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同伴健康教育在学生预防结核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同伴健康教育方式在学校中进行肺结核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今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嘉兴市5县2区各抽取1所小学,共960名小学生,按班级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同伴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结核病知晓率(95.4%)高于对照组(51.7%),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待结核病的行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学校内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结核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水平,但对改变学生行为态度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学健康教育现状及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学生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比较整合式健康教育和单独设课健康教育两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样,从10个省市中随机抽取小学三年级学生共1589人,填写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喜欢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具有较好的日常卫生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不强,在知晓率和态度方面单独设课健康教育模式明显好于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结论小学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小学健康教育的适宜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部分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欣  娄晓民  陈姜  刘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19-2120
[目的]了解郑州市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学校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43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小学生健康知识、态度得分较高,但行为得分相对较低,尤其在吃零食、保持书眼距离等方面正确行为形成率只有30.3%和44.5%。[结论]郑州市小学生健康教育要常抓不懈,尤其要注重正确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煤矿工人尘肺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适合煤矿工人尘肺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焦煤集团4个煤矿600名下井工人,按年龄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干预三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干预三组分别采用单纯性集中授课;单纯性集中授课和发放宣传折页;单纯性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折页和参与式培训的模式进行尘肺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除了《职业病防治法》及就医场所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7.80%和68.48%,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85%;相关态度认可率范围为70.36%~91.82%;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如主动学习尘肺病健康知识仅51.28%。健康教育干预后,三个干预组的煤矿工人对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显著改善,组间相比可知干预三组的效果最佳(P〈0.05)。[结论]三个干预组所采取的干预方式都可以改善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但以单纯性集中授课、发放宣传折页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效果最佳,是尘肺病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外来民工学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开展相应的、积极的健康教育,加强外来民工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同一地区随机抽取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和本地公办小学五年级段42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外来民工子弟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总得分为72.9%,年龄低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总得分低于年龄高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与本地学生差别无显著性,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低于本地学生。结论: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态度、行为形成率不高,在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行为形成,同时要将低年龄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沙市小学生尝试吸烟的现状及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为尽早在小学生中实施控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沙市岳麓区8所小学4年级的所有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小学4年级学生自陈尝试吸烟比例为15.6%,72.9%的小学生存在被动吸烟。80%以上的小学生认同"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对于吸烟究竟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尚不是很清楚。小学生尝试吸烟与父母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存在被动吸烟等无关;与性别、学校类型和小学生对父母吸烟态度有关,男同学尝试吸烟率高于女同学,城郊结合部的学校的小学生尝试吸烟率高于城区小学,不反对父母吸烟的小学生尝试吸烟率高。结论长沙市小学生尝试吸烟比例高,小学生控烟知识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对吸烟危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应成为控烟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内、关外各一所学校的小学5年级各4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深圳市5年级小学生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及对待癫痫病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总的知晓率为41.7%。其中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47.1%,对待癫痫病的正确态度和行为29.6%。关外学校学生的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及对待癫痫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知晓率高于市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4,P=0.000)。结论小学生对癫痫病发作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比较少,对癫痫病患者偏见严重,应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口腔卫生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8620名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在刷牙的次数、牙刷的选择、含氟药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保健行为方面仍显不足,其中能做到早晚刷牙的不足60%,采用竖刷法的仅占46.29%.结论应大力加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城市学校控烟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本淳  钱玲  张雪莉  张巍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73-1175
目的开展学校控烟教育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探讨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的有效方法。方法于2003年在6城市15所中小学按照统一的设计方案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校控烟干预活动,并设立对照组。通过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学校小学生、中学生和教职工的控烟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干预学校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均有降低,其中干预中学学生尝试吸烟率的下降幅度为10.91%,远远大于对照学校学生的2.28%。干预学校教职工尤其是男性教职工和35岁以下教职工的现在吸烟率明显降低。结论学校控烟新模式在学校实施后,在改变学生、教职工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证明开展学校控烟干预活动是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琦  盖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29-1330,1333
目的 评价“开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对小学生营养知、信、行影响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市区某小学为试点学校,实施为期2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对该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176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4项指标的知晓率从59.7%,70.5%,63.1%,72.7%分别提高至73.4%,82.1%,93.1%,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生营养态度明显改善,5项指标的正向态度支持率从56.8%,58.0%,63.1%,65.3%,54.0%分别提高至86.1%,82.7%,90.8%,85.5%,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其中学生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很少或不喝含糖饮料、不喝生水5项健康行为有明显改观,行为形成率从75.6%,65.3%,78.4%,51.4%,68.2%分别提高至91.0%,99.4%,94.2%,82.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开展“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试点小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前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的差异,为深圳市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及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深圳市19所试点小学中随机抽取1所小学,对近2000名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纵向对比干预前后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前后,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刷牙的次数、方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干预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变了不正确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促进学生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有计划、系统、长期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小学生掌握营养相关知识以及养成合理、健康饮食行为的远期效果,为制定小学生营养宣教合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对5 a前(2000年)接受过营养宣教的小学一年级学生(55人)及其对照组(58人)进行营养知识、行为问卷随访调查。结果干预组在干预1 a后和5 a后的营养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后第5年营养相关行为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但改善效果不如干预1 a后。结论营养宣教对小学生获取营养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具有长期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有随时间逐渐淡化的趋势。因此,营养宣教应注意反复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开展以预防烟草使用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 ,提高中小学生预防烟草使用的知、信、行水平。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3月 ,在嘉兴市对试点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分别进行健康知识调查后 ,在试点学校开展以预防烟草使用为重点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活动 ,对照学校按常规进行控烟健康教育。干预后再对试点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试点学校不同学龄段中小学生相关健康知识均有所提高 ,与烟草有关的正确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且试点学校学生能够较之以前更为容易地获取控烟知识。 [结论 ]学校预防烟草使用健康促进项目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 ,改善与烟草有关的健康信念 ,建立拒烟技巧等健康行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视力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视力保健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简称KAP)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居民KAP调查问卷,在使用PRECEDE-PROCEED模式进行视力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我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视力保护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实验组学生的视力保护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经比较,干预后被调查者在视力保护方面知识、态度得分及行为得分均有明显提高,被调查者视力保护知识得分从73.31提高到91.08,态度得分从66.47提高到87.72,行为得分从49.89提高到75.36.[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善大学生视力保健知识、观念、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视力健康教育干预是改善我国大学生视力保健知识水平,端正视力保健态度和纠正不良视力保健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戏性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将小学五年级学生202名(其中男生98名,女生104名)随机分为游戏组和非游戏组进行现场实验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定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收回有效问卷185份。结果游戏组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非游戏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明显上升;游戏组高得分人群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明显降低。结论游戏性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小学生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血防知识渗透法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法组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可由干预前的3.1%提高到干预后的99.6%,差异极为显著;其血防信念、价值观和卫生行为的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7%、53.2%、55.1%提高到干预后的98.1%、99.5%、98.1%,差异极为显著。上述各项指标渗透法组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家长的知、信、行和价值观正确率干预后亦显著高于干预组且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渗透法的优点:挖掘了卫生系统以外的健教资源;不增加学生负担,教育部门乐于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体现了血防健教工作的经常性、长期性和广泛性;优化了投入结构,体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干预方式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行为及龋齿的影响,评估同伴教育干预对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口腔行为的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法抽取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395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学校常规宣教(老师或者医护人员授课),观察组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口腔兴趣小组)结合,干预时间约1年。干预前后开展问卷调查、牙模刷牙和口腔检查。 结果 干预后,两组学生口腔知识和健康行为正确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除“最易发生龋齿牙齿”,干预后观察组其他问卷项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观察组牙模刷牙合格率(82.51%)高于对照组(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9, P<0.001),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χ2=242.984,P<0.001; χ2=95.404,P<0.001)。干预前后两组乳牙患龋率和恒牙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乳龋充填率(42.99%)高于对照组(30.63%),恒龋充填率(59.57%)高于对照组(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3,P<0.001, χ2=4.778,P<0.05),且均高于各组干预前水平(P<0.001)。 结论 学校常规宣教和同伴教育结合方式能更大程度促进小学生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形成正确行为和提高龋齿充填率,同伴教育用于小学生口腔卫生宣教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形象教学对小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影响效果,方法:抽取418名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采用形象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行为变化,结果:与传统教学法组学生相比,形象教学法组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形象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营养教育对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营养教育对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探讨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平顶山市4个区8所中学学生共4430名,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将学生分为营养教育组和对照组,对2118名营养教育组学生进行针对性营养宣教,并比较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营养KAP明显提高,知道高血压与摄入食盐过多有关的人由46.3%上升为53.5%;70.0%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营养教育;教育组谷类、薯类、豆类消费增加人数分别较对照组高2.5,2.6和2.8个百分点。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其态度及行为;营养知识讲座和营养咨询是受中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碘缺乏病重点地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夏州8县(市)1225名五年级小学生和797名育龄妇女进行碘缺乏病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缺碘造成甲状腺肿、智力低下和生傻孩子知晓率分别为88.8%、85.6%和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盐是最好防治方法的知晓率为90.0%,向父母宣传的行为具有率为52.9%,认为碘缺乏病一定能预防的信念具有率为87.3%。育龄妇女对缺碘造成甲状腺肿、智力低下和生傻孩子知晓率分别为86.2%、70.0%和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盐是最好防治方法的知晓率为87.3%,以防伪标志购盐的行为具有率分别为60.2%,菜熟时放盐的行为具有率分别为69.8%;学生对缺碘造成危害的知晓率高于育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以学校为主要场所的宣传模式下,临夏州总体碘缺乏病知行信水平高于甘肃省水平,但不同县(市)、不同目标人群及不同知识点的知行信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评估,结合民族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宗教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认知的水平上,要强化态度、信念和行为转变这个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健康教育的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