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本院23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种异体跟腱(异体组)移植患者10例,自体腘绳肌腱(自体组)移植患者13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前抽屉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前抽屉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差值、ROM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0例,其中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患者24例,应用异体胫前肌腱患者26例,术后随访指标包括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主动屈膝角度、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表、Tegner评分表、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价患者主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髌上10cm大腿周径、有无膝前痛、局部压痛、感觉减退、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体胫前肌腱组在主动屈膝角度上大于自体腘绳肌腱组(P<0.05),受伤前后患者Tegner评分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广泛性关节松弛(GJL)以及两种移植物(自体胭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疗效的影响.将接受ACL重建术的138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根据Beighton评分标准以及所用移植物类型将接受ACL重建术的138例患者分为4个研究组.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KT-2000检查,IKDC主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2~3年随访结果显示,在GJL患者中,接受自体胭绳肌腱移植的疗效较接受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差,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无论选用何种移植物,GJL患者的疗效较非GJL患者差.建议合并GJL的ACL损伤患者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09-312
目的:比较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与同种异体肌腱在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数表法将64例ACL损伤患者分为自体组(自体腘绳肌)与异体组(同种异体肌腱)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发热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ADT试验、Lachman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变化,同时术后3个月、12个月行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自体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异体组、发热时间显著短于异体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ADT试验、Lachman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组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60°、90°位再生试验结果与异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与同种异体肌腱治疗ACL疗效相当,前者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发热时间短,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比后者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60例患者(自体腘绳肌腱重建30例,同种异体肌腱30例),分组并按照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术前及末次复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同种异体肌腱组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分为A组:自体肌腱移植重建25例,B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21例.术后进行临床体检及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应力X线片、髌骨轴位片及MRI等相关检查,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4个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良好的移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随机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利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和KT-1000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3.2±5.4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4.4±2.5分;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5.23%,二者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1000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3~14mm,平均8.35±1.4mm,术后最终测量为0~5mm,平均1.25±1.3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采用胭绳肌腱重建ACL的患者62例.按照自体与异体胭绳肌腱重建ACL进行分组,其中自体组30例,异体组32例.术后随访时行三维CT、MRI检查,并按照Lysholm、IKDC、Irgang、Larso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分项评分对术后早期疼痛、肿胀,膝关节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3个月屈膝受限(80°),二期行关节镜下松解术.1例因排斥反应关节肿胀、发热,行关节镜冲洗后好转.其余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异体组:Lysholm评分83.2±8.8分,Irgang评分77.9±8.3分,Larson评分88.4±3.6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6例(81.25%).自体组:Lysholm评分83.6±9.2分,Irgang评分78.8±8.2分,Larson评分87.6±3.2分,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3例(76.6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分项评分中,自体组肿胀评分9.6±0.2分,异体组肿胀评分7.2±3.4分(P=0.011);自体组疼痛评分16.6±5.4分,异体组疼痛评分19.8±3.4分(P=0.203).结论 自体与异体胭绳肌腱重建ACL均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其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髌腱-骨与同种异体移植物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将52例ACL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自体骨-髌腱-骨组23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2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膝关节Lachman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自体组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异体组有6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经甲强龙治疗后愈合良好。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都有较好的疗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无取材区并发症及手术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体腓骨长肌腱组(31例)和异体肌腱组(2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以及治疗前的ADT试验阳性率、Lachman试验阳性率、浮髌试验阳性率、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肌腱组手术时间为(91.3±12.5)min,短于自体腓骨长肌腱组的(66.1±13.5)min(t=5.225,P=0.000);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胫骨前移距离等指标均改善(P<0.01),但2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的IKDC评分等级、Lysholm评分等级及ADT试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与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23例ACL损伤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53岁,平均3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5-40周,平均13周。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取自体半腱肌腱和或股薄肌腱重建ACL。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6-3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21例患者(91.3%)Lachmen实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主观评分明显改善,轴移实验检查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单束自体肌腱重建ACL,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关节镜对2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双柬重建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抽移试验检查,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阳性24例(92.3%),前抽屉实验阳性20例(76.9%),抽移试验阳性19例(73.1%)。术后所有患者I。achman试验、前抽屉实验、抽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与术前相比阳性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ysholm评分(66.1±6.3)、Tegner评分(3.8±1.9)、膝关节IKDC评分(67.3±6.4)。术后Lysholm评分(95.1±2.3)、Tegner评分(6.6±1.5)、膝关节IKDC评分(92.5±3.1),术后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能更好地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膝关节镜下保留与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采用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保留组),未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的病人15例(未保留组)。对比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同时比较2组术后6个月的本体感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前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留组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未保留组(P < 0.05)。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KT-1000侧-侧差值和ROM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保留组其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角度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均低于未保留组(P < 0.01)。结论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能更好地促进膝关节术后功能和本体感觉的恢复,其临床效果优于未保留残端的ACL重建。  相似文献   

14.
赵小泉  蒙剑德  陈璞 《中国现代医生》2014,(12):136-138,141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发生损伤后采用关节镜下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抽选我院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1例膝ACL损伤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65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和观察组(n=66例,采用关节镜下ACL双束重建),观察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稳定性评分、Tegner体育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IKDC、Lysholm以及Tegn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KT-1000测定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屈膝90.的移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屈膝90.关节活动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RI及X线复查安全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束重建比单束重建更能满足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左金增  史福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0):3718-372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重建术的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8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腓骨长肌腱双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照组(40例),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四股单束移植重建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前抽屉试验结果。结果 组别与时间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均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6、12个月治疗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116.3°±21.5°)与(102.7°±22.1°),P<0.05〕;两组前抽屉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248,P=0.041)。结论 老年急性ACL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术,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且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固定(Transfix)+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5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取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关节镜下应用股骨端横穿钉固定(Transfix),胫骨端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行ACL单束重建,通过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单腿跳跃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57.71±7.4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2.34±3.84)分(P〈0.001);IKDC 2000评分由术前(69.86±8.9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23±5.14)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由术前的(6.38±2.31)mm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72±1.12)mm(P〈0.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Transfix系统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49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8股胭绳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取半腱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取股薄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柬,做胫骨、股骨双隧道,股骨端采用缝合钢板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缝合纽扣固定肌腱;或者取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前内侧束,另一侧的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折叠为4股重建后外侧束,股骨端用微创钢板(Endbutton)固定,胫骨端用界面螺钉固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接受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除1例取腱处感染外,其余48例功能康复满意。49例患者中轴移试验I度阳性3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3例,屈膝90。前抽屉试验I度阳性2例,证实膝关节稳定性良好;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0±7)分提高到术后(9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八股胭绳肌腱双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对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2000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自体移植患者与异体移植患者治疗后Lysholm、Tegner、IKDC200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移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6±7.4)min,术后3例出现膝关节积液,发生率为9.68%。患侧术膝活动度均>135°;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重建的优点是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未断裂韧带的功能,又可对部分束损伤韧带进行重建,从而达到功能恢复完全、恢复时间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行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或剩余束支并骨膜包绕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研究,探寻ACL重建术后移植肌腱与骨隧道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6月共89例有韧带残端存留的ACL损伤患者入选本研究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43例。分别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实验组予以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及剩余束支并骨膜包绕,对照组予以清理残端无骨膜包绕。术后随访122013年6月共89例有韧带残端存留的ACL损伤患者入选本研究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43例。分别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实验组予以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及剩余束支并骨膜包绕,对照组予以清理残端无骨膜包绕。术后随访1229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IKDC分级、KT-1000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二次关节镜探查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结果实验组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和IKDC分级的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KT-1000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滑膜覆盖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滑膜覆盖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交叉韧带残端重建ACL,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