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军 《四川中医》2008,26(7):32-34
由于传统中医在论述消化性渍疡病机时,过分强调肝脾胃之间气血关系的失调,而未能就溃疡发生时脾胃本身气血失常的特点给以明确表述。因此,作者对消化性溃疡病脾胃本身气血失常的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是脾胃阳气郁滞,阴火内结,而与之相应的治疗原则是升阳散火。  相似文献   

2.
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知名专家,其主攻方向为敦煌医学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善于化裁敦煌医方救治患者。李教授认为郁证是情志病,病位在肝,与心脾关系密切,病机为肝失疏泄、心失所养、脾运失职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故郁证治疗的根本在于调畅情志,疏理气机,补益气血,最终使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平衡状态。李应存教授以泻肝实调气血为治则,运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随证加减,疏肝理气,调气和血,使气机调畅,气血和利,临床治疗郁证疗效极佳。  相似文献   

3.
急症之正邪交争演进,正邪双方地位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临床价值评估已引起业内高度关注。长期实践发现,受客观环境的干预,急症患者正邪状态已有了较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表达有三:首先,发病学中正气亏虚病理色彩愈加浓厚;其次,病机学中元气不是趋势渐次上升为疾病演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由此而形成“急亦需要治本”救治新思维。更深层次观察发现急症中正虚的表达形式为气血阴阳量与质的变化。前者为量的绝对不足,即虚损;后者为质的偏差,即气血运行不畅,故“补虚培元”、“条畅气血”当为救治急症的正确思辨。  相似文献   

4.
王左论急症之正邪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症之正邪交争演进,正邪双方地位变化以及由此而采的临床价值评估已引起业内高度关注。长期实践发现,受客观环境的干预,急症患者正邪状态已有了较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表达有三:首先,发病学中正气亏虚病理色彩愈加浓厚;其次,病机学中元气不是趋势渐次上升为疾病演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由此而形成“急亦需要治本”救治新思维。更深层次观察发现急症中正虚的表达形式为气血阴阳量与质的变化。前者为量的绝对不足。即虚损;后者为质的偏差,即气血运行不畅,故“补虚培元”、“条畅气血”当为救活急症的正确思辨。  相似文献   

5.
陈伯钧教授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实践中,认为该病的进展与肝的关系密切相关,并根据病情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提出分期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的观点,文章中探讨了高血压的病机发展并对各期证型加以分析,另若辨及病机较为复杂,可辅以气血、脏腑辨证施治,并兼顾标本虚实。  相似文献   

6.
郑玉姣 《环球中医药》2013,6(5):379-383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古今医家在临床中不断总结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并不断地发展完善。其病因病机包括肾阴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不升,阴虚内燥,阳虚水饮内停,心肾不交,因虚致瘀,阴阳不和,冲任失调等等。其病位主要在肝肾,但与肺、心、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以阴虚阳亢者较多,但久病可致阴阳两虚。本病发生发展错综复杂,实非"阴虚阳亢"四字可以概括无遗,往往还有气虚、阳虚、气血逆乱、冲任失调,或兼夹有痰、浊、寒、瘀等不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该文总结临床辨证论治高血压的经验,以医案形式阐述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高血压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情志、劳逸、饮食所伤;病理环节为风、火、痰、瘀、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性质为本虚标实。常见证型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肝肾阴虚,肾阳虚衰,瘀血内阻,气血两虚,冲任不调等。辨证论治高血压疗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敬华从肝论治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张敬华认为,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属中医中风、脉胀范畴,其病机总属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提出从肝论治脑梗死急性期高血压,治疗上有以下方法:以疏肝为要,兼通腑气;以平肝为主,佐以化痰;以清肝为用,辅以祛瘀;以补肝为本,兼顾补肾。  相似文献   

9.
姚魁武教授认为,高血压性头胀的病机主要与气血失调有关,以气血郁滞、肝郁血虚为主,和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病机有所不同。姚魁武重视气血功能的调理以及气血与病症的关联性,认为通调气血法是该病症的重要治则,调节气血的失衡,使气血调和从而缓解病症,临证常用四逆散等柴胡剂以及越鞠丸、黄芪赤风汤等经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脉管状态和血容量的研究,从中医学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病变角度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深入剖析温阳化饮论治阳虚水湿内停型高血压的机理,突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诸多医家多责之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治疗时多从肝肾论治,文章首先探讨了脾胃之间的气化关系与血压的关系,进而从脾胃气化失司的角度入手阐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指导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07-308
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方法。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是青少年肥胖伴高血压的重要病机,针对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提出中医药内外合治疗法,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外治疗法干预青少年高血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气血虚弱、外感六淫、虚风内动、痰火扰心等;病位在脑,与肺、肾、肝、心等关系密切,治以熄风化痰、健脾化痰、肝肺并调等。  相似文献   

14.
从气血失和角度入手,结合脏腑病机及对脉道的影响,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气血升降失和,影响机体气血运行。血随气升,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血升失和;气随血降,肺主气,胃主降浊,肾主纳气收藏功能异常易引起气血降失和。气血虚实失和,血虚则气之生化不足,气虚则无力行血以荣周身,导致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血失和,导致脉道通利不畅及脉管弹性减弱,血液在脉中受阻,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对其有着丰富的理论论述及临床治疗经验,不仅能够降低血压,显著改善更年期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一直成为近年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文章将眩晕的病因病机与"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以血为本"等理论相结合,并通过分析临床实际病例,提出更年期高血压应当从肝论治的观点。肝郁血虚、阴虚阳亢为其主要病机,进而提出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滋补肝肾三法并用的治疗原则以及以天麻钩藤饮、逍遥散、百合地黄汤三方加减的代表方剂,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瘀探讨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方法: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慢性病程、逐渐加重的疾病特点,提出了瘀血致病的观点。详细论述了内伤瘀血的产生机制,临床表现和致病特点。结果: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机阻滞,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肺气不利,病及于血,五脏亏损,气血不复,久病入络皆可导致血瘀。瘀有显性表现和隐性指标,瘀的致病特点为起病缓慢,病情隐匿;病性复杂,兼夹他邪;瘀分显隐,共同致病;为害严重,伤人形质。结论:血瘀为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的重要机制,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对血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气虚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年老体衰、痰瘀内阻、饮食情志等方面探讨高血压病气虚的机制 ,阐明气虚既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始动因素 ,也是高血压病病变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并且指出高血压病气虚证主要与脾肾二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21,(3):289-292
总结介绍陈伯钧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经验。陈教授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阴阳气血失衡、夹风火热毒痰瘀水之邪是高血压危象的总病机,提出"急缓分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确立了"重治肝肾,调平阴阳,疏和气血,兼祛邪"的治法,并注重高血压的防治未病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