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单中心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及实施要点.方法 2006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使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方法完成肺癌、肺良性病变及肺转移瘤的手术治疗1040例.其中男性565例(54.3%),女性475例(45.7%),平均年龄(56.3±13.2)岁.1040例中包括原发肺癌800例,肺良性病变205例,肺转移瘤34例,淋巴瘤1例.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要点.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7例(0.67%),中转开胸18例,中转开胸率1.73%.134例(12.88%)患者围术期发生并发症139例次.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69±64) min;术中出血5~935 mL,平均(93±113) mL;病变最大直径1.2~12 cm,平均(3.3士1.9)cm;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数5~52枚,平均(15.8±7.7)枚;术后引流时间1~16 d,平均(3.8±2.6)d;术后住院4~19 d,平均(7.0±2.8)d.结论 大样本量病例显示,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拟实施151例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统计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135例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16例(10.5%),手术时间为70~270 min,出血量50~1200 m L,淋巴结清扫右胸(12.1±1.3)个,左胸(11.6±1.2)个,平均拔管时间(6.1±2.3)d,平均住院时间(7.2±3.5)d。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中转开胸率均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略多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规范性、可操作性较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向式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2年3月施行的97例单向式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共完成左上肺叶切除术14例,左下肺叶切除术33例,右上肺叶切除术16例,右肺中叶切除术5例,右下肺叶切除术29例,同时施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85~240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600mL,中位数150mL;术后带管时间3~16d,中位数4d;术后住院时间5~20d,中位数8d;所有病人至少清扫6组淋巴结,每例切除淋巴结7~23枚,中位数13枚。结论单向式完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简化了手术程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性回顾6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将其中28例施行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分为A组,38例施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分为B组,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ision analogue score,VAS),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更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60例肺良性疾病.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支气管囊肿7例,结核瘤7例,炎性假瘤11例,硬化性血管瘤6例,错构瘤4例,支气管狭窄伴肺不张2例,肺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2例,多发肺大泡8例,中叶综合症2例.60例中行右肺上叶切除18例,右肺中叶切除11例,右肺下叶切除7例,左肺上叶切除6例,左肺下叶切除18例.结果 手术中转开胸1例.围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全组手术时间平均169 min(70~265 min),术中失血平均125 mL(10~700 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860 mL(20~3500 mL),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平均4 d(2~16 d),术后住院平均7.9 d(4~19 d).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张亮  刘永煜  赵翔 《四川医学》2012,33(12):2150-2151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上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在治疗肺癌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例行肺部手术的肺癌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为传统开胸术,观察组患者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康复时间、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根治性、安全性及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在临床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80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VATS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62例临床早期肺癌患者为OT组.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的时间为(3.71±0.56)d、术后第5天的口述疼痛评分为(5.31±1.21)分,均显著低于OT组的(4.82±0.73)d和(7.01±1.65)分(P值均<0.05).结论 对于临床早期肺癌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根治性、安全性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仿,术后康复明显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单向式组),44例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解剖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肺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率、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目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和治疗费用等均优于解剖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同样根治效果,且更安全、更微创、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