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观察肿瘤CT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的Kappa系数为0.692,说明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分别为(40.28±5.39)、(45.27±9.28)和(49.29±10.11)HU,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而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强化,呈渐进性填充。结论 CT检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1月—2019年12月手术切除的42例S P N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例位于胰头,30例位于胰体尾.肿块最大径1.2~12?c m,8例伴有钙化,20例为实...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肺活检确诊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肺CT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其中21例位于双肺下叶。CT平扫病灶密度多不均匀(21例),边缘光滑12例,不光滑1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9例,见到平直征12例,桃尖征7例,长毛刺征11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阳性表达26例,SMA阳性表达19例,ALK阳性表达9例,CD-68阳性表达12例,CD-99阳性表达9例,CK阴性表达14例,S-100阴性表达8例,CD-34阴性表达13例。结论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表现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对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诊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对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病理学诊断为ACCP、胰腺导管腺癌(PDCA)、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情况、CT表现及纹理特征参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例增强CT影像显示,ACCP病变多呈囊实性密度影,体积较大且实性成分居多;12例PDCA病变CT影像多呈实性密度影,且体积多数较小;12例SPN病变CT影像多呈囊实性密度影,病变体积常大于ACCP,实性成分较少,可出现“浮云征”。8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PDCA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015~2.530,P<0.05),4个纹理特征参数对ACCP与SPN鉴别诊断具有价值(Z=2.108~2.864,P<0.05)。结论 ACCP的诊断相对困难,CT影像特征及纹理分析有助于诊断并与PDCA及SPN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纵隔血管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影像资料的纵隔血管瘤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行MRI平扫检查。评估病灶发生部位、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密度/信号、强化情况及其他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发生在前、后纵隔单独受累分别为5、3例,前-中纵隔共同受累1例,前-中-后纵隔共同受累2例。不规则肿物6例,呈弥漫性蔓延式生长;分叶状肿物2例,与纵隔血管宽基底相贴;类圆形肿物3例,呈轻度蔓延式生长。9例边界不清楚,2例边界清楚。混杂密度灶5例,均见裂隙样脂肪密度影与弯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相间存在,且均见静脉石;均匀软组织等密度灶4例,其中1例见裂隙状脂肪信号;软组织等密度灶伴水样低密度影2例。7例呈渐进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例呈渐进式显著强化;3例见斑片/结节状强化影,2例见粗大引流静脉,1例见腔静脉造影剂逆行灌注,7例见血管影。有2例可疑肝脏血管瘤,1例可疑脾脏多发脉管瘤。结论:纵隔血管瘤具有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用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12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DR检查与CT检查,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结果:与用DR检查相比,用CT检查诊断12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79例分为两组。其中双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自动350~750 m A,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 mg I/ml,三低组:电压100 KVP,电流固定值200 m A,ASIR 40%,造影剂威视派克270mg I/ml。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辐射剂量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扫描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低电压、低电流、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肺结核不典型X线、CT影像学表现以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误诊的肺结核不典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DR检查以及CT检查,并对所有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按照DR以及CT的表现,患者主要分为四型,包括结节/肿块型、片状实变型、肺不张型以及中下肺大片实影内存在多个气液平征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发病群体多以中老年为主,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临床上需要全面、细心分析,加强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并验证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109例于我院行NAC并具有MP病理分级结果的乳腺癌患者,根据CT检查时间分为训练集77例(检查时间:2017年1—9月)和验证集32例(检查时间:2017年10—12月).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算法和LASSO回归进行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计算每位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临床特征模型与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度.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最后再通过决策曲线评价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的净获益.结果 共提取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得到12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好的效能,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和0.76,联合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得分构建的综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NAC疗效的AUC分别为0.88和0.78.Delong检验结果表明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特征模型与综合模型预测效能具有统计学差异(训练集Z=2.922,P<0.05;验证集Z=2.318,P<0.05).决策曲线表明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预测乳腺癌NAC疗效较临床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乳腺癌患者个体化诊疗.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是一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转移率及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且对常见的内、外源性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是一类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的乳腺癌亚型。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钼靶X线、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影响表现,为术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随着分子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分子影像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像诊断及通过纳米粒子对其进行靶向治疗后的分子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271例,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03例)和验证组(68例).从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选择特征,计算影像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临床无特殊表现,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轻度延迟强化。病理特点为紧密排列的狭长小管及编织状梭形细胞伴粘液样间质为特征。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为少见肿瘤,明确该肿瘤的病理特征及CT表现,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关于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般依据第3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偏头痛患者中VM的患病率为10.3%.目前关于偏头痛的功能研究已十分成熟,多项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证明偏头痛患者多处大脑皮质存在结构和功能改变,但关于VM的发病机制和可能涉及的脑区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清晨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行腹部胰腺CT,并于第7天行腹部增强胰腺CT平扫检查。比较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3天、第7天不同疾病程度和不同疾病分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入院7天内,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3天呈上升趋势,但入院后第7天略有下降。不同时间点,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水肿性胰腺炎患者(P<0.05)。入院7天内,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而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3天均逐渐升高,但入院3天后转而下降。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具有相关性,胰腺CT检查联合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判断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评价患者壁外血管侵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M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壁外血管侵犯情况与患者OS、DF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直径≥5 cm、TNMⅢ期胃癌患者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Ⅰ~Ⅱ期胃癌患者(χ2=7.745、7.011,P<0.05);与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未侵犯的胃癌患者比较,壁外血管侵犯的胃癌患者DFS和OS均明显缩短(χ2=6.245、5.388,P<0.05);壁外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胃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壁外血管侵犯、肿瘤直径、TNM分期是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