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运动神经功能改善作用以及移植细胞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方法通过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IV制作脑出血模型大鼠,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对脑出血大鼠移植前后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脑内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后可见其在脑内存活,主要分布于血肿腔周边,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细胞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能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能存活并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髓移植后供体骨髓来源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s,BMDSCs)是否能够在受体肠上皮中定植并分化为肠上皮细胞。方法 使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分离GFP转基因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利用^60Co放射源对C57BL/6小鼠进行10Gy致死剂量照射,照射后4h经尾静脉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建立嵌合小鼠模型,移植后1月和6月取小肠标本石蜡包埋。使用GFP抗体鉴定GFP阳性供体细胞在小肠上皮的表达情况,并使用GFP抗体和细胞角蛋白(PCK)抗体进行双标以判断BMDSCs是否分化上皮细胞,同时结合绒毛蛋白(Villin)和GFP的免疫荧光双标及连续切片染色肠道特异转录因子CDX2和GFP来分析骨髓来源细胞是否分化为肠道功能性上皮细胞。结果供体骨髓来源细胞在嵌合鼠的骨髓和小肠上皮层中均有定植,且小肠上皮中GFP阳性细胞能够同时表达PCK、Villin和CDX2。结论 供体骨髓来源干细胞可以在骨髓嵌合小鼠的肠上皮定植,并分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脑内分化情况。方法选择41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将制模成功的34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组和BMMNC移植组(移植组),每组17只。分别于模型成功后1、3、7、14和2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小鼠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免疫荧光双标法观测BMMNC脑内分化情况。结果与溶剂组比较,移植组1、3、7、14和28d各时间点mNSS明显降低[(12.54±1.50)分vs(13.02±1.52)分、(9.52±1.25)分vs(11.17±1.05)分、(7.92±1.24)分vs(10.75±1.06)分、(5.82±1.23)分vs(7.93±1.23)分、(4.92±1.25)分vs(6.83±1.12)分,P<0.05];移植组梗死皮质及海马齿状回区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阳性细胞。结论BMMNC移植在脑梗死小鼠脑内分化为星形胶质样细胞,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血脑屏障分隔小胶质细胞与外周巨噬细胞,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实验型脑型疟(experimental cerebral malaria,ECM)发生中的活化特征.方法 利用依文思兰渗出法确定ECM小鼠血脑屏障开放时间,在不同感染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与GDNF及TNF-α的相关性。方法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做脑梗死模型,PJ34抑制脑梗死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来源的生长因子(GDN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随着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加,GDNF也明显增加(r=0.73,P<0.01)而TNF-α则明显减少(r=-0.15,P=0.04)。结论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GDNF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TNF-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L02细胞人鼠嵌合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正常人L02肝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肝内的存活情况,建立稳定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L02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L02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2周后经脾移植DiI染色后的人L02肝细胞,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DiI荧光示踪等方法,在不同时相分别检测人白蛋白和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分布。结果 于移植后1、2、4、6、8、10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动态分布,移植后2、4、6、8周大鼠均检测出人白蛋白,移植后2、4、6周检测出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结论 移植的人L02肝细胞在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免疫耐受鼠体内能够存活、增殖,并产生人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人鼠嵌合肝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在肝病学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在了解特异基因功能、代谢通路和疾病进程方面,啮齿类动物模型发挥了巨大作用。人鼠嵌合肝是利用人肝细胞异种移植到受体鼠肝内建立的新型动物模型。受体鼠可分为免疫缺陷小鼠或诱导免疫耐受大鼠^[1,2],两者均能初步建立HBV感染的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人鼠嵌合肝相关内容,包括移植细胞来源、建立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多份脐血混合移植重建免疫造血系统的可能性,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方法:将1×10~6个C57BL/6和1×10~6个615小鼠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同时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10~15天后检查受鼠的脾结节(CFU-S),作受鼠的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以检测造血重建;1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受鼠体内供者细胞的嵌合状态;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免疫重建和免疫耐受;用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混合脐血移植小鼠的生存率为65%,未移植小鼠全部死亡;移植后10~15天在小鼠的脾脏可以检测到CFU-S,小鼠骨髓培养有CFU-GM生长;移植后30天发现在同一个小鼠的体内有2个供者的不全嵌合体同时存在;受鼠对两个供鼠的淋巴细胞均产生了免疫耐受;受鼠小肠和皮肤病理切片检查表明有轻-中度GVHD。结论:混合脐血移植可以重建同种异基因小鼠的免疫和造血功能而不引起重度GVHD。本研究为扩大脐血移植的应用范围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肝内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腹腔注射丙烯醇致雌性C57BL/6小鼠全肝损伤后局部接受雄性同品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3周取骨髓嵌合小鼠肝脏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阳性细胞在肝内分布,石蜡切片行GFP抗体和白蛋白(albumin,Alb)抗体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GFP阳性细胞在受体小鼠肝内的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3周小鼠肝内可见GFP阳性细胞,并可见GFP和Alb双阳性细胞。结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小鼠肝内分化为表达Alb的肝细胞,为肝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显示了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诱癌小鼠模型中向肝细胞分化及癌变的可能性.方法:♂BALB/c小鼠BMSCs分离培养及经门静脉移植到♀BALB/c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6mo后处死小鼠,取肝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甲胎蛋白和角蛋白19的表达及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检测Y染色体阳性细胞.结果:BMSCs在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诱癌6mo后26%的小鼠存活并成功诱导肝细胞性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细胞表达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而不表达角蛋白19.FISH结果显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及诱癌6mo后小鼠肝脏内有Y染色体阳性的肝细胞.而无二乙基亚硝胺诱癌的小鼠.BMSCs移植6mo后肝脏内未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肝细胞.另外,FIsH检测未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肝癌细胞.结论:在肝癌的小鼠诱癌模型中,移植的BMSCs能分化为肝细胞,但癌变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R)激动剂JWH-015预防给药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空间认知功能及对海马脑区神经源性炎症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20只6月龄健康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和20只同窝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WT+VEH)、AD模型组(APP/PS1+VEH)、JWH-015处理组(APP/PS1+JWH-015)和JWH-015单药组(WT+JWH-015),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8 w JWH-015 0.5 mg·kg~(-1)·d~(-1)或等量溶剂。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刚果红染色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沉积数量;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脑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型钙结合受体分子(Iba)1的免疫荧光变强度及神经源性炎症变化;通过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DG)颗粒细胞树突棘突密度检测神经可塑性变化。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Morris水迷宫第5天潜伏期显著延长,第6天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同时,海马脑区内出现刚果红染色呈阳性的斑块,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Iba1免疫荧光强度显著增加,DG区颗粒细胞树突棘突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AD模型组相比,JWH-015处理组小鼠第5天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而第6天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海马脑区Iba1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5),但海马脑区内Aβ斑块沉积数量、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DG区颗粒细胞棘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可能与海马脑区内Aβ斑块沉积导致的慢性神经源性炎症加重及神经可塑性下降有关;CB2R激动剂预防给药明显改善AD模型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但对脑内Aβ斑块沉积数量和神经可塑性的下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糖尿病脑缺血实验动物的脑损伤及Aβ的表达水平。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糖尿病(DM)模型,通过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手术在糖尿病模型上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及痴呆相关蛋白Aβ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糖尿病加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活化及Aβ表达的增高;给予NBP治疗有效抑制糖尿病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活化及Aβ表达。结论糖尿病加剧了脑缺血后实验动物的脑损伤及痴呆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NBP治疗能成为一种防治脑缺血损伤及脑卒中后痴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嗅成鞘细胞(OECs)对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4组:NSCs移植组、NSCs与OECs移植组、A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0只。从SD胎鼠(孕16~18 d)取材,在体外分别培养和共培养OECs与NSCs,并将共培养的OECs与NSCs移植于AD大鼠大脑;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移植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以及宿主脑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测试:NSCs与OECs移植组潜伏期明显缩短、过平台次数明显增加,与NSCs移植组、AD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标记跟踪,植入的NSCs与OECs大量存活,从注射部位分别向两侧海马区及其周围皮质迁移。③免疫荧光检测:植入NSCs能在AD脑内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少量胆碱能神经元,NSCs与OECs移植组分化为神经元的分化率13.97%,与NSCs移植组8.35%差异显著(P<0.05)。④海马突触素表达:NSCs与OECs移植组IA值最高,与NSCs移植组、AD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成鞘细胞通过改善植入神经干细胞在AD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能力以及与宿主脑的联系,提高NSCs移植治疗大鼠AD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孙绪丁  王利培 《山东医药》2008,48(22):26-28
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经脑及颈静脉注入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体内仅注入生理盐水。用Y型迷宫观察新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移植细胞的定位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2、4周,颈静脉移植组及脑内移植组正确反应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均〈0.05),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颈静脉移植组移植2、4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2-脱氧脲苷(GFAP/Brdu)双阳性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的比率均高于脑内移植组(P均〈0.05);脑组织免疫组化显示,MSC移植组中,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并向周围迁移。提示MSC移植到HIBD大鼠脑内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MSC移植后不仅可以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近期的脑损伤,还能改善其远期预后;静脉移植较脑内移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昆明小鼠肝细胞癌生长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荷H22型肝癌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在皮下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悬液后,接受C57/BL6小鼠皮肤移植物的昆明小鼠为实验组,而接受同种同基因移植和不移植组均作为对照组,比较肿瘤的生长情况;同时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组织内细胞的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接受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昆明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慢于其他2组;接受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的小鼠瘤组织内凋亡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金属硫蛋白3(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的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结构GFAP的表达.结果 8月龄的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可见大量浓染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含量最多.随着给予MT3浓度的增加,SAMP8小鼠海马结构内的GFAP阳性细胞减少,GFAP含量减少.结论 SAMP8小鼠海马结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GFAP表达增多.MT3有减低GFAP表达的作用,随着浓度增加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移植小胶质细胞是否可聚集在大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周围并吞噬Aβ颗粒。方法在大鼠左右侧海马内分别注射Aβ42与生理盐水,3d后经颈内动脉将体外培养的持续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小胶质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小胶质细胞注射后3d分别计数双侧海马内荧光细胞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小胶质细胞是否吞噬Aβ颗粒。结果移植小胶质细胞聚集在Aβ沉积物周围,荧光显微镜下计数Aβ注射侧的EGFP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侧的细胞数(P〈0.05)。部分移植小胶质细胞吞噬Aβ沉积物,细胞内出现Aβ信号。结论移植小胶质细胞聚集在大鼠海马区Aβ沉积物周围,并摄取部分A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L02细胞移植到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大鼠肝内的存活情况.方法:SD大鼠出生前宫内腹腔注射正常人L02肝细胞,诱导胎鼠对人L02肝细胞产生免疫耐受,出生2wk时经脾移植DiI染色后的人L02肝细胞,建立人鼠嵌合肝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SP免疫组化、DiI荧光示踪等方法,分别检测人白蛋白、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分布.结果:于移植后1,2,4,6,8,10wk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人L02肝细胞在鼠肝内的动态分布;移植后2,4,6,8wk大鼠均检测出人白蛋白,4wk时分泌最多;移植后2,4,6wk检测出特异性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4wk发现PCNA阳性细胞最多.结论:移植的人L02肝细胞在具有正常免疫活性的免疫耐受鼠体内能够存活、增殖,并产生人白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 将HoechsT_33258标记的NSCs植入AD模型大鼠海马,移植2、4和6 w后,行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合HoechsT_33258标记和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NSCs在AD大鼠海马中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 移植的NSCs在宿主脑内能够存活至少6 w,沿海马回向两侧迁移,NSCs移植2 w后,免疫荧光检测无明显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Glu)、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反应,而移植后4、6 w,则可见免疫阳性反应细胞.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移植NSCs 2、4、6 w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得到恢复,与AD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NSCs在AD模型大鼠海马内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胆碱能、谷氨酸能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