3.45)、SDS标准分(42.04±4.68)、SCL-90躯体化(1.65±0.65)、强迫(1.62±0.12)、人际关系(1.56±0.75)、抑郁(1.63±0.08)、焦虑(1.72±0.07)、偏执(1.63±0.18)及精神病性因子分(1.43±0.13)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1.74±0.63,1.99±0.19,1.83±0.13,2.54±0.15,2.77±0.14,1.70±0.14,1.70±0.14)(P<0.01),干预组SCL-90总分低于干预前(95±7.81,102±15.83,P<0.05)。SAS标准分(11.14±5.98)、SDS标准分(7.76±5.64)、SCL-90躯体化(0.90±0.09)、强迫(0.36±0.20)、人际关系(0.27±0.14)、抑郁(0.91±0.17)、焦虑(1.05±0.15)、敌对(1.05±0.15)及精神病性(0.26±0.19)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49,1.16±5.39,-0.02±0.07,-0.24±0.18,0.01±0.19,0.06±0.23,0.14±0.74,0.14±0.74,-0.06±0.25)(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成浩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医院组织肿瘤康复乐园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放化疗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举办肿瘤康复乐园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及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入院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9.1±4.1)分、(42.1±5.1)分,均低于对照组(51.2±4.3)分、(57.9±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比较,观察组日常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睡眠状况、精神状况、饮食情况、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4.67±0.66)分、(4.26±0.72)分、(4.43±0.87)分、(4.42±0.7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4±0.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1±0.49)分(P<0.05)。结论肿瘤康复乐园可缓解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情绪,对其心理状态好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浩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60例首诊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开始和放疗结束时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液白细胞及总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白细胞水平及总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护理对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97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亲情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正念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屈服、回避和面对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屈服、回避、SDS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面对、GSES、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念行为护理能促进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养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雷良蓉 《癌症进展》2011,9(4):424-427
目的 探讨关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用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的情绪障碍和HAMD抑郁症专业量表(24项版).对5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乳腺癌病人SAS、SDS、HAMD评分明显高于常模.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激发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况,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乐  牛兵  朱建欣  李南 《癌症进展》2021,19(1):100-103
目的 探讨健康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给予健康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和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术后康复指导),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效能感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个月,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氮平在肿瘤相关性抑郁与焦虑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本院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79例伴肿瘤相关性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鼓励、帮助、同情及换位思考等心理支持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放疗时5mg/d,连用2周,化疗时5mg/d,连用2周,化疗间歇期不服用)。分析两组的治疗完成情况并记录奥氮平使用期间的毒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化疗2、4、6个周期后和放疗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抑郁标准分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4、6个化疗周期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中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化疗4、6个周期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奥氮平后的毒副反应为嗜睡、体重增加、头晕、乏力、口干、便秘和外周水肿。结论 奥氮平能够改善肿瘤相关性焦虑与抑郁,临床应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