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MEBO治疗的烧伤创面分泌物的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集92份标本,用普通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并对湿润烧伤膏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做细菌耐药试验,细菌抗生素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92份标本,阳性75例,占81.8%,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率较高,且耐药性较高,结论:经试验,湿润烧伤膏没有明显的杀菌作用,但能阻止细菌繁殖侵袭,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细菌耐药分析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耐药率很高,应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烧伤病人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我科自1995年8月建科以来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血液195份标本的细菌生态学和药物敏感进行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3份(68.2%)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55份,阳性131份(84.5%)血液送检40份,阳性2份(5%),共检出细菌28种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居第一位,占18.7%,常见的绿脓杆菌在本组中退居第八位,药敏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96.2%),其次为氟哌酸  相似文献   

3.
烧伤感染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确定烧伤后创面常见的感染细菌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本病区1991年~2002年间187例烧伤病人感染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87例烧伤感染创面共分离出细菌、真菌42种,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检出菌总数的28%),阴沟肠杆菌(占检出菌总数的11.2%),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占检出菌总数的7.2%)。结论: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中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常见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处理烧伤创面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情况,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本院2003年~2005年期间应用MEBT/MEBO治疗118例烧伤创面的病原菌特点、耐药性及发生侵袭性感染的情况。结果:烧伤创面的菌群特点以格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而且耐药情况较严重,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7例(5.93%),全身脓毒血症2例(1.69%)。结论:烧伤创面病原菌对多数抗生素普遍耐药,采用MEBT/MEBO规范处理创面和选择高效、低毒、短程使用抗生素是对付耐药菌群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解高原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取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用细菌增殖法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种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VAN)敏感外其他耐药率较高,而G-杆菌对药物有不同敏感率。结论:对于烧伤病人MRSA感染率最高,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也较强。在工作中一旦发现MRSA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对病房和物品进行尽可能的彻底消毒,并多次对物品表面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分离10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03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70株(68.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3株(22.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10.7%、18.5%;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93.2%、91.3%。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生素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1995—2000年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特点。方法:在1995年8月-1997年6月调查的基础上,对照1997年7月-2000年7月期间的烧伤病人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及药敏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血培养显示铜绿假单孢菌继续保持第一位,占23.5%,表皮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58.8%,G^ 球菌占29.4%;创面培养,铜绿假单孢菌上升至第一位,占19.5%,金黄色葡萄球菌退至第6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73.5%,G^ 球菌占22.2%。5年内重要菌群G^-杆菌居首位,近3年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等耐药性较前较前2年明显增加。结论:G^-杆菌是烧伤病区主要病原菌,而耐药G^-杆菌的增加是近年细菌耐药性变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5月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送检2014份痰液标本采用ATB分析仪进行细菌銎定,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21株,体外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7.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及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MEBT/MEBO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残余创面 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MEBT/MEBO治疗难治性耐药金葡菌感染的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将经过细菌学调查证实为耐药金葡菌感染的烧伤残余创面病例按1:2比例随机分为MEBT/MEBO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观察其残余创面治愈率,有效率,追踪调查治疗后未愈创面的细菌学特征改变。结果:MEBT/MEBO治疗组同期内对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残余创面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未愈创面检出的金葡菌发生了明显的生物形态学的改变,耐药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结论:MEBT/MEBO能有效促进残余创面愈合,抑制创面细菌生长,方法简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游波 《西南军医》2010,12(5):887-888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我院深Ⅱ度烧伤总面积≤30%的成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川芎嗪+常规治疗。比较创面开始上皮化时间、第14天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川芎嗪后,深Ⅱ度烧伤创面上皮化时间提前2.47天,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76天,第14天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减少烧伤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利用Bact/Alert3D 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阳性标本转种后用VITEK3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传统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送检的773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8.3%,革兰阴性杆菌占45.7%,真菌占6.0%.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而且对替考拉宁和磷霉素呈高度敏感;肠杆菌科未发现对舒普深、美洛培南和特治星耐药的细菌;非发酵菌则仅对舒普深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兰州市细菌性腹泻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解放军第一医院3年腹泻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及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683例细菌性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病原菌41株,总检出率为6.0%.病原菌以志贺菌居首位,占65.9%(27/41),鼠伤寒沙门菌占17.1%(7/41),念珠菌占17.1%(7/41).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率不同,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多重耐药较多,第四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药物耐药性依次为: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碳烯青霉类和β-内酰氨类未检出耐药菌.结论 志贺菌属是细菌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耐药性在逐渐增加,对腹泻患者应进行耐药性监测,根据细菌及耐药性鉴定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7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2株来自痰及支气管吸出物(占92.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2株(占4.4%)。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科室ICU病房检出率最高,占40.7%,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6.1%。27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8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0.0%),氨苄青霉素(97.0%)耐药率最高。慢性肺部疾病和脑血管疾患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主要基础疾病。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4.
刘静  于兰  巩静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08,19(11):975-977
 目的 调查我院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状况并对其感染菌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从138例静脉导管中分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36.15%,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1株,占25.31%,居第二位,不动杆菌10株,占12.06%,居第三位.这三种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15.
刘静  韩忠学  王俭  巩静  于兰 《武警医学》2013,24(10):892-894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烧伤病区1165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脓汁、痰液等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回顾性分析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9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8株,占 53.9%,革兰阳性球菌382株,占39.7%,真菌62 株,占6.4%;2009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杆菌;2010-2012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可见某院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非常突出,呈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 病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优势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耐药问题非常严重,警示应不断监测该病区菌种变化及耐药情况,以便有效控制医院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刘红  韩忠学  巩静  于兰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10,21(10):856-858
 目的 分析我院烧伤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送检的968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49株,阳性率为15.39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55.70%,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40.27%,真菌6株,占4.03%;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7株,占93.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1株,占8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及头孢类都有很高的耐用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分离出的8株肠球菌中HLAR占87.50%,有很高的耐药性.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都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 烧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明确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h的87例患者的气管内抽吸物(ETA),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87例VAP患者ETA培养出病原菌19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5.9%,革兰阳性球菌占14.87%,真菌占9.23%;常见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4.1%、铜绿假单胞菌20.5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79%、肺炎克雷伯杆菌7.1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18%;革兰阴性杆菌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MRSA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100.0%;VAP混合感染者占60.92%。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现象较严重且存在明显的耐药现象,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有效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