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脑囊虫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实验观察脑囊虫病患者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变化,为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预测病情的复发和了解机体的反应机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人治疗前后大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 16 7例脑电图异常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人在经过 2~ 5个疗程的抗囊虫治疗后 ,临床治愈 146例和显著好转的 2 1例患者中 ,异常脑电图转为正常的 130例 (77.84% ) ,明显好转的 2 8例 (16 .77% )。结论 脑囊虫病人经过治疗后 ,异常的脑功能改变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人治疗前后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167例脑电图异常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结比分析。结果 脑囊虫病人在经过2~5个疗程的抗囊虫治疗后,临床治愈146例和显著好转的21例患者中,异常脑电图转为正常的130例(77.84%),明显好转的28例(16.77%)。结论 脑囊虫病人经过治疗后,异常的脑功能改变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Csf)中嗜酸性粒细胞(E)的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感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218例Csf中E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86年1月~1994年12月和1997年1月~12月经确诊病例218例。其中病毒性脑炎(病脑)40例,化脓性脑炎(化脑)20例,脑血管病44例,脑瘤12例,癫?..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2例经手术后病理检验或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的脑囊虫病患者,其中脑实质型38例占90.5%,多以癫痫、肢体运动障碍,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脑室型4例,占9.5%,常以头痛、呕吐、眩晕,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多见。作者认为若有以下标准之一可诊断为脑囊虫病,(1)头颅CT见典型囊虫结节或多数散在小异常钙化点;(2)头颅CT所见加皮下囊虫结节或绦虫感染史;(3)头颅CT所见加血囊虫间凝试验或其它免疫学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7.
患,男,6岁,既往身体健康,于10天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大小不等的紫斑,部分呈血肿,口腔有血疱,口角流血水,无其它出血倾向,无乏力,精神好,无咳嗽及哮喘。在当地压院查血象正常。静滴“止血药”,口角流血水停止,无新的紫斑出现。为进一步确诊入我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胨旧性紫斑,颈及腹股沟外可触到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脏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肋下4cm,脾肋下4cm,质中。  相似文献   

8.
9.
10.
恶性肿瘤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辅助意义。方法:对6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非肿瘤患者的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以改良Neubanenit计数盘直接手工计数,同时以cell-dyn-16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以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肿瘤患者。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乃宝 《右江医学》1998,26(1):32-33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28例疗效观察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内科(533000)彭乃宝囊虫病是当前流行较广的常见寄生虫病。CT问世后囊虫病诊断率明显提高,有报告脑囊虫病占全身囊虫病的比例已由20%上升至87%(1),因此积极防治本病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我...  相似文献   

12.
13.
<正> 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主要用于观察传染病、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至于在其他疾病中的动态变化报道较少。近6年来,作者对74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发现其在不同临床类型中的表现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标本来源 选择近6年来我院内科收治、均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住院患者74例,其中脑出血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2—78岁。脑血栓组29例,男17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1例难治性脑囊虫病的临床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①颅内囊虫病灶广泛多发,脑脊液中驱虫药物达有效杀囊浓度后持续时间过短,或脑局部血循环中驱虫药物未达到杀囊虫浓度;②囊虫对驱虫药物产生耐药;③驱虫治疗不彻底;④重复感染囊虫;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所以,对CT显示颅内囊虫病灶广泛多发的老年患者,应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16.
17.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男16例、女13例,年龄4岁~61岁,平均28岁.病程2月~13年、平均3.6年.临床分型:癫痫型17例、高颅压型9例、脑实质型12例、脑室型1例、混杂型4例.  相似文献   

18.
孙瑞凤  朱威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20-22,8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为特点,可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的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羟基脲、抗白介素-5抗体等有效降低EOS,但不良反应明显。近年发现,HES累及器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本文对近年来非骨髓增殖异常型HES和骨髓增殖异常型HES的治疗进展做一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赵煜 《医学综述》2014,20(20):3746-3748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炎症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病理改变表现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上皮细胞。诊断有赖于临床、组织学的结合,其与胃食管反流病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作为该病的第一线用药,而对于食管功能性狭窄明显的患者,食管扩张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