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53、CerbB-2表达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讨各证型之间在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有无差异,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胃黏膜组织中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异型增生即有癌基因的阳性表达,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p53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在轻、重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p53、CerbB-2阳性表达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阳性表达率均存在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的递进关系。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2)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检测p53、CerbB-2的表达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核DNA含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各证型中的变化,探索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以期更好地协助指导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材料与方法:选取1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Feulgen染色、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细胞核DNA含量。结果:1.DNA含量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且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NA含量在各证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 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均有癌变的可能,且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癌变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中医证型在病情上存在一定的轻重递进关系,具体表现为胃络瘀血型﹥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4. 检测DNA含量可作为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诊断、分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并能协助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280-4281
目的探讨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胃炎患者33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内镜检查分类,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内镜下分类中较多的是萎缩性、隆起糜烂性、红斑渗出性、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型下以隆起糜烂性(29.67%)、红斑渗出性(18.68%)、反流性胃炎(21.98%)的内镜下分类居多;出血性胃炎中胃络瘀血证中最多的是出血性胃炎(28.57%);在胃阴不足、脾胃虚弱、脾虚气滞三种证型中,萎缩性胃炎占比分别是48.57%、39.71%、42.22%;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证型中隆起糜烂性胃炎占比最高分别为29.67%、34.29%。结论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镜检查耐受力弱者可以利用中医辨证分型推断内镜分类,继而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微观辩证的可行性.[方法]CAG患者7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之分为五型.分析CAG中医证型与其胃黏膜相、病理组织学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CAG患者:①如证属胃阴不足,其黏膜萎缩程度多属重度;肠上皮化生现象较为普遍.②脾胃虚弱型较为常见,但其黏膜的萎缩程度多较轻.③内镜下见胆汁反流者,临床证型多为肝胃不和型.④内镜下见糜烂者,大多证属脾胃湿热型.[结论]CAG的证型与胃黏膜才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改变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施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胃痛患者的病情分为饮食停滞、脾胃虚寒、寒邪客胃、肝气犯胃、胃阴亏虚、肝胃郁热、瘀血停滞7型论治。结果辨证施治治疗胃痛总有效率为91.8%。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胃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因不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属中医"胃脘痛""痞证",通过临床验证用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所列标准.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进凉食或遇风寒加重,喜得温按,形寒肢冷.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脘闷暧气,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胃阴不足型:胃脘隐灼痛,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口干思饮.脾胃虚弱型:胃脘隐痛,脘腹胀满,食后及劳累后加重,食纳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客观规律。方法 :系统观察 2 4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 ,据此分为肝气郁滞、湿蕴下焦、肾阴亏虚、肾虚血瘀 4个证型。并同时分析了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以肾虚血瘀证居多 ;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 ;已绝经患者中肾虚血瘀证 ,肾阴亏虚证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 ,且肾虚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型。结论 :肾虚是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瘀血为标 ,湿热和肝郁分别是尿道综合征的诱因和伴随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滋胃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胃饮,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及胃黏膜炎症指标[白介素-11(IL-11)、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胃黏膜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8~+和CD_4~+/CD_8~+)。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治疗6周,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如胃脘隐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和次要中医症状积分如恶心呕吐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胃黏膜炎症指标和胃黏膜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胃饮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将慢性胃炎区分为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血停滞等7种症型。对每症型的症见作了概述,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从用药、饮食、心理、起居的护理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春玲  李军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49-550
本文根据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和方法,将慢性胃炎区分为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寒邪客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血停滞等7种症型。对每症型的症见儿了概述,动用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从用药,饮食,心理,起居的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胃镜、病理诊断及中医诊断.对照组给予西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诊断加用中药治疗.分析两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64例患者,经胃镜诊断55例.中医分型诊断脾胃湿热型16例,胃络瘀阻型14例,肾阴不足型12例,脾胃虚弱型12例,肝气犯胃型1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1.9%.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了解病理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基础提供支持。方法:筛选2009年5月~2011年3月在我科就诊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行肝组织病理活检及中医辨证分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湿热中阻为主,分别占50.6%、41.2%;炎症活动度以G1、G2为主,分别占21.2%、68.2%;纤维化分级以S1、S2为主,分别占21.2%、57.6%;各证型间炎症活动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纤维化分级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中阻与瘀血阻络及其他组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具有相关性,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血管检查指标与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12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未溃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寒凝血瘀证22例,血脉瘀阻证63例,气血亏虚证27例,另选择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应用外周血管检查诊断系统,观察足趾末端光电容积描记(PPG)和踝肱指数(ABI),评价下肢动脉功能状态,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辨证分型均对足趾PPG结果有影响(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OR值均大于1。其中血脉瘀阻型OR值最高,其次为气血亏虚证型、寒凝血瘀证型。中医各证型组ABI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PG和ABI是诊断下肢动脉缺血的可靠无创指标,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血脉瘀阻是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重要病因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严萍  王真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9):914-917
目的比较52例间质性肺病(ILD)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之间肺功能的差异,试图寻找一些肺功能和中医证候分类之间的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收集的ILD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证候分类,分析得出ILD辨证分型的分布特点,同时采集其相应肺功能指标(VCmax、TLC、DLCOSB、DLCO/Va),对中医不同证候的肺功能差异做比较。结果52例肺功能经统计分析显示4种辨证分型之间(肺气亏虚、肾阳亏虚、痰浊郁肺、痰热郁肺)之间的VCmax、DLCOSB、DLCO/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亏虚型组VCmax低于肺气亏虚型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LCOSb及DLCO/Va上,肾阳亏虚型与肺气亏虚、痰浊阻肺、痰热阻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损害以肾阳亏虚型最为严重。结论ILD患者中医不同证候的肺功能比较存在差异。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肾阳亏虚型患者其肺功能损害程度较肺虚及痰瘀组严重,与古人病在肺其病浅,病在肾其病深的论述相符,提示肺功能情况与其中医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诊断,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患者中,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50例(46.73%),肝郁脾虚型42例(39.25%),瘀血阻络型8例(7.48%),肝肾阴虚型7例(6.54%),脾肾阳虚型0例;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活动度分级轻度(G1~G2)34例(31.78%),中度(G3)53例(49.52%),重度(G4)10例(9.35%),活动性肝硬化10例(9.35%);纤维化分期S1~S2期53例(49.52%),S3期36例(33.65%),S4期以上18例(16.83%)。结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以G1~G3级和S1~S2期为主,且肝郁脾虚型以轻度为主;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则全部为G3、G4级及以上和S3、S4期,且瘀血阻络型以肝硬化为主。慢乙肝不同中医证型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严重程度方面呈现以下特征: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Hemoglobin A1c)、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后循环TI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5种证型,分别检测后循环TIA患者HbA1c、D-二聚体水平,然后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各证型组HbA1c、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各证型组HbA1c、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型组、肾精不足证型组与痰湿中阻证型组、瘀血阻窍证型组相比,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型组、瘀血阻窍证型组与肝阳上亢证型组、气血亏虚证型组、痰湿中阻证型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发现中医证型和HbA1c、D-二聚体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将HbA1c、D-二聚体水平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对危险因子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及时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及有效的健康管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特点,探讨其中医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小儿慢性胃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证型=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变化+体征的原则,对其总结分型。结果:小儿慢性胃炎临床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胃阴亏虚、肝胃不和、湿热内蕴。脾胃虚弱兼证型:食滞、寒凝、湿阻、热郁。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年龄、饮食、家庭环境及外感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分型中以脾胃虚弱最常见,占68.6%;其次为胃阴亏虚、湿热内蕴、肝胃不和,分别占17.1%、7.6%、6.7%。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湖南长沙地区选择269例患者,将其辨证为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气滞心脉证、寒滞心脉证、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7个证型,探讨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在心电图异常情况下,主要以心肌缺血表现为主,其次为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的QTd及JTd均较健康人显著增加,随着QTd、JTd均值的升高,中医辨证由标实向本虚发展。结论:冠心病患者的QTd与JTd值与证型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其QTd与JTd值对冠心病中医辨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医通常将胃脘痛分为肝胃气滞、寒邪犯胃、胃热炽盛、食滞胃肠、瘀阻胃络、胃阴亏虚、脾胃虚寒七大证型,但据笔学习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属于寒热虚实错杂型亦复不少。有的学因其症状纷杂,证候疑似,辨证不易,诊断难明,遂将此证型胃脘痛归属于疑难病。既属疑难病,自然容易辨证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