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h开始增高,6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在临床肝部分切除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第一肝门 18~ 2 0min。将 3 9例合并肝硬化的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9)和实验组 (n =2 0 ) ,分别在肝门阻断前经胃右静脉注入 2 0ml生理盐水和维拉帕米 5mg +生理盐水 2 0ml予处理 ;测定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再灌注 1h后检测肝细胞内游离钙 ([Ca2 + ]i)、ATP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组 (实验组 )缺血再灌注后ALT、AST、[Ca2 + ]i升高不明显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实验组肝细胞内ATP降低不明显 ,组织病理学变化轻 ,术后肝功复常时间较短。结论 维拉帕米予处理对临床肝叶切除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将其用于肝叶切除有利于改善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模型及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心肌组织缺血30min后、再灌注30、60、120min时,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心肌细胞中TNFrnRNA、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心肌组织中的TNF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实验组心肌细胞中的TN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染色呈强阳性或极强阳性(t=2.689,P〈0.05),并且呈阳性表达的细胞是心肌细胞。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刺激心肌细胞大量表达TNF,并且心肌组织中的TNF主要由心肌细胞表达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鸟司他丁对家兔部分胰腺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家兔糖尿病模型,成模后进行家免同种异体原位部分胰腺移植手术建立家免部分胰腺移植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胰腺移植组、移植+乌司他丁干预组,分别检测受体移植术后3h,6h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TNF-α浓度,测定移植物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移植物组织中ICAM1mRNA的表达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胰腺移植组术后3h,6h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TNF-α浓度,组织中MPO水平较同时点对照组均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织中ICAM-1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损伤也较对照组重;移植+乌司他丁干预组与同一时点单纯胰腺移植组比较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TNF-α浓度,组织中MPO水平均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织中ICAM-1mRNA表达弱于单纯胰腺移植组(P〈0.05),组织病理学损伤也较单纯胰腺移植组减轻。结论鸟司他丁可抑制TNF-α及ICAM-1的表达,减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并穿过内皮屏障向胰腺组织浸润,从而减轻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HSP70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与HSP70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七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PNS组(三七总皂甙组)和热处理组。PNS组(n=15)腹辣腔注射PNS150mg/kg,每日一次,连续7d;热处理组(n=15)给予热休克预处理,然后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后检测血清CK和心肌HSP70表达水平,并同时作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缺血再灌注组、PNS组和热处理组心肌HSP70表达均明显升高,PNS组和热处理组血清CK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切片亦显示相同趋势。结论HSP70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呈高诱导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衡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PNS和热休克预处理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PNS的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柑橘素(Nari)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后保护作用。方法将本研究中心56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ari组、Nari+格列苯脲(Gli)组、Nari+5-羟基葵酸(5-HD)组;各组大鼠心脏给予30 min全心缺血、60 min再灌注;记录不同Nari浓度水平对再灌注心脏损伤作用,并评估其对氧自由基、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影响。结果心脏缺血/再灌注后60 min,2.5μmol/L以上Nari组大鼠心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Nari+Gli、Nari+5-HD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LDH含量均高于10μmol/L Nari组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60 min,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 Nari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水平、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心肌组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柑橘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点一氧化氮合酶 (nitrieoxidesynthase ,NOS)活性、基因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产量。方法 结扎新西兰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正常、缺血 3 0min、 60min、缺血 60min再灌注 3 0min、 60min、 12 0min心肌NOS活性、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基因表达水平及NO产量。结果 正常心肌和缺血 60min再灌注 12 0min心肌NOS活性高于缺血心肌 ,(P <0 0 1)。正常心肌和缺血 60min再灌注 12 0min心肌NO含量、eNOS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其余各时点心肌 (P<0 0 5 )。各时点心肌均未见到iNOS基因的表达。结论  ( 1)在缺血期及再灌注的初期 (≤ 1小时 ) ,心肌eNOS活性 ,基因表达水平及NO含量均明显降低。 ( 2 )至恢复灌注 2小时 ,心肌eNOS活性、基因表达水平及NO含量均已接近基础水平。 ( 3 )缺血 1小时 ,恢复灌注 2小时并无iNOS活性或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8.
移植前低钾右旋糖苷液二次灌洗减轻供肺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植前低钾右旋糖苷液(LPD)二次灌洗对供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2),对照组供肺经LPD液灌洗后于4℃保存18 h,取右肺组织测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8(IL-8),建立离体肺再灌注模型,左肺灌注30 m in;实验组供肺灌注前用LPD液再灌洗一次,余同对照组。灌注期间每隔10m in测定供肺静脉流出血氧分压(PaO2)、供肺平均肺动脉压(PaP)、气道峰压(PawP),灌注结束后测肺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供肺右肺组织MDA、MPO、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灌注30m in后实验组供肺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P、Paw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后供肺组织MDA、MPO、IL-8含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前LPD液二次灌洗可以减少供肺组织内MDA、MPO、IL-8含量,减轻供肺的再灌注损伤,改善供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前使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ompound 48/80(CP)]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CP缺血前处理组。在缺血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CP 1 mg/kg(CP缺血前处理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后,缺血-再灌注组与CP缺血前处理组建立小肠缺血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3天内动物存活率的变化;并评价再灌注3 h小肠病理损伤变化及检测肥大细胞蛋白激酶4(MCP-4)、血浆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类胰蛋白酶蛋白表达及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生存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CP缺血前处理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小肠损伤评分、ET-1、TNF-α及IL-6浓度及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类胰蛋白酶与MCP-4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P缺血前处理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MCP-4表达进一步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结论缺血前应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能够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肥大细胞释放MCP-4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不同肠段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假手术)和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6和24 h取材)。检测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细菌、内毒素易位情况,各段肠系膜静脉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肠道缺血-再灌注1 h组各肠段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均阴性,再灌注后24 h组空肠、回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结肠系膜淋巴结(P0.05);两组大鼠各段肠系膜静脉血培养、内毒素测定均为阴性;肠道缺血-再灌注后1 h和6 h组大鼠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段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6 h组,空肠、回肠的肠系膜静脉血IL-6浓度明显高于结肠(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肠道细菌易位,空、回肠更易遭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从而发生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8只.治疗组在建模后60 min,通过尾静脉将1 X 10<'6>/ml的MSC注射至大鼠体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等渗盐水.于输注后6、24和7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对内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S组)、三羟异黄酮组(G组)、LPS组(L组)和三羟异黄酮预处理组(G L组)。LPS刺激后,观察6 h。以肺湿干重比(W/D)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作为肺损伤的指标。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BALF中细胞学分析来评估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性。采用RT-PCR,检测ICAM-1mRNA在肺组织表达的变化。肺组织经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结果L组大鼠BALF总蛋白和W/D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S组比较,在G L组LPS导致了BALF、肺组织匀浆MPO活性及BALF中PMN数目显著增加(P<0.01);L组大鼠肺组织中ICAM-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组(P<0.01)。预先给予三羟异黄酮可以非常显著抑制LPS引起这些指标的改变(P<0.05或0.01)。三羟异黄酮预处理也改善了LPS所致肺组织形态学上严重的损伤。上述所有参数在G组与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羟异黄酮预处理能够减轻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这种效果可能与其下调ICAM-1的表达而抑制PMN在肺组织的聚集、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肝动脉双重血流同时开放对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双重血流同时开放组(P组)、门静脉先开放组(N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供肝再灌注后检测血清ALT、AST、GGT、AKP、TBiL及DBiL水平,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RT-PCR法检测胆管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肝脏再灌注后6h及24h两个时点P组的GGT水平明显低于N组水平(P〈0.05);肝脏再灌注后24h,P组的AKP、TBiL、DBiL水平及胆管损伤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N组水平(P〈0.05);再灌注后6h,N组大鼠肝组织的MPO含量明显高于P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组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门静脉、肝动脉双重血流同时开放,有利于减轻肝移植物胆管组织的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NF-α表达水平的降低以及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和ICAM-1表达,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P〈0.01),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阶段P-选择素和ICAM-1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高剂量TanⅡA(30mg/kg)的保护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梗塞面积及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BBB)通透性功能障碍的保护性作用及其程度。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远隔缺血后适应。应用TTC法评估脑梗死面积,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应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观察再灌注后BBB通透性变化。结果:大鼠BBB通透性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TTC梗塞面积缺血后适应24 h组与缺血再灌注24 h组相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48 h组与缺血再灌注48 h组比明显减轻(P<0.0001);缺血后适应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够保护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梗塞面积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I/R组)和黏附素预处理组(实验组),每组各24只。于造模成功后6 h、第1、第4和第7天,分别取6只大鼠的血和小肠标本,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各时间点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的活性和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中TNF-αI、L-6I、L-10、DAO和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实验组各时间点IL-6和DAO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浓度术后第1天低于I/R组(P<0.05),术后第4和第7天实验组大鼠血浆D-LAC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5),小肠病理改变较I/R组减轻(P<0.05)。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大鼠I/R后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能减轻肠黏膜的I/R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气颗粒物暴露对大鼠心肌组织氧化损伤.方法 将48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暴露组(3个月,6个月)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饲养在过滤大气颗粒物的独立通气笼盒(IVC)内,暴露组大鼠饲养在未过滤大气颗粒物的IVC内.HE染色观察6个月后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3个月和6个月大鼠心肌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50只,雌雄不拘,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和血塞通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和48 h 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每组10只。血塞通组于再灌注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 mg/100 g)腹腔内注射后,其他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0.5 mL/kg)腹腔内注射后,均每间隔6 h等量注射;检测用于脑组织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SOD减少,MDA增多,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而清除减少。而血塞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OD增多,MDA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d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Sham)(n=30);(2)HIBD模型组(Control)(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HIBD药物组(NAC)(n=30):HIBD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mg/kg。各组大鼠于处置后6h、12h、24h、48h、7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细胞凋亡数目。结果HIBD模型组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和HIBD药物组相比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抑制HIBD脑细胞ICAM-1的表达及脑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NAC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