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法造成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应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中ALT活性,TBARS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的MDA含量,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法测定血浆抗氧化能力指数,HPLC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和GSH水平,以及ORAC法测定和观察丹参酮类化合物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均可明显降低应激小鼠血浆ALT水平,提高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GSH水平,并降低MDA含量。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体外也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二氢丹参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丹参酮类化合物。结论丹参酮类化合物对拘束应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脂质体的药物渗漏和微粒聚结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冻融处理对丹参酮脂质体的药物渗漏和微粒聚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酮脂质体在4℃下贮存3、6.5个月后,未发现丹参酮有明显渗漏,处方中的PVP和冻融处理对丹参酮 的渗漏影响不明显;但PVP可提高丹参酮脂质体微粒的聚结活化能,并使脂质体ζ电位有所增大;脂质体混悬液在4℃下贮存3个月,不含PVP的样品粒度明显增大,并出现分层现象,而含有PVP的样品,其粒度变化甚微,混悬液均匀;而冻融处理也能使丹参酮脂质体的聚结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是传统中药丹参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作用。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丹参酮ⅡA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丹参酮ⅡA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Nrf2、NF-κB、NLRP3、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抑制IL-6、IL-8、TNF-α等关键炎性因子的活性和释放、上调神经元特异性结构蛋白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增殖,发挥抗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等作用,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细胞的损伤,显示出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和交互性的机制特点。基于此,本文对丹参酮ⅡA干预上述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6):842-847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并进行体外评价、细胞摄取及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从体外释药、细胞摄取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该药物载体进行系统评价。结果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粒径为(16.5±1.1)nm,Zeta电势为-(21.6±0.8)mV,包封率为(85.4±4.9)%,载药量为(5.4±0.3)%。TEM电镜可直观显示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呈形态规则的圆球形结构;采用芘测定法表明PEG-PE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约为6.1μg·mL~(-1);细胞摄取试验结果表明,PEG-PE纳米胶束可以增强药物细胞摄取量,细胞外残留量减少;MTT肿瘤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优于隐丹参酮。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可以明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高促凋亡Caspase 3活性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这些结果与游离隐丹参酮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丹参酮PEG-PE纳米胶束粒径小,释药缓慢,可很大程度地提高隐丹参酮在肿瘤细胞内的摄取量,增强药物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一丹参酮(tanshinone),是一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隐丹参酮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以及促进分化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化学药物有目的地改变细胞周期,进而增强放疗敏感性,对肿瘤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主要研究隐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隐丹参酮应用于宫颈癌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参抗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参在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等。其已知的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等,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和钙离子拮抗作用;水溶性成分有儿茶酚、丹参酚和丹参素等,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及抗凝等作用。近年来,丹参在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丹参酮对大鼠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对缺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以新生24h内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制备缺氧,氧自由基损伤模型,观察神经干细胞损伤后变化,MTT比色法测定OD值。结果:丹参酮对缺氧损伤,氧自由基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在同等剂量条件下,丹参酮对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强,结论:丹参酮对神经干细胞缺氧,氧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苦参碱、川芎嗪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比较3种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依据文献分别对丹参酮ⅡA、苦参碱、川芎嗪设定给药浓度,配制9种不同的浓度,对PC12细胞处理24 h,采用MTT测定吸光度值,再根据Origin软件计算细胞的IC50值,比较3种药物对PC1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通过丹参酮ⅡA、苦参碱与川芎嗪对PC12细胞抗肿瘤作用比较,发现丹参酮ⅡA组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各组IC50值分别为23.21 nmol/mL、11.36μmol/mL、20.32μmol/mL。丹参酮ⅡA、苦参碱与川芎嗪比较,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苦参碱及川芎嗪对比,丹参酮ⅡA在低浓度时对肿瘤细胞就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细胞去分化、软骨退化和软骨缺损为特征的致残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临床治疗以延缓病情为主。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降低炎症反应、保护软骨组织以防治骨性关节炎。综述了丹参酮ⅡA防治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总结其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概述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回顾近年来文献对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药理作用研究的报道。结果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抗癌、抗菌、减轻脑缺血组织炎症反应等方面也有新的药理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及其钠盐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丹参类注射液与其他注射液续用时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堂 《中国新医药》2004,3(9):100-101
丹参(Radix Salviae Mihiorrhiza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e Mihiorrhizae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中医认为具有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中医认为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作用。临床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  相似文献   

12.
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隐丹参酮的双向转运,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抑制剂对隐丹参酮吸收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 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从单层细胞层顶端到基底端的转运大于基底端到顶端的转运,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呈饱和趋势,且可被其结构类似物丹参酮Ⅱ。竞争性抑制。结论 隐丹参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主要是由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且该主动转运的载体位于Caco-2细胞单层的顶端。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平滑肌、心肌以及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从抑制细胞增殖、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迁移黏附功能等具体机制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丹参酮ⅡA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及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还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多种脏器纤维化等作用。本文在介绍丹参酮ⅡA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丹参酮ⅡA其他方面的药理学作用及疾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是丹参根中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作为中药中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研究发现丹参酮在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纤维化及抗心律失常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丹参酮的认识,本研究主要综述了丹参酮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机制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中药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丹参酮ⅡA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能够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明显的遏制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目的,丹参酮ⅡA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凋亡、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等密切相关。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丹参酮ⅡA近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隐丹参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应用薄层层离法及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分离及测定了生物样品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并用此法研究了隐丹参酮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药物自胃肠道吸收后,大部分在体内转化。大鼠口服隐丹参酮后,胆汁中代谢产物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共得7个代谢产物。有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A的羟基化产物及丹参酮Ⅱ-A与谷氨酸的缩合物等。有4个代谢产物有抑菌活性,但以原形药作用最强,后者可能是在动物体内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潘勇军  李晓勇  杨光田 《医药导报》2008,27(9):1019-1021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肽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VS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原癌基因c fos和c myc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VSMC增殖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使VSMC G0/G1期比例升高(P<0.01),S期比例下降(P<0.01);丹参酮ⅡA各组随着浓度的增加,VSMC中c fos和c my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下调VSMC中c fos及c myc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长春西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大脑新陈代谢、改善大脑微循环、选择性增加大脑血流量等多种作用,越来越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临床报道其与许多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汇总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长春西汀与多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长春西汀与泮托拉唑、丹参酮ⅡA磺酸钠、奥美拉唑、阿昔  相似文献   

20.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一)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杜冠华  张均田 《医药导报》2004,23(6):0355-0361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有二萜结构,目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30余种;丹酚酸类化合物多具有酚酸结构,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20余种,这些化合物构成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丹参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作用为主; 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等20余种,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