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阿托品-4 min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依据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结果]及合并症等进行配对,分为阿托品-4 min腺苷负荷组(研究组)和6 min腺苷负荷组(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在注射腺苷前1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2组病例分别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按体质量0.14 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和6 min,于注射腺苷3 min末,分别从肘静脉注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740 MBq.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注射显像剂后1.5 h进行,隔日进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腺苷负荷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6/8,82%和86%,5/7,82%,2组比较χ2均<0.001,P均>0.05.(2)研究组腺苷负荷试验诊断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狭窄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6/7,8/9和3/4,对照组分别为7/8,7/8和4/5,组间比较χ2均<0.001,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82%和89%;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胸闷(43%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以外,其余表现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品-4 min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达到6 min腺苷负荷试验的诊断效能,且胸闷发生率低,更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用于评价冠心病心肌血流供应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858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常规标准程序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由2位以上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定性分析图像.所有患者在显像前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方法间的一致性分析用Kappa检验,Kappa>0.45为一致性较好.结果 1858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有1支及1支以上冠脉狭窄≥50%的患者957例,其中单支病变506例,双支病变256例,三支病变195例;共累及冠脉1603支,其中左前降支(LAD)765支、左回旋支(LCX)399支、右冠脉(RCA)439支.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者1126例,与冠脉造影对照,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1.54%(876/957),特异性为72.25%(651/901),阳性预测值为77.80%(876/1126),阴性预测值为88.93%(651/732),2种方法一致性好(Kappa=0.641).对LAD、LCX和RCA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31%(622/765),56.64%(226/399)和70.62%(310/439);对单支、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443/506),94.92%(243/256)和97.44%(190/195).腺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12%(1563/1858),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评价心肌血流供应异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MPI)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PCI前及后3d内各行1次腺苷SMP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于PCI前SMPI的次日进行。心肌显像按17节段5分制进行评分。PCI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者不知晓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因性死亡为严重心脏事件(HCE),PCI3个月后再次接受PCI或搭桥手术为非严重心脏事件(SCE)。率的比较行χ^2检验,频数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PCI前血管供血区域的可逆性节段,PCI后示90.9%(40/44)灌注有改善,不可逆缺损节段亦有41.3%(25/58)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PCI后1年内出现1例HCE,5例SCE,预后与PCI前后受损节段灌注改善情况无关(χ^2=3.17,P〉0.05)。结论PCI后近期腺苷SMPI是评估PCI后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其中可逆性缺损改善与否是评估PCI疗效的可靠指征;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核素显像心肌灌注缺损与CTCA示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不同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探讨和评价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行CTCA和MPI患者478例。按目测法将CTCA所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成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管腔闭塞,将MPI结果分成灌注正常和灌注缺损,分别在病例和血管水平统计各组灌注缺损的发生率。以MPI为参考标准,将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冠脉狭窄程度判定界值设为≥50%或≥75%,在病例水平和血管水平上确定该方法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478例患者中58例出现MPI灌注缺损。无论按病例水平还是血管水平分析,各组灌注缺损发生率有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趋势(χ^2=116.62和483.83,P均〈0.05)。在病例水平上分析,当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62.1%(36/58)或34.5%(20/58)(χ^2=8.84,P〈0.05)、84.5%(355/420)或97.1%(408/420)(χ^2=40.16,P〈0.05)、35.6%(36/101)或62.5%(20/32)(χ^2=7.19,P〈0.05)、94.2%(355/377)或91.5%(408/446)(χ^2=2.18,P〉0.05)、81.8%(391/478)或89.5%(428/478)(χ^2=11.66,P〈0.05);在血管水平上分析,判定界值为≥50%或≥75%时,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8.8%(40/68)或30.9%(21/68)(χ^2=10.73,P〈0.05)、95.9%(1768/1844)或99.0%(1826/1844)(χ^2=36.72,P〈0.05)、34.5%(40/116)或53.8%(21/39)(χ^2=4.59,P〈0.05)、98.4%(1768/1796)或97.5%(1826/1873)(χ^2=4.14,P〈0.05)、94.6%(1808/1912)或96.6%(1847/1912)(χ^2=10.31,P〈0.05)。结论心肌灌注缺损的发生率随冠脉狭窄程度增加有升高趋势。CTCA预测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佳。当判定界值为≥75%时,其阳性预测值较判定界值为≥50%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SPECT/CT完成同机核素MPI和CTCA,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心肌桥(MB)对心肌血液供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间294例以胸闷、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接受MPI及同机CTCA检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出冠脉MB患者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32~85(55.4±16.6)岁]。统计MB和缺血发生部位;将MPI和CTCA图像进行融合,对融合图像上MB.壁冠脉穿行心肌缺血区域、且CAG证实该区域供血冠脉不存在粥样斑块所致管腔狭窄者,判定心肌缺血为MB所致。利用z。检验比较不同部位MB引发心肌缺血改变的发生率差异。结果49例冠脉MB患者中,MB位于前降支近段3例,前降支中段34例,前降支远段4例,间隔支3例,回旋支远段2例,中间支I例,右冠脉近中段2例;MPI显示心肌缺血41例(缺血部位46处),其中心尖部3例,前壁心尖部5例,前壁中部17例,间隔心尖部4例,前间隔中部3例,前侧壁中部2例,下侧壁中部2例,下侧壁基底段4例,下壁近心尖部3例,下壁基底段3例;融合图像示MB引发的心肌缺血有32例,其中23例由前降支中段MB所致。MB位于好发部位组(前降支中段,34例)与非好发部位组(15例)的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67.6%(23/34)和60.0%(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结论左冠脉前降支中段是MB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B引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MPI/CTCA融合影像可同时探测心肌缺血和冠脉MB的部位,判断MB对心肌血液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飞行人员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临床怀疑冠心病的飞行人员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和常规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检查,以CCA为金标准比较分析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10例飞行人员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双源CTCA与CCA 检查,双源CTCA图像优良率为96.3%.CTCA发现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7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冠状动脉正常2例.7例患者的CTCA图像上15个冠状动脉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以CCA为金标准,双源CTCA诊断冠状动脉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8.2%、98.4%;诊断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0.0%、99.2%、98.4%.双源CTCA与CC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病变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χ2=0.50,P=0.4795).结论 双源CTC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飞行人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管壁斑块情况,并能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等,对于安全可靠地诊断飞行人员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心肌灌注显像(MPI)与64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2例可疑和确诊CAD患者(疑诊43例,确诊9例)进行MPI检查,并均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64层MSCT检查.MPI结果分析采用17节段5分制,获得运动负荷显像灌注总积分和静息显像灌注总积分,两者差值大于1为心肌缺血,判断为阳性.MSCT结果主要以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中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狭窄≥50%判定为阳性.以CAG结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采用SPSS 13.0软件,用Kappa值检验2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 MPI和MSCT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6.7%(26/30)、77.3%(17/22)、83.9%(26/31)、81.0%(17/21)、82.7%(43/52)和83.3%(25/30)、86.4%(19/22)、89.3%(25/28)、79.2%(19/24)、84.6%(44/52);MPI和MSCT对病变血管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74.5%(38/51)、81.0%(85/105)、65.5%(38/58)、86.7%(85/98)、78.8%(123/156)和90.2%(46/51)、88.6%(93/105)、79.3%(46/58)、94.9%(93/98)、89.1%(139/156),2种方法诊断CAD和病变血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4和0.21,P均>0.05).MSCT评价病变血管轻度、中度和高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76.5%(13/17),78.3%(18/23)和89.6%(43/48).MPI和MSCT诊断CAD的效能相近,Kappa值为0.64(<0.75).25例2种方法均阳性患者,96.0%(24/25)确诊为CAD;18例均阴性的患者,83.3%(15/18)可排除CAD.结论 MPI和MSCT均为筛选、诊断CAD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但信息互补,不可替换.  相似文献   

8.
可疑冠心病患者核素显像与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2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可疑冠心病(CAD)患者诊断中的关系。方法对4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MPI和CTCA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MPI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可逆性和(或)不可逆性心肌缺血];CTCA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狭窄〈50%)和中度及其以上狭窄(至少1支主要血管或主要分支血管狭窄程度≥50%)。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对40例患者的MPI和CTC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CA正常者中,90.1%的患者MPI正常;CTCA异常者中,55.2%的患者MPI正常;而MPI正常者中,61.5%的患者CTCA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CAG比较,CTCA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分别为96.4%(27/28)、83.3%(10/12)和92.5%(37/40)。结论MPI和CTCA在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提供了不同但却互补的信息,两者应合理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并与单一MPI或CTCA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纳入120例怀疑或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58)和非糖尿病组(n=6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腺苷负荷/静息MPI和CTCA,并均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以CAG、CAG联合MPI作为标准评价单一MPI、CTCA、MPI结合CTCA对“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86.15%、90.80%、91.89%、88.89%.非糖尿病组MPI结合CTCA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1.43%、92.47%、94.74%、88.89%,均高于单一MPI或CTCA的诊断效能.结论 MPI结合CTCA评价2型塘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其诊断“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对其诊断有多种影像及实验室方法。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目前在冠心病的筛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项检查中对比剂峰值时间的把握尤为重要,决定着检查的成败及图像的质量。应用常规头皮针注射对比剂会引起渗漏,以致冠状动脉CTA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使用静脉留置针会提高成功概率。本研究现比较18G及22G静脉留置针对冠状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13N—NH,PET及冠状动脉造影共同评价CD151基因转染促小型猪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方法结扎20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心肌直接注射CD151及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进行基因转染。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心肌组织CD151蛋白的表达和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用^13N—NH,PET显像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用LAD造影评价侧枝循环的建立。采用SPSS11.0软件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结果CD151基因转染促进局部心肌组织CD151高表达并增加缺血区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rAAV—CD151组心肌血流灌注明显增加,心肌缺血总分值为10.82±2.36,明显小于rAAV—GFP组(19.33±1.67,t=5.86,P=0.00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rAAV—CD151组缺血心肌的侧枝循环建立明显较rAAV—GFP组增加。结论CD151基因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增加血流灌注。^13N—NH,PET及冠状动脉造影能直观地评价心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2.
13N-NH3 PET显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显像诊断星形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 ,包括术前星形细胞瘤 3例 ,术后复发 2例 ,术后放疗后脑损伤或坏死 2例。 7例中 6例在 2d内完成13 N NH3 和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1例仅行13 N NH3 显像。采用对称感兴趣区 (ROI)方法分析肿瘤与正常脑白质 (T WM)的13 N NH3 、18F FDG的摄取比值。结果  3例术前星形细胞瘤和 2例术后复发肿瘤病灶均明显摄取13 N NH3 ,T WM平均为 1 82± 0 2 1,其中 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星形细胞瘤Ⅰ级患者 ,18F FDGPET显像示局部病变区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 ,T WM为 0 97,相应位置13 N NH3 显像呈高代谢 ,T WM为 1 98。 2例术后放疗后脑损伤或坏死患者13 N NH3 及18F FDGPET显像均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减低。结论 星形细胞瘤摄取13 N NH3 ;13 N NH3 PET显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诊断、术后放疗后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脑坏死或损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13N-NH3 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3N-NH3 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疾病的价值.方法 2例垂体微腺瘤和1例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均经MRI、血液内分泌激素测定、临床表现等确诊,进行13N-NH3 PET动态显像,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3N-NH3 PET动态显像,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垂体显像时间延迟,分别在颈内动脉显像后20和30 s时开始显像;垂体形态均异常,垂体上缘膨隆,垂体高度(矢状面)分别为1.75和1.62 cm;垂体平均标准摄取值(SUV)分别为3.96和3.28,与丘脑放射性比值分别为1.58和1.27.1例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垂体缩小(0.82 cm×0.83 cm×1.03 cm),显像时间明显延迟,在颈内动脉显像后约3 min垂体开始显像,垂体时间-放射性曲线低平;SUV值为1.48,与丘脑放射性比值为0.64.结论 13N-NH3 PET动态显像对垂体微腺瘤和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禹晖  张金赫  尹吉林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0-1322
目的: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PI及心脏DSCT检查;分别对MPI图像及DSC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结果:DSCT显示有29例冠脉狭窄程度>50%,其中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N-NH3 PET显像在18F-FDG PET显像呈低代谢表现的脑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18F-FDG PET显像呈低代谢表现的脑内病变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0~68(42.4±12.6)岁]进行13N-NH3PET显像前瞻性研究.2种显像间隔时间在10 d内,间隔时间内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18例患者中,初诊14例,星形细胞瘤治疗后复诊患者4例;最后经病理(13例)、临床随访(5例)证实有神经胶质瘤10例,肺癌脑转移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1例和非肿瘤性病变6例(3例放射性坏死,2例脑炎,l例脑缺血病变).采用对称ROI法计算2种显像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放射性比值(T/C).计算13N-NH3 PET诊断效能.应用SPSS 13.0软件对13N-NH3和18F-FDG的T/C行配对t检验,对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中13N-NH3的T/C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12例肿瘤性病变中,7例表现为13N-NH3摄取增高(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诊断灵敏度为58% (7/12);3例低级别的胶质瘤、1例转移瘤及1例DNT表现为13N-NH3摄取减低.在肿瘤性病变中,13N-NH3的T/C明显高于18F-FDG(1.24±0.66和0.67±0.24,t=-3.740,P<0.05).6例非肿瘤性病变均表现为13N-NH3摄取减低,特异性为6/6.在非肿瘤性病变中,18F-FDG和13N-NH3的T/C分别为0.68 ±0.15和0.70±0.1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6,P>0.05).肿瘤性病变的13N-NH3T/C明显高于非肿瘤性病变(1.24±0.53和0.70 ±0.19,t=2.624,P<0.05).结论 在18F-FDG PET显像呈低代谢的脑内病变(尤其是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13 N-NH3 PET显像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所支配心肌区域的微循环信息。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能够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及生理学信息,其较传统单能量CT心肌灌注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相应的临床应用潜力。综述负荷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13N-NH3 PET动态显像用于垂体血流灌注和代谢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13N-NH3 PET动态显像研究正常垂体血流灌注和NH3代谢功能.方法 21例受检者均无垂体相关病史,行13N-NH3 PET显像,其中6例进行了13N-NH3 PET动态显像,8例同时行脑MRI检查,并进行MRI和PET图像融合.结果 13N-NH3 PET显像示垂体清晰显影,大小为(1.07±0.17) cm×(1.09±0.15) cm×(1.14±0.17) cm.垂体13N-NH3 标准摄取值(SUV)为3.84±1.75,与丘脑放射性比值为1.35±0.63.垂体动态显像均在颈内动脉显像后10 s内显影,13N-NH3在垂体内明显滞留,20 min内放射性无明显清除.颈内动脉显影达高峰时,垂体/颈内动脉放射性比值为0.75±0.13.结论动态13N-NH3 PET显像可反映垂体血流灌注情况.垂体细胞摄取13N-NH3,NH3参与垂体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氧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仅凭冠状动脉狭窄来诊断冠心病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缺血状况,也不能对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做出较准确的预警.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则可定性及定量地评价心肌血流状态,检测心肌微循环及心肌活性,对心脏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对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等.对负荷CT心肌灌注的检测原理、方法及在冠心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