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影像学方法测量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为支柱块植入临床实践提供数值参考。方法:选取200例受检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数据处理,测量T10~L5椎弓根水平面角度、椎弓根横径、失状径,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性从T10~L5水平,椎弓根横径、失状径及椎弓根水平面角度均逐渐增大,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测量与人体测量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水平面角度及椎弓根横径、失状径均存在性别差异,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支柱块植入术前测量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东  孙彤  郑文彬  马雄君 《重庆医学》2007,36(15):1511-1512,1515
目的 通过对96例成人腰椎X线相关数据的测量,以获得在植入腰椎椎弓根螺钉之前,对所植入螺钉的直径、长度以及植入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方法 使用游标卡及尺量角器测量:(1)前后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的冠状径、矢状径;(2)前后位X线片测量同一腰椎体2个椎弓根中心之间的距离;(3)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的高度;(4)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后缘至腰椎体前缘的距离;(5)侧位X线片测量同一腰椎上终板延长线与棘突之间的角度.结果 得到上述5项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结论 通过这些术前测量使术者在术前、术中对所植入螺钉的直径、长度以及植入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长腰椎椎弓根对椎间孔孔径的影响。方法剥离10具成人腰骶椎标本(L1~S1)的软组织后,将椎弓根从椎体后缘锯断,利用垫片延长椎弓根。螺旋CT分别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CT重建图像并测量标本椎间孔孔径,包括原始腰椎各节段椎间孔孔径,椎弓根延长2、4、6mm后的椎间孔孔径。结果随着椎弓根的逐渐延长,椎间孔的前后径也逐渐增加。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椎间孔孔径进行比较,在L1~L5节段椎体,椎弓根延长2、4、6mm时分别测得的椎间孔孔径与原始腰椎椎间孔的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长椎弓根可以明显增加椎间孔孔径,为临床进行腰椎椎间孔减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外入路行椎体成形术的路径,并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胸椎后路行椎体成形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方式,以避免胸腰椎手术的危险及并发症。方法:行64排螺旋CT检查100例患者三维重建CT的胸腰椎数据进行放射解剖学研究,测量通过椎弓根中心线入路,人字嵴进针点入路,改良椎弓根外侧入路的角度。同时测量后两者在椎弓根水平距离椎管的最窄距离及最宽距离。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3种入路各参数的差异。结果:3种入路角度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字嵴进针点与改良椎弓根外侧进针点到达椎管最窄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椎椎弓根外入路行椎体成形的手术路径,具有理论上的生物力学优越性,是胸腰椎后路椎体成形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CT测量30例患者颈3-7,CT扫描测量颈椎根以下尺寸,椎根内径、外径、内侧皮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和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L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在女性颈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 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3 mm,女性为7.4 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2.0 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to-33.7mm和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39.8度to 49.0度。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度,进钉角度尽可能在侧块的外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测量方法和范围,为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102例6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先行DEXA测量腰椎(L1~L4)和髋部骨密度(BMD)值,然后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每例均取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按9区法和1区法测量CT值。以DEXA测量BMD值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T值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测量指标参考值。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该组病例男性、女性DEXA测量骨密度值均在正常范围内;9区法测量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5.4±26.7HU,女性157.7±28.9HU;1区法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9.6±27.2HU,女性163.4±29.3HU;两种测量方法CT值均数和标准差无统计学差异。决定采用1区法数据,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CT值下限为男性124.9HU,女性115.2HU。结论腰椎椎体松质骨的CT值测量是对腰椎骨质密度改变较为敏感的方法,确定健康老年人群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范围,有望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有力的依据。建议男性CT值<120.0HU,女性<110.0HU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崔庆周  崔红领  陈鹏 《中外医疗》2011,30(13):175-175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在64排螺旋CT扫描的表现与诊断结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30例腰痛患者在X线平片检查后,经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30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伴有椎弓崩裂,其中:单侧椎弓崩裂7例、双侧椎弓崩裂23例。L5椎体椎弓崩裂24例,L4椎体椎弓崩裂6例。结论 64排螺旋CT可提高对腰椎的观察范围,提高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能力,使临床可以及早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层厚度不同对椎弓根钉道参数CT测量结果影响的程度。方法将椎骨标本摆放为不同的倾斜角度,分别采用2.5mm和0.625mm层厚进行CT扫描重建,由两位测量者分别对椎弓根钉道参数进行测量,每人测量两次。对相同倾斜角度、不同CT层厚间的椎弓根钉道各CT参数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5mm与0.625mm层厚组的部分长度和角度测量结果(t9〉0.05)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椎弓根钉道的宽度测量结果(P〈0.05)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与0.625mm层厚相比,采用2.5mm层厚进行CT扫描时不会引起CT测量误差的增加,其中椎弓根钉道的宽度除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儿童脊柱椎弓根解剖学数据,为儿童脊柱侧凸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12例儿童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测量各节段椎体椎弓根横径、高度、椎弓根与水平面、矢状面的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方法对颈椎、胸椎及腰椎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的椎弓根横径、高度、水平面夹角、矢状面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中报道的成人脊柱椎弓根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 此研究可为儿童新型脊柱侧内固定器械的定型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柴军  王淑清  陈亮  秦冬雪  朱万安  王静 《当代医学》2010,16(11):194-197
目的探讨16-MSCT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临床确诊并行三维矫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0例,男性1、女性9,年龄11~15岁,其中1例行术后CT复查。使用GE公司的lightspeed-16CT机,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胸段脊柱扫描,层厚:1.25mm/16i,电压:120KV,电流:140MAs;重建模式:标准重建。所得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VR,MPR重组。分别在凸凹侧椎弓根截面积最大层面的图像上测量各自椎弓根两侧骨皮质内缘间及外缘间的最小距离即椎弓根宽度、椎弓根长度、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前缘交点和椎板后缘交点之间的距离即椎弓根深度,椎弓根轴线与椎体中线间的夹角即横断面角。在垂直于椎弓根轴线的"二次扫描线"重组图像上,选择椎弓根截面积最小的图像,分别测量凸、凹侧椎弓根的高度。结果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扫描胸段脊柱均获得满意的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所有病变脊柱胸段椎弓根均精确测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参数。应用这些参数,其中1例术后复查患者取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充分性;而且明显简化和优化了术前评价方法。结论16层螺旋CT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三维矫形术的术前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直接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字人图像建立的数字腰椎,模拟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指导临床手术的实际操作。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数据集,建立腰4-5节段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在Mimics软件下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并测量在最佳钉道的位置下模拟椎弓根螺钉的钉长、走私、水平面置入角度(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及矢状面置入角度(Sigittal screw angle,SSA),完成术前规划,指导实际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操作。结果:建立了数字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完成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模拟过程,对椎弓根螺钉的钉长、走私、TSA角及SSA角进行了精确量化。结论:对数字腰椎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能制定详细的置钉参数,比较精确的指导术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到腰椎椎弓根在椎体上的投影,探寻其中心位位置的规律。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腰椎正侧位X光片100例,首先在正位片上确定椎弓根在椎体上的投影位置,定位它的中心位位置,用游表卡尺分别到量椎弓根中心位到腰椎椎体上下缘及例缘的距离及同一椎体椎弓根中心位之间的距离;另外在侧位片上测量腰椎椎体的水平面夹角,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椎弓根中心位到椎体上缘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由大变小,相反到下缘的距离由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到侧缘的距离(A)由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同一椎体椎弓根中心位相互之间距(B)由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结论 腰椎椎弓根中心位在垂直位上由上而下朝外下方移动,到侧缘的距离与同一椎体椎弓根中心位间距之比相同。  相似文献   

13.
李军  陈扬  徐勤 《广州医药》2012,43(6):29-3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_2011年1月,我院共行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岁,术后随访。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疗效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优22例,良9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为86.1%。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椎弓根系统固定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弓根导针轴位透视监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YC  Guo ZQ  X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09-1312
目的通过术中对椎弓根多维透视结果进行比较,探索一种简洁易行的透视角度,减少术中椎弓根钉误置率.方法取8具成年人新鲜L1-5椎骨标本,随机建立偏内、偏外、居中3种模型.分别置入导针和椎弓根钉,依次透视侧位、正位、椎弓根轴位、导针轴位、椎弓根钉轴位.根据导针和椎弓根钉与椎弓根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导针和椎弓根钉位置.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道,观察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穿透情况.切除椎板直视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正位透视准确率为34%.侧位透视不能判断偏内及偏外错误.椎弓根轴位透视误将4枚居中判为偏内,准确率为95%.导针轴位透视准确率为100%.结论导针轴位透视能准确判断椎弓根钉导针位置,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椎弓根钉松动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俊  刘昆伦  王力 《河北医学》2012,18(9):1216-121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骨折不伴有骨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螺钉固定情况、影像学改变、手术住院时间、随访情况、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Cobb′s角减小,植骨达骨性融合标准.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14.7d.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静脉血栓形成和继发脊髓损伤等重大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损伤椎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伤口一期愈合。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6年(平均18个月),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局部无复发,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和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红旗 《中原医刊》2006,33(23):5-6
目的评价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选择。方法2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椎板广泛减压,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经4个月~6年(平均29个月)的随访。测算好转率(R IS),优良率84%。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占16%。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融合22例,骨融合率88.9%。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植骨融合保证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脊柱的稳定,提高了疗效。严格选择合适病例是内固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杨芳  温进杰 《吉林医学》2009,30(4):358-360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松质骨颗粒椎间植骨、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采用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融合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及神经并发症。按侯树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结果为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0例。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椎间植骨椎等制定间融合率高,峡部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后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22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直接锤顶复位、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随访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定位准确,未出现螺钉进入椎管,手术时间(100~150)分钟,平均135分钟,术中出血量(300~800)ml,平均70 ml。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2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2.6%矫正到术后平均97.2%,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32.6。矫正到术后平均3.5。,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由术前平均48%矫正到术后平均94%,髓访未见椎体高度明显丢失及Cobb角明显增大,椎管减压维持良好,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结论: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可同时解决脊髓减压和脊柱稳定问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