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爱侠  赵军 《吉林医学》2014,(12):2551-2551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以后药物使用作为参考,减少由此类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发生。方法:收集87例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之前均使用过此类药物,且使用之后无明显异常。对不良反应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导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过后产生不良反应原因较多,与患者自身状况和药物都有密切联系。结论:随着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愈加频繁,虽然抗菌效果好、可使用范围广,但如不按照规则随意使用,同样会带来其他无法预料后果。  相似文献   

2.
贺艰  田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16-16
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第1代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替唑等;第2代包括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第3代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第4代包括头孢吡肟等。随着头孢菌素临床应厢的增多,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统计我院输液室2008-2010年132例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原因,不良反应药物有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因及临床表现。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合并用药、患者本身原发病、环境、年龄、情绪、饮食、饮酒、输液速度、药物用量、药物质量、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临床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不仅应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学习药理知识,了解药物常用剂量与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正确、合理、规范地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才可及早发现或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耐酶、耐酸、杀菌谱广和杀菌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指出了一些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万祥 《吉林医学》2008,29(16):1397-1398
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目前,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多。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杀菌力强、临床疗效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院2013年8月-2016年7月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ADR)215例病例报告,对年龄、性别、使用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探析。结果:20~55岁ADR发生率高,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为多。静脉滴注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多表现于皮肤及附件,患者原患疾病以呼吸系统居多。结论: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必须高度重视该类药物引发的ADR,使ADR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乔新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对其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个品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频率最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发生率为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发生率为2.5%,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近10个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55.00%;其次为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应详细地了解该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究由于头孢菌类药物对患者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确保合理的用药.对我院在2009年到2010年之间的98例由于使用头孢类菌类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在这98例患者中97例经过我院的治疗之后不良反应消失,只有1例患者由于在出院后解救疏忽而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合理的对患者食用头孢菌类药物,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头孢菌类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药、耐酶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头孢菌素是一类临床价值较高的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过去由于其价值昂贵,临床应用远不如青霉素类广泛,故人们对其毒副作用认识不多。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金怡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9-1790
目的了解嘉兴市第一医院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0~2011年期间收集的87例头孢菌素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87例头孢菌素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9.1%,不良反应发生最少的年龄段为10~20岁之间,仅有2例,占2.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最多的为药师,有53例,占总例数的60.9%,来自临床医务人员的报告仅为34例,占到39.1%;三代头孢引起的ADR居首位,62例,占71.3%,其次二代头孢菌素22例,占25.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伤最为常见,共计80例,占70.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3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该地区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促进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该市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40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报表中涉及11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发生ADR头孢菌素抗生素以头孢曲松最多.结论 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检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31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31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与患者年龄相关,与给药浓度似有一定关系,与性别无关。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美华 《中外医疗》2013,(32):18-19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对策,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方法整合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该院内科共收治75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结果该组75例患者中有1例因出现戒酒硫样反应而导致死亡,74例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不良反应已完全消失(P〈0.05)。结论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禁忌证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同时制定有效性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以防止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夏汉铭 《求医问药》2014,(15):169-170
目的:探讨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5例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因素有:药物本身的质量问题、用药剂量过大、合并用药、输液速度过快、个体差异、情绪因素、患者服药期间或服药后24h内饮酒、环境因素、患者年龄过大或过小、饮食因素、患者本身免疫学因素。结论: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必须遵循用药规则,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以此降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同一时间段在本院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50例作对照组。总结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系统(44.67%,67/150)为主,其余依次为消化系统(29.33%,44/150)、血液系统(20%,30/150)、泌尿系统(4.00%,6/150)、肝胆系统(2.00%,3/1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饮酒史、过敏体质、情绪不稳定、联合用药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4,8.813、5.357、13.8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饮酒史、过敏体质、情绪不稳定、联合用药均为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危...  相似文献   

17.
<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是活性母核7-氨基头孢烯酸(β-内酰胺环)经加上各种侧链结构而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结构上R1改变与抗菌活性有关,R2改变与药物动力学有关[1]。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机体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方法对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良反应、诱因以及针对不良反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头孢菌素的患者,出现过敏的患者最多,可达30.0%。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诱因主要有酗酒与饮食不当等,因药物用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之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疾病情况、生理、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用法以及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饮食以及其他用药。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王开翔 《河北医学》1996,2(2):182-18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对策(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医院233000)王晓燕,王开翔,倪庆阜头孢菌素(先锋霉素)是一大类广谱抗生素的总称,包括一代、二代和三代四代头孢菌类。由于头孢菌素抗生素具有广潜、高效、低毒、体内分布广和深部组织内可达到有效浓度等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等。结果:在这4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37.5%),有12例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5.0%)。结论: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严格掌握此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减少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