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科机器人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骨科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  相似文献   

2.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医学综述》2013,19(11):2011-2013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退变性腰椎失稳、椎间盘源性疾病等)常须行腰椎椎间融合术,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融合术(TLIF)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统的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相比,TLIF对神经根及硬模囊的干扰较少,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进步,微创TLIF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该文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优势与不足、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优点。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单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Cage植入+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双下肢症状者,附加对侧开窗减压探查,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无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2-3天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诊结果,优良率96%,术后未见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时分别采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和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LIF)合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具体效果.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与OLIF组,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Oswestr...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73-7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LF组患者(P<0.05)。(2)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达100%,明显高于PLF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较PLF组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度、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的3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运算符(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了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83例(21.34%)出现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体重指数、Modic改变、椎间隙形态、HU(Hounsfield units)值以及手术节段。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5(95% CI:0.8034~0.8935),偏差校正曲线与表观曲线拟合度优良,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整个阈值概率范围内具有最高的临床获益率。结论 建立并验证了用于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计算出每一位患者术后出现融合器沉降的风险系数,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青峰 《当代医学》2016,(11):69-70
目的 探讨和分析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TLIF)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4.6±16.3)min,术中出血量为(500±44)mL,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21.5)min、(800±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9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植骨融合率上,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9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一定疗效,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植骨融合率,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上,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显著优于后路椎间融合术.  相似文献   

8.
邱斌松  陈正形 《浙江医学》2004,26(10):754-755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有其独特的优点:从单侧进入椎管而达到双侧椎体间融合,采用远外侧入路从而对神经牵拉少,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神经并发症等[1,2].我们于2002年12月~2003年6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病变36例,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ps)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2例,按照自愿的原则,采用Ups结合TLIF治疗24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18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Kim方法评价临床效果,应用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VAS评分、Kim评分单侧固定优于双侧固定,Schulte方法观察植骨融合2组无显著差异。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8个月。结论 Ups结合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时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疗效明确,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行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采用椎管扩大减压后行TLIF,使用单枚融合器加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例共20个节段。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4~65岁,平均51.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I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结果:15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4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2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均为TLIF侧,该2例于1~2个月内症状消除,术后平均优良率93.3%。结论:使用单枚融合器及扩大减压的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及治疗费用减少,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在不同固定方式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将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腰椎CT片读入Simpleware 2.0,建立L3~L5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建立完整L3~L5节段有限元模型。对完整模型进行不同处理,分为正常标本对照组(C组),单边固定ELIF(E1组),单边固定TLIF(T1组),双边固定ELIF(E2组),双边固定TLIF(T2组),单边固定E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E3组),单边固定TLIF+对侧经 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3组)。利用Abaqus 6.10,对处理组模型施加相应的载荷及运动附加力,计算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L4~L5节段角位移及其他生物力学指标。结果E1与T1组L4~L5活动度均较C组明显减小(P<0.01)。E1组各工况下的活动度小于T1组,尤以左侧屈及右旋时明显(P<0.05);E1组在各工况下的活动度明显高于T2组(P<0.05);E3组活动度明显低于E1组(P<0.05)。在400N的载荷下,E2组与T2组、E3组与T3组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F联合使用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稳定性得以提高,与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限定载荷下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传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与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LIF),在不同内固定方式下的稳定性。 方法 选取12具新鲜尸体腰椎(L3~S1)标本,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包埋。标本首先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生物力学测试,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对照组,记为C组。随后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两组: T组(TLIF组)和E组(ELIF组),每组6例,各组再序贯分为3个亚组记为T1、T2、T3组及E1、E2、E3组。各组内固定方式如下: 单边固定TLIF(T1组),单边固定ELIF(E1组),双边固定TLIF(T2组),双边固定ELIF(E2组),单边固定T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T3组),单边固定ELIF+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E3组)。采用Panjabi内固定物稳定性试验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计算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L4~L5节段角位移。结果 E1与T1组L4~L5活动度均较C组明显减小(P<0.05)。E1组各工况下的活动度小于T1组,尤以后伸、左侧屈、左旋及右旋时明显(P<0.05);E1组在各工况下的活动度明显高于T2组(P<0.05);E3组活动度除在右屈时活动度与E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工况下活动度E3组均明显低于E1组(P<0.05),而且在限定载荷范围内与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当前载荷下E2组活动度与T2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3组活动度与T3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F单边固定的稳定性优于TLIF单边固定,但其稳定性低于经典的TLIF双边固定,ELIF手术单边固定加用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稳定性得以提高,在限定载荷范围内与TLIF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当,E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一个切口单侧减压加对侧肌间隙入路的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 bodyfusion,MIS-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84例下腰椎退变疾病患者资料,其中53例采用MIS-TILF,31例采用传统后路经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肌酸激酶值、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5±21.0)min、(330.6±57.6)m L;PLIF组为(148.3±27.3)min、(460.1±96.4)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 d CPK值、术前VAS、ODI评分及末次随访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VAS评分MisTLIF组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应用单侧减压加对侧肌间隙入路的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医患辐射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腰椎椎体融合率、椎间高度及丢失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48.2±8.3)%,优良率为85.6%。椎体滑移距离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4个月,平均6.8个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少,适用范围广,脊柱的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观察组采用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VAS及ODI评分较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PLIF治疗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感,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邓忠良  庞彬 《重庆医学》2008,37(15):1673-1675
腰椎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腰椎体创伤、椎间盘退变及腰椎滑脱等.传统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剥离肌肉及长时间的牵引,易致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手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原因[1].微创下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避免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易接受.目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滑脱症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1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8例,征求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另外为了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于围手术期做好一系列的护理工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2.3%(36/39),对照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7.2%(34/39),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并不显著.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安全性高、预后快优点,临床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秦入结  李垠  宋波  史东平  于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719-2721,2724
目的 对比研究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均行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TLIF组26例,PLF组19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椎间高度、融合率、JOA改善率等指标,综合判断近期疗效.结果 经随访9~18个月,平均1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P<0.05;两组椎间高度重建、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JOA疗效改善率比较P>0.05.结论 PLF手术与TLIF手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TLIF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但骨融合率高、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且获1.5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47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TLIF结合PLIF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5-69岁,平均58.3岁,病程2个月-15年,不稳节段,单节段33例,L4/L5/S1双节段9例,L2/L3/L4/L5,L3/L4/L5/S1三节段各2例,L1/L2/L3/L4/L5四节段1例.对有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的节段行PLIF手术,对没有椎管狭窄的节段保留棘上,棘间韧带及椎板的完整性,行TLIF手术,对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椎体融合率及退行性侧弯的矫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47例均获随访,时间1-4年,平均18个月.按照JOA下腰痛29分法评定标准(包括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和膀胱功能等方向)评估临床疗效,由术前平均(11.7±6.5)分到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22.7±11.6)分,其中优32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占95.7%.结论 在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治疗中,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临床疗效好,椎间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临床效果。方法给予研究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随访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JOA)则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对比P>0.05,提示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疾病患者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