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肺方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肺方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益肺方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控制和稳定癌灶、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保护骨髓功能、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对长骨骨髓炎和骨肉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长骨急、慢性骨髓炎和56例长骨骨肉瘤病人X线、CT和MRI征象。结果骨髓炎组和骨肉瘤组比较,破坏周围松质骨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过骺板侵犯骨骺、骨皮质改变、骨干髓腔形态改变、MR检查中病变在脂肪抑制T2WI边界清晰、骨膜新生骨类型、死骨形成以及松质骨内脓肿差异有显著性(χ2=9.050~20.647,P<0.01;P=0.001、0.000)。结论病变是否跨越骺板累及骨骺、骨干髓腔形态改变和骨皮质改变对骨髓炎及骨肉瘤鉴别具有一定价值。MR检查中病变在T2WI压脂像中边界清晰和X线检查中CODMAN三角形成是诊断骨肉瘤的可靠征象,髓腔内脓肿和死骨形成是骨髓炎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9例骨旁骨肉瘤临床、病理及X线所见。X线典型征象为骨旁不规则分叶状致密肿块,于瘤体基底部较宽,有包绕骨干之特点,好发于股骨下端。肿瘤与皮质间有一窄的透亮带为其特征征象。肿瘤邻近之骨皮质常增厚,称为“骨瘤样反应”。文中特别指出肿瘤深部存在的X线透亮区系提示肿瘤已有间变的可能。文中最后提出了骨旁骨肉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对骨肉瘤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2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和16例正常骨组织中LRP、bcl—2的表达。结果:42例骨肉瘤中LRP、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52.38%(22/42)。这两种指标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两者可协同表达;LRP和bcl—2的表达在不同的年龄组、性别、分型及Enneking分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7例患者进行化疗评价,LRP阳性组与阴性组对化疗的反应率为14.3%(1/7)及55.0%(11/2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RP阳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85.7%,LRP阴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55.0%。bcl—2阳性组与阴性组对化疗的反应率为13.3%(2/15)及83.3%(10/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阳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86.7%,bcl—2阴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55.0%。结论:LRP和bcl—2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骨肉瘤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联合检测LRP和bcl—2能较好地预测骨肉瘤化疗反应及耐药。 相似文献
5.
1982年1月至1983年12月,114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非随机应用化疗.化疗药物以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长春新碱三药为主.分段法放疗.5年生存率58.9%,以分期计算,Ⅱ期66.7%,Ⅲ期62.8%,Ⅳ期48.8%.死亡原因以远处转移为主,占死亡病例数的57.2%(24/42)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骨膦合并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骨膦针3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点,连续5天,后口服骨膦胶囊800mg,1天2次,30天,结果:骨膦止痛起效时间5-7天,止痛总有效率82%(9/11),其中CR36.4%(4/11),PR45.5%(5/11)骨病变稳定率90%以上,中位疼痛缓解期3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骨膦对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但骨膦不同抗癌药,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4例原当性普通型骨肉瘤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骨肉瘤异倍体发生率为97.6%,S、G2M期细胞数目增加,并出现DNA双干系细胞群,客观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本组骨肉瘤各组织学类型间DI均值差异不明显。DI值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依次递增,但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对骨肉瘤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MDR)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42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和16例正常骨组织中LRP、PCNA的表达.结果:42例骨肉瘤中LRP、PCNA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95.24%(40/42).正常骨组织中无LRP的表达,PCNA的阳性率为6.25%(1/16).这两种指标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LRP和PCNA的表达在不同的分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LRP阳性15例,LRP阴性12例.其2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0%(6/15)、、6.67%(1/15)和75%(9/12)、33.33%(4/12).结论:骨肉瘤预后差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病人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信息设置合理的评分,以提高骨肉瘤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0例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量化评分。结果病人X线和CT检查评分分别为(15.67±2.18)、(16.19±1.56)分,其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2.08~20.00、13.62~21.00分。X线评分小于12.08的病例共3例,漏诊为10.00%;CT评分小于13.62的病例共1例,漏诊率为3.13%。X线与CT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评分标准可辅助医师提高骨肉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皮质旁骨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 6例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征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缓慢性增大的肿块 ,多伴有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X线显示为股骨下端或肱骨上端与骨皮质相连的广基性蘑菇状肿块影。镜检肿瘤由分化较成熟的骨小梁和分布于其间的增生性梭形纤维母细胞性样细胞组成。结论 :皮质旁骨肉瘤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的骨肉瘤 ,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避免误诊为骨化性纤维瘤等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析 96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骨肉瘤患者多于 3年内死亡。其预后男性较女性差 (P <0 .0 1 ) ;<30岁的患者预后明显比≥ 30岁者差 (P <0 .0 1 ) ;发生于近膝关节及肱骨近端的患者比发生于其他部位者预后差 (P <0 .0 1 ) ;肿瘤直径≥ 1 0cm者比 <1 0cm者预后差 (P <0 .0 5) ;组织学分型与预后间的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截肢加化疗、瘤体切除假体置换加术后化疗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或断端融合加术后化疗优于单纯截肢。结论 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有关 ,而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cell cycle-associated proteins in osteosarcoma of the jaws. Methods Cyclin D1 , CDK4 , p27, E2F-1 and Ets-1 expression were examined semi-quantitatively in 20 osteosarcoma and 8 osteochondroma of the jaws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yclin D1, CDK4 , p27, E2F-1 and Ets-1 were 65% ( 13 of 20), 60% ( 12 of 20), 20% (4 of 20),70% ( 14 of 20 ) and 55% ( 11 of 20 ) in osteosarcoma of the jaw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proteins among histopathological types ( P > 0. 05 ). In osteochondroma of t he jaws, the Positi ye ra res of CDK4 and E2F- 1 were both 12.5 % ( 1 of 8 ), whereas t ha t of p27 was 75 % ( 6 of 8). None of osteochondroma was positive for cyclin D1 and Ets-1. The positive rates of cyclin D1, CDK4,E2F-1 and Ets-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that of p27 was lower in osteosarcoma than that in osteochondroma of the jaws ( P < 0. 05 ). In addition, the metastatic osteosarcoma of the jaws had higher Positive rate of Ets- 1 than that of the non-metastatic ( P < 0 . 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ysregulation of cell cycle-asso-ciated protei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steosarcoma of the jaws.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输血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对72例肝癌术后复发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输血量与手术后复发时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输血量组病人的术后复发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性,提示围手术输血可促进肝癌术后复发,输血量越多,术后复发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5.
16.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病人,一旦脑内出现新的异常强化灶时常需要考虑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常规磁共振检查较难鉴别。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是反映组织微观血流动力学信息的一项新技术,可对二者鉴别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近年PWI在诊断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报告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1例骨肉瘤,平均年龄为24.2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6~20岁(35.2%);好发于股骨远端(41.7%)、胫骨近端(26.9%)和肱骨近端(9.3%)。主要X线表现有骨内成骨(74.1%)、骨内骨破坏(66.7%)、骨外软组织肿块(88.0%)、骨外瘤骨(84.3%)、Codman三角(42.6%)和层状骨膜反应(32.4%)。长骨干骺端的肿瘤越过骨骺板而侵犯骨骺者占45.5%,长骨端的肿瘤侵犯关节者占14.7%。骨肉瘤的术前X线诊断正确率为81.8%。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骨肉瘤病人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与其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 6 5例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的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5 92~ 2 .2 4 2 ,P >0 .0 5 )。临床无转移、存活时间长的骨肉瘤病人ER ,P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临床有转移、存活时间短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0 7~ 11.85 ,P <0 .0 5 )。④结论 骨肉瘤病人ER ,PR阳性率检测可为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病人预后的评估及骨肉瘤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4例天疱疮病人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剂与皮质类固醇并用组,同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剂与皮质类固醇并用对降低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缩短减量时间,降低皮质类固醇的维持量及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经CT诊断为术后复发病例共48例,分析其CT表现特点;查阅病例,了解切除范围,探讨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 吻合口复发28例,在CT片上表现为吻合口区不规则肿块影;胸胃复发20例,在CT片上表现为纵隔内结节或肿块,胸胃腔变窄,胸胃壁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尽可能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