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取石术治疗,试验组采用ERCP取石术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5.8%。另2例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36例一次取尽结石,11例分2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8%,1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0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施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4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成功43例,成功率为95.6%,一次成功30例,延期1周后2次取石成功13例。2例治疗失败,发生率4.4%。结论: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高效、微创、痛苦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EST小切口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有利于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选择手术方式,控制手术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方法: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分为EST、EST小切口联合EPBD两组并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无差异(P>0.05),EST组更易并发出血和胆管炎。结论:EST小切口联合EPBD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管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其手术时间和费用相对增加。EST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会引起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故建议首选EST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取石。  相似文献   

6.
黄翠 《工企医刊》2004,17(2):67-68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最严重.最危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正确的护理方法,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为医生提供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依据,大大降低死亡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通过网篮套石、机械性碎石网篮取石,球囊套石等方法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其中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施行EST,289例完全排除结石,通过胆汁查到109例华支睾虫卵确诊并治愈,同时并发的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也得到治愈。随诊5年,复发胆管结石67例,其中并华支睾虫感染者胆道结石2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内镜治疗成功。结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且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华支睾虫感染是结石成因之一,内镜通过查胆汁易于发现,治疗及预防华支睾虫感染可减低胆石复发。  相似文献   

9.
王震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90-4591
目的 分析内镜联合腹腔与开腹胆道治疗胆囊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0例为观察组和30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低、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RCP+LC对胆囊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具有痛苦小、重复性好、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通过网篮套石、机械性碎石网篮取石,球囊套石等方法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其中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施行EST,289例完全排除结石,通过胆汁查到109例华支睾虫卵确诊并治愈,同时并发的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也得到治愈。随诊5年,复发胆管结石67例,其中并华支睾虫感染者胆道结石2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内镜治疗成功。结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且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华支睾虫感染是结石成因之一,内镜通过查胆汁易于发现,治疗及预防华支睾虫感染可减低胆石复发。  相似文献   

11.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2年4月共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351例,每个病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现就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谈谈体会。 1 临床资料 35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男263例,女88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48岁。其中,肝炎性肝硬化329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乏力、纳差、腹胀、呕血、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及其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EST治疗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患者(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和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210例患者(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的临床资料,探讨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的关系,分析JPD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成功率、EST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JPDD直径<1 cm、1~3cm、>3 cm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分别为39.3%(11/28),53.2%(33/62),7/8,JPDD直径越大,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边缘型[81.0%(17/21)]显著高于并列型[41.9%(26/62)]和包绕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ST取石成功率明显低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91.8%(45/49)比99.5%(208/209)],EST切口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11.1%(5/45)比1.9%(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PDD是EST切口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 JPDD特点与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相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会受到JPDD的影响,但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自1997—2003年共收治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5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  相似文献   

15.
邵华 《工企医刊》2001,14(4):69-70
我科在1997年1月~1998年12月共63例因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被抢救成功。男44例,女19例,年龄43岁~67岁,平均54岁。其中农民41例,只有18例能明确提供乙型肝炎病史44月~72月,城市居民22例,均有明确乙肝病史56月~93月,入院的血生化及病毒学检查指标均为慢性活动型或慢性迁延型肝炎。临床物理检查或超声波检查有腹腔积液者39例。54例病人为首次出血,7例第二次出血,2例第三次出血。出血原因21例因进食粗糙食物时诱发,13例用力咳嗽或呃逆时诱发,9例因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剖腹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行剖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7.2%)与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治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属介入和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可重复、恢复快、疗效肯定,在临床诊治胰胆疾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科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ERCP检查及其相关治疗(EST或ENBD),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研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2月-2011年7月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细心观察和细心护理.结果 97例治愈好转,自动出院17例,死亡22例.结论 细心的观察与高质量的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康复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183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腹部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均诊断为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根据患者的意愿选取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组(A组)(n=116),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LCBDE)组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LTCBDE)组(B组)(n=67)。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白细胞数、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79、6.385、16.059、4.003、5.129、2.504、4.498,6.487、4.609、10.590、2.606、2.871、1.941、2.265,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相当,且同样安全、有效。但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肝脏具有重要生理调节功能.肝硬化是临床常见性慢性肝脏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医护控制,将会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危及人体生命.本文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护理策略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