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NEC)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至 2 0 0 3年我所收治的早产NEC患儿 2 8例和足月NEC患儿 3 5例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结果 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皮肤灰白 5 4% (15 / 2 8)和 2 6% (9/ 3 5 ) ,P <0 .0 5 )、肌张力低下 [4 6% (13 / 2 8)和 14 % (5 / 3 5 ) ,P <0 .0 1]等全身表现明显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比足月儿组多见 [5 7% (16/ 2 8)与 2 3 % (8/ 3 5 ) ,P <0 .0 1] ;代谢性酸中毒 [5 4% (15 / 2 8)和 2 3 % (8/ 3 5 ) ,P <0 .0 5 ]和血清尿素氮增高 [3 6% (10 / 2 8)和 14 % (5 / 3 5 ) ,P <0 .0 5 ]比例高。 结论 早产儿NEC病情严重 ,进展迅速 ,应该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并对发病趋势、发病日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确诊后的疗效。方法将23例危重新生儿发生的NEC患儿分为早期诊断组17例,临床确诊组6例。早期诊断组制定早期诊断标准予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并与临床确诊组疗效进行动态比较。结果(1)两组多以反复呕吐最先引起临床医生注意,均有胃潴留。两组在反复呕吐、腹胀、呕吐咖啡样物、粪隐血、肠壁囊样扩张、肠鸣音减弱、肠胀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气腹一项,临床确诊组与早期诊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诊断组治愈率高达94.1%(16/17);两组发病日龄、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诊断组住院时间长于临床确诊组,住院费用低于临床确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凡危重新生儿有肠缺血缺氧、肠道发育不成熟、感染、高渗喂养等因素,出现反复呕吐、胃潴留,腹部X线片示小肠轻中度胀气或小肠结肠胀气等轻症NEC表现者即应早期诊断,早期开始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谷氨酰胺(Gln)浓度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NEC患儿16例,以同期住院的性别相同,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相当的非NEC患儿16例为对照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Gln值,观察两组间差异;以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判定血浆Gln浓度与NEC的关系。 结果NEC患儿血浆Gln浓度为(021±008)mmol/L,对照组为(035±014)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控制了缺氧和感染因素的影响后,NEC组和对照组的血浆Gln浓度的边缘估计均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16mmol/L(0150~0282mmol/L)和0344mmol/L(0278~0410mmol/L)。两组校正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2)。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关联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浆Gln浓度是NEC的危险因素,OR值为13342(2006~88735)。 结论NEC患儿血浆Gln浓度降低,低浓度的血浆Gln是NEC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长期以来一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也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及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NEC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早产、喂养不当与细菌异位、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炎性介质作用等是最危险的因素[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D-乳酸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诊断为NECⅡ、Ⅲ期的早产儿104例(NEC组);同期因其他疾病入院的早产非NEC患儿104例(对照组),与NEC组匹配纠正胎龄、性别和出生体重,按1∶1比例进行配对.NEC组患儿于NEC确诊后24 h内,对照组患儿于相应日龄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确定D-乳酸阳性标准.根据此标准将NEC组分为D-乳酸升高组与D-乳酸正常组,x2检验比较组间并发症及病死率.根据患儿病情转归将NEC组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t检验比较不同组间D-乳酸水平差异.结果 NEC组104例患儿中,NECⅡ期63例(60.6%),NECⅢ期41例(39.4%);存活88例(84.6%),死亡16例(15.4%).NECⅢ期组D-乳酸水平最高,为(35.4±29.1)μg/ml,其次是NECⅡ期组,为(29.5±16.2)μg/ml,对照组最低[(3.7±18.4)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7,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D-乳酸水平≥6 μg/ml为阳性标准,按此标准,NEC组血浆D-乳酸水平升高者87例(83.7%,87/104).D-乳酸水平升高者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明显低于正常者[(80.9±22.6)分与(95.8±20.5)分,t=2.417,P<0.05],而合并新生儿败血症的比例[48.3%(42/87)与5.9%(1/17),x2=11.538,P<0.05]及病死率[27.6%(24/87)与5.9%(1/17),x2=7.146,P<0.05]较高.NEC组死亡患儿与存活患儿D-乳酸水平[(43.2±13.5) μg/ml与(21.9±22.9) μg/ml,t=4.572,P<0.05]、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82.4±29.1)分与(90.6±21.3)分,t=2.409,P<0.05]以及合并败血症的比例[68.8%(11/16)与38.6% (34/88),x2=3.4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D-乳酸水平与NEC预后相关,能较好地反映NEC患儿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NEC模型,出生48 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 gl(kg·d)灌胃;B组为NEC模型,未添加天然蒙脱石;C组为对照,未添加天然蒙脱石;D组为对照,出生48 h起给予天然蒙脱石0.6 g/(kg·d)灌胃.SD新生大鼠出生后48 h开始采用鼠配方奶喂养,100%氮气90 s,4℃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A、B组在造模结束后24 h和C、D组新生大鼠空腹断头处死,留取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管进行肠细胞凋亡率检测(流式细胞仪)、电镜观察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vating factor,PA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ELISA 法)检测.所有新生大鼠均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 结果造模后,A、B组新生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生长减慢;透射电镜显示肠黏膜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形成凋亡小体,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分别为1.42±0.36、3.54±0.50、0.13±0.17和0.17±0.18,肠细胞凋亡率为(11.6±4.6)%、(27.6±9.9)%、(4.8±2.9)%和(3.6±3.8)%,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和肠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P均<0.01).A、B、C和D组肠组织PAF含量(单位为pg/mg prot)分别为385.0 4-308.0.1663.24-576.1、40.8±40.4和37.1±33.1,TNF-α含量(单位为pg/mg prot)为46.4±15.1、258.1±281.7、13.2±12.2和12.44-8.8.B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高于C、D组;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PAF、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1).肠组织损伤评分、肠细胞凋亡率及肠组织PAF、TNF-α含量均受造模和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两因素影响,造模与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 预防性应用天然蒙脱石可能通过减少肠细胞凋亡率,降低肠组织PAF、TNF-α含量,从而减轻肠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被认为是激活NEC炎症风暴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TLR4信号通路及其上、下游信号靶点抑制,以及部分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和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2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内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高母乳喂养量组,n=199)、母乳喂养量占比≤50%组(低母乳喂养量组,n=55)、配方奶喂养组(n=21)。3组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对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影响。结果高母乳喂养量组、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的发生率分别为1.5%(3/199)、27.3%(15/55)和9.5%(2/21)(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7.6%(35/199)、56.4%(31/55)和28.6%(6/21)(χ^2=34.82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4.500(95%CI:6.755~85.594)、6.877(95%CI:1.081~43.744);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6.316(95%CI:3.293~12.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母乳喂养量组相比,低母乳喂养量组和配方奶喂养组NEC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452(95%CI:7.280~111.195)和8.610(95%CI:1.262~58.766);低母乳喂养量组喂养不耐受发生风险增加,OR值为7.207(95%CI:3.601~14.425)。结论生后2周内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大鼠模型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新生无特定病原体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NEC模型组:采用代乳品人工喂养,并给予100%氮气缺氧90 s,4℃冷刺激10 min,每天2次,连续3 d;HB-EGF干预组:在NEC模型组基础上予HB-EGF灌胃,每次800 μg/kg,每天4次,连续3d.正常对照组:鼠乳喂养3d,不予任何干预.大鼠生后72h禁食12h后处死.取回肠末端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评分;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含量;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及凋亡肽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APAF-1)的表达.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HB-EGF干预组NEC发生率为2/10,低于模型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P<0.01);对照组未发生NEC.(2)NEC模型组线粒体在肠上皮细胞及肌层细胞中存在明显肿胀,基质内有多数电子透亮区,线粒体超微结构严重损伤.HB-EGF干预组有少量线粒体肿胀,损伤较NEC模型组减轻.(3)NEC模型组回肠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0±0.018与0.002±0.001,q=6.15,P<0.01),HB-EGF干预组回肠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0.014±0.018)较NEC模型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53,P<0.05).NEC模型组的APAF-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1.364±0.299与0.215±0.033,q=15.31,P<0.05),AIF表达也增强(0.181±0.050与0.127±0.045,q=3.71,P<0.05);与NEC模型组比较,HB-EGF干预组APAF-1的表达(0.455±0.123)减低(q=4.04,P<0.05),AIF的表达(0.289±0.045)则明显增强(q=7.32,P<0.05). 结论 HB-EGF能降低新生大鼠NEC发生率,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APAF-1表达而减少新生大鼠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