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静脉畸形(CVM)的价值。方法分析7例CVM患者的磁共振表现,重点总结其SWI特点。结果病变位于侧脑室旁2例,基底节区1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SWI序列7例均显示呈低信号表现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其中6例髓静脉呈现出典型的“伞”征,而在常规MRI中,7例均未显示此特征性形态。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能更好的显示CVM特征性表现,是诊断CVM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CVM形患者采用3.0T磁共振常规MRI序列(T1WI、T2WI)、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根据CVM血管显影情况对常规MRI序列、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进行分级比较.结果 SWI能显著显示常规T1WI、T2WI很难显示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并与增强扫描图像有很好的对应.结论 SWI是检出CVM较为敏感的序列,在不用造影剂情况下使静脉畸形血管获得较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术前判断胶质瘤高、低级别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20例未经任何治疗、但被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进行3.0 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检查及SWI序列检查,影像信息由2名高年资医生进行诊断并对肿瘤内表现出的低信号及引流小静脉进行评分。结果 13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均可见低信号表现,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仅4例出现了低信号表现,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低信号评分(31分)明显高于低级别(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P<0.05);13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均可见引流小静脉,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仅3例可见到引流小静脉,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引流小静脉评分(31分)明显高于低级别(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P<0.05)。结论 SWI下的不同级别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明显,利于术前对胶质瘤的分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对诊断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33例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并与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出61个病灶,具有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现象的病灶有24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出115个病灶,其中有73个表现出均匀的低信号。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能够更好的发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可以发现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MRI)无法检查出的非典型血管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推广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所患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15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可显示出合并出血及损伤范围,常规MRI15例中有5例病变显示不全,共有10处病变未显示;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的形态异常血管及病变边界,对海绵状血管瘤有敏感的成像,常规MRI仅可清楚显示50例中的38例,未能显示其余12例陈旧性出血病变;31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比常规MRI图像对瘤内出血及病变边界显像更清晰。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显像更清晰,比常规MRI更好地显示出病变部位情况,尤其在显示脑创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内出血方面更敏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MRI证实的脑微出血60例,行T1WI、T2WI序列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微出血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发17例,多发43例,共发现病灶591个,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基底节区.T1WI发现病灶242个,T2WI发现病灶318个,SWI发现病灶591个,检出率分别为40.95%,53.81%和100%.SWI表现为点状、圆形低信号灶.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诊断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颅脑损伤引发的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3例患者使用CT诊断,实验组使用SWI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后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准确率。结果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2.6%,观察组为95.7%,实验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57.9%,实验组为95.5%,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SWI对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三年中28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CT及SWAN检查。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26个,其中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8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3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7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3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AN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运动过程中造成轴索肿胀、断裂以及并行小血管损伤的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神经影像学检查在DAI的临床诊断和伤情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CT和常规MRI检查对DAI病灶的检  相似文献   

10.
徐国生 《河北医药》2012,34(5):704-70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年中30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 T1FLAIR)、T2WI、FLAIR、CT及SWI检查,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32个,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26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7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增强扫描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5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I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磁敏感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经临床及部分手术证实的2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T1WI、T2WI、DWI及SWI图像.结果 常规MRI序列发现病灶23个,SWI序列发现病灶共45个.结论 SWI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扫描序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磁敏感成像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T1WI高信号机制.方法:对49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患儿行MRJ检查,病例均行轴位T1WI、T2WI、DWI及SWI扫描,观察SWI上的所见并和常规MR图像对照.结果:在T1WI上的异常所见多为位于皮层及其皮层下白质片状高信号,共计46个病灶,其次是沿侧脑室壁、侧脑室三角部的脑深部白质的小斑点状、条状高信号,达39个病灶,基底节及丘脑对称性T1W高信号病灶14个,上述病灶在SWI上为中等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无明显差异.结论:SWI成像提示出血并不是造成HIE脑实质T1WI高信号的主要原因.T1W高信号的产生主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肝局灶性病变(其中肝细胞癌14例,肝转移瘤17例、肝囊肿5例、肝血管瘤1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病变的弥散成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肝局灶性病变在DWI上为高信号,随b值的增加信号有不同程度下降;当b值为500s/mm2时,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囊肿、肝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ADC值分别为(0.81±0.12)×10-3mm2/s、(1.13±0.26)×10-3mm2/s、(3.07±0.37)×10-3mm2/s、(2.18±0.30)×10-3mm2/s、(1.67±0.17)×10-3mm2/s。肝内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DWI图像、ADC值及其特点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尚华  刘怀军  耿左军  崔彩霞 《河北医药》2010,32(15):2001-200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I序列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数目最多,12例患者中SWI序列共发现170个病灶,而常规MRI序列共发现99个病灶。结论目前磁共振SWI序列能做到最完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经皮肾癌冷冻消融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单侧肾癌患者进行常规肾脏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及DWI检查,测出肾癌病灶区域大小,并直接测量不同b值(b=0.400、800 s/mm2)下正常肾脏及肾癌病灶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随后进行经皮肾癌冷冻消融治疗,并分别于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进行MRI平扫加增强及DWI检查,测量病灶大小及ADC值,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冷冻消融术前,10例肾癌病灶明显增强;冷冻消融后肾癌病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10例肾癌在DWI上表现肿瘤的实质部分呈高信号,坏死部分呈低信号.术前肾癌病灶ADC值低于肾脏正常部分(P<0.05);同一b值下,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时病灶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MRI增强在判断肾癌消融是否毁损完全或复发有独特意义.MRI增强、DWI和ADC值可用于肾癌的诊断和冷冻消融术后短期内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脑胶质瘤的分级及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巾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胶质瘤17例、高级别胶质瘤15例、单发转移瘤10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观察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rCBV值.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同.在肿瘤实质区域,低级别胶质瘤rCBV值(1.974±0.539)低于高级别胶质瘤(5.785+1.223)和单发转移瘤(5.324±1.008)(P<0.05);在瘤周水肿区域,单发转移瘤rCBV值(0.387±0.129)低于高级别胶质瘤(1.481±0.204)(P<0.05).结论 PWI可用于高、低级别胶质瘤的分级及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中的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细胞肺癌及2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磁共振常规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影像特征,并对瘤周水肿、弥散表观系数值、相对扩散系数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周水肿轻微或无水肿,弥散加权序列呈现高信号,弥散表观系数值及相对扩散系数值低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结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在弥散加权成像中具有重要特征,正确认识可以提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行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形态及分布,ADC值,两者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形态主要以类圆形为主(76.0%),边缘以光滑(72.0%)为主,乳腺癌的形态主要以分叶形为主(60.7%),边缘以毛刺征(60.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良性病变TIC曲线形态以Ⅰ型(68.0%)为主,恶性病变以Ⅲ型(78.6%)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乳腺癌ADC值≤1.22×10-3 mm2/s,80.0%乳腺良性病变ADC值>1.22×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单一诊断(均P< 0.05).结论 DWI联合TIC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