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一步法发现HBeAg及抗-HBc阳性血清而HBsAg呈阴性反应;用传统的反向间接血凝二步法(R-PHA)检测呈不同滴度的阳性反应,对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2005年1 015份血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肝五项检验(二对半)经常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这种现象是我们检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引起科室与患者之间纠纷最多的问题。患者不明白什么方法学,什么假阳性或假阴性,只知道在这家医院做出了阳性结果,就再到其他医院或上一级医院再做,如果出现结果不一样就找院领导或检验科以求索赔。出现上述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就不可避免吗?其实不然。目前我们做此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ELISA法。此方法的干扰因素固多所以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其原因见于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检测HBsAg的SPRIA法,于抗原抗体反应后,增以加小牛血清作用的步骤.经比较,原法阴性对照组cpm值随其溶液成分不同而变化较大;改进后,阴性对照组cpm值较低,且不同成分溶液者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方法:对139份待检血清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ELISA法检测HBsAg,分析测定结果。结果:GICA的特异性与ELISA相近,灵敏性稍低于ELISA法;两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6.5%。结论:GICA简便快捷、特异性高、无需特殊仪器,适用于急诊、无偿献血者现场采血前的筛选、儿童体检和基层门诊,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无偿献血者仍应首选ELISA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用酶联法检测HBsAg。结果不同厂家及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标本处理,血样是否出现溶血,洗板、显色及检验者的操作等因素都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结论酶联法检测HBsAg需要合格的试剂盒,标本处理得当,加样时间合适,严格每一步操作。  相似文献   

6.
ELISA法检测时洗板机洗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  杨红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2):180-180
ELISA法检测广泛应用于血站血液的HBsAg、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在该法的检测过程中,洗板机洗板是一项极重要的环节。洗板不当(次数不够或洗涤不干净或洗涤次数过多)会造成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出现。为此,就洗板机洗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做了一点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40份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均为阴性的非脂血、无溶血的健康献血者分离后的血清为检测对象。1.2检测及分析方法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均使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诊断试剂盒按试剂说明要求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张亚富  牛涛 《疾病监测》1998,13(9):337-339
乙型肝炎的恢复期表面抗原(HBsAg)消失后,表面抗体(抗-HBs)开始出现。50%的自限性HBV感染者,其HBsAg消失到抗-HBs出现之间的间隔可达数月,传统观念认为抗-HBs与HBsAg难以同时出现。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近年来同时检测的报导不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 分别留取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同时与Abbott公司提供HBsAg质控品比较,选取合适的乙肝模式及HBsAg滴度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 HBsAg在高、中、低滴度时的CV值分别为3.96%、3.31%、2.87%,Abbott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的CV值为3.01%。结论 临床实验室可以用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建立HBsAg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法(简称一步法)和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二步法(简称二步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研究钩状效应对一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评价二步法检测HBsAg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1200份无偿献血者初检标本,并用一步法(稀释法)检测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6份.结果 一步法检测出29份HBsAg阳性,二步法检测出35份HBsAg阳性,6份一步法检测结果阴性怀疑存在钩状效应的标本进行1∶5、1∶10、1∶30、1∶60倍稀释后,再采用一步法进行检测,分别有6份、6份、4份、3份结果转为阳性.结论 采用二步法或一步法同时对标本进行一定倍数稀释后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提高检测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11.
乙肝表面抗原低吸光度值检测结果复查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查结果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以样本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吸光度值(后者不足0.05按0.05计)之比(S/N)<2.10时定义为阴性,S/N≥2.10为阳性。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吸光度值的检测结果,按试剂说明书的删除值可判定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是能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 ,人类泌尿生殖系支原体群至少包括七个种 ,其中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被认为是引起某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 ,这类支原体的感染可引起尿道炎、盆腔炎、阴道炎和产褥热 ,孕妇感染了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后对妊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与女性不育、不孕症、习惯性流产 [1 ]及男性不育症也有一定的关系[2 ] 。其培养需要较高的营养条件但生长速度缓慢 ,因它们易被其它微生物污染 ,结果能判断仅靠颜色的变化 ,主观性太强 ,如何克服 ,我们进行了探索 ,培养物转种血平板 ,再转种尿素或精氨酸…  相似文献   

13.
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辫,为了解应征入伍青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情况,更好地制定新建县乙肝计划免疫规划工作,1998-2007年对新建县应征入伍青年乙肝表面抗原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行业就业体检和入学体检均要求HBsAg检测结果必须为阴性,血液中心和血站对供血者健康标准检查中,也要求HBsAg阴性,所以,HBsAg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由于我院专科医院的特殊性,有许多法氏四联症病人人院治病,因为病理原因,其血红蛋白含量常超过170g/L,因此,血清的分离成了一大难题。不得已情况下,常采用其抗凝标本。下面就血清和血浆检测HBsAg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检验结果的正确率,避免人为因素导致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检验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实验室检验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乙肝患者的资料,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造成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实验室操作占52.00%,试剂占27.93%、检验方法占16.05%、其他占4.02%。结论为提高乙肝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需要临床医生、实验室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方法目前被人们所公认的是酶免疫法(EIA),但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因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而在许多实验室进行使用着。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对HbsAg阴性的献血者进行了乙肝五项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ELISA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是当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 g)是乙肝的感染指标之一,因此,HBsA g的检查往往是体检的项目之一,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夹心法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对2 879例体检者血清进行了HBsA g检测,将两法作了比较,并对一些实验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2 879例体检者,年龄14~70 y;40例本院住院病人,年龄25~75 y。1.2试剂与仪器HBsA g EL ISA试剂盒(上海实业科华公司);HBsA g试纸条(北京蓝十字生物…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实验室检测乙肝两对半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虽然ELISA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但ELISA法由于操作程序复杂,时间较长,给实验室带来不便。因此,出现了一步法快速检测的试剂盒,虽可提高检测速度,但有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弊端。为此,我们在临床实验中对ELISA和金标法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二者有较高的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采用ELISA法,灰区的产生多与溶血、HOOK效应、孔的边缘效应等因素有关,电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速、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本文对检测HBsAg的交叉污染导致灰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20.
颜楠  韩峰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424-2427
目的 探讨高水平D-二聚体(D-D)在"抗原过量"情况可出现假阴性结果,是否需要进行稀释处理,以及D-二聚体由于干扰导致假阳性结果时的排除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门诊与住院患者,分为D-D假阴性组与D-D假阳性组.其中D-D假阴性组分别收集D-D≤5 mg/L,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0μg/mL范围内的结果50例,D-D>5~10 ng/L,FDP>20μg/mL范围内的结果50例,D-D>10 mg/L、FDP>20μg/mL范围内的结果50例,将3种范围的D-D结果分别进行各梯度稀释检测;D-D假阳性组收集D-D与FDP结果倒置的患者35例,将D-D与FDP结果分别进行各梯度稀释检测.结果 D-D假阴性组,D-D≤5 mg/L、FDP≤20μg/mL的情况下D-D无"抗原过量"现象,将D-D稀释后的结果分别与原倍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D-D>5 mg/L,FDP>20μg/mL范围内的标本分别做D-D稀释检测,然后将其结果与原倍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假阳性组,当遇到D-D与FDP结果倒置的情况时,可能是由于干扰导致.需要对FDP与D-D结果同时1/8或1/16稀释,经过稀释后D-D原倍结果与稀释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D-D>5 mg/L、FDP>20μg/mL的情况下D-D存在"抗原过量"现象,应对其进行稀释处理,确保高水平D-D结果的准确性;当D-D与FDP结果出现倒置时,需要先将D-D与FDP结果同时做稀释处理来解决倒置问题以排除干扰.如果不能解决需要积极询问病史,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使用其他排除干扰的方法继续排查原因,并与临床沟通,做好详尽的解释与备注后再将报告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