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吉林医学》2011,(34):7251-7252
目的:探讨B超、CT及血清肝酶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对88例临床疑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以手术后诊断为"金指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术前B超、CT及血清肝酶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B超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优于CT和血清肝酶;CT和血清肝酶诊断特异度优于B超;CT和血清肝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诊断胆总管结石方法各有优缺点,无法互相取代,综合来看,B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诊断进行研究,评估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确诊为胆囊及胆管结石患者44例,且同时具有手术前B超、CT和MRCP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评估不同影像学的诊断率。结果:在胆囊结石的诊断中,超声和CT的诊断率(89.2%、91.89%)明显高于MRCP的诊断率(72.97%),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有优势。B超、CT和MRCP对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5.7%、32.1%和92.9%。MRCP对胆管结石的显示率要显著高于B超和CT。结论:在显示胆总管结石上,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远高于B超和CT。  相似文献   

3.
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40例手术确诊为胆囊及胆管结石患者,且同时具有手术前B超、CT和MRCP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评估不同影像学的诊断率。结果在胆囊结石的诊断中,超声和CT的诊断率(89.2%、91.89%)明显高于MRCP的诊断率(72.97%),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有优势。B超、CT和MRCP对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5.7%、32.1%和92.9%。MRCP对胆管结石的显示率要显著高于B超和CT。结论在显示胆总管结石上,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远高于B超和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胰管结石17例.结果:17例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100%),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62.5%),脂肪泻(12.5%),消瘦(17.6%).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的B超诊断率分别为88.2%和76.5%,胰管结石的CT和MRI诊断率均为71.4%,ERCP胰胆管显影者60%.手术方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胰管结石以B超检查为首选,与CT、MRI、ERCP等检查联合使用基本上能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胰管结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B超在胆系不同部位结石症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胆管结石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对92例B超检查的胆石症病人,按结石部位的不同将术前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B超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胆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结石及多部位结石,检出率较低。结论 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明显高于胆管结石,通过改变操作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胆管结石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82例胆管远端梗阻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胰头、壶腹部梗阻性疾病的B超诊断价值和影响诊断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例有关疾病的B超表现、手术及病理结果等,包括胆总管下段结石42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先天性胆管扩张2例,胰头和壶腹部癌31例.结果 总的正确诊断率为63%,误诊、漏诊率(37%),以癌肿的误诊、漏诊最高(50%),以结石的误诊、漏诊最低(27%).结论 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因素是:(1)胃肠气体内容物,肥胖的干扰;(2)结石本身的性状、大小;(3)肿瘤的体积较小;(4)经验不足、满足于已有的发现.B超有许多优点而成为胆道、胰腺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但在干扰因素严重时应选择不受干扰的CT、ERCP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MRCP)在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部微创外科共收治的5 698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前B超均诊断为胆囊结石,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均行MRCP检查,评价MRCP在胆囊结石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结果 5 698例患者均诊断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诊断率为100%,其中117例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正常而MRCP提示胆总管下段结石,11例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正常而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并下段结石,231例术前B超检查胆总管扩张而未见结石,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并结石,35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胆总管探查或EST取石术,355例胆总管取出结石,MRCP胆总管结石诊断率为98.9%.MRCP检查发现Mirizzi综合征27例,胆囊管变异181例,副肝管83例,胆总管狭窄2例,布加综合征2例.术中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胆囊结石患者LC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可充分了解有无胆总管结石、胆囊管变异、副肝管等情况,术中准确选择术式,可降低术中胆道损伤和术后残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腹部CT(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比较B超、CT和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 R CP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61例,B超、CT和M R CP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1.7%、55.6%和81.5%,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管≤0.8c 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47例,B超、C T和M R C P对胆总管不宽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21%,30.8%和56%,B超与C 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 R C 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显示肝外胆管结石方面,MR CP明显优于CT和B超,尤其肝外胆管不宽的患者,B超和CT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B超检测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B超探讨胆囊结石切除后胆总管内径变化及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方法 :B超测量 3 5 2例胆囊切除后不同时间段胆总管内径大小 ,观察不同宽度胆总管内径和胆总管结石的情况。结果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内径呈代偿性扩张 ,无残余结石的胆总管内径平均值为 (7.4± 1.6)mm ,扩张程度与手术后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5 )。内径≤ 10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 2 .3 % ,10~ 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 6.5 % ,≥ 12mm胆总管残余结石出现率为 73 .5 % ,后两者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超声有助于对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的正确认识 ,对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B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50例尚未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对患者先进行B超诊断,再进行手术治疗并对B超诊断加以证实,研究手术前后的诊断结果。结果经B超诊断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为48例,诊断率为96.00%(48/50),经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为42例,诊断率为84.00%(42/50),对比B超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B超诊断,不单对患者没有创伤,还非常简捷、迅速,提高了检查符合率,降低了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刘正华  蔡春仙 《西部医学》2004,16(4):347-348
目的 探讨螺旋薄层 CT征象对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6例具有完整薄层 CT、B超资料及病理证实的盆腔肿瘤进行全面回顾分析。结果 薄层 CT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畸胎瘤诊断率为 10 0 % ,对子宫颈癌、卵巢囊肿、卵巢癌 CT优于 B超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的诊断 B超略优于 CT。结论 薄层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对女性盆腔肿瘤诊断及分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对怀疑盆腔肿瘤的患者应常规进行 CT扫描  相似文献   

12.
李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90-3191
目的:提高胃黏膜下肿瘤诊断率,减少胃底假占位性病变(胃床压迹)的误诊。方法:对胃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瘤8例患者及胃床压迹27例患者经B超进一步确诊。结果: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患者8例,胃床压迹患者27例,与B超诊断完全相符,符合率100%。结论:胃镜B超联合诊断胃黏膜下肿瘤及胃底假占位性病变安全可靠,诊断率高,不亚于超声内镜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与CT两种诊断方法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250例胆道结石的CT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胆囊结石采用B超诊断法明显优于CT诊断;而肝内胆管结石CT明显优于B超,但对肝外胆管结石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超和CT分别对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程永德 《安徽医学》2009,30(6):671-672
目的探讨超声、CT综合影像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明确的胆总管结石,有条件者行CT扫描,因条件(如肠气等)受限不能行超声检查而CT明确胆总管结石者,再行超声复查,并对两者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总管阳性结石在超声和CT诊断上有一致性。胆总管阴性结石CT不能诊断,而B超则以结石后方的明确声影而得以诊断。结论CT、B超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上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4例CT误诊的胆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误诊原因,报告如下.例1,腹痛、黄染1月,肝功能AST、AKP均增高,GPT200U;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无扩张;CT:肝内胆管扩张,肝总管可见等密度影.诊断胆总管高位梗阻,结石可能性大.术中见肝总管被肿块占据,质脆易出血.病理报告:胆管腺癌.例2,乏力、尿黄1周,肝功能AST、AKP均增高,GPT219 U,血清胆总红素68.5μmol/L;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CT;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增大,诊断胆总管低位梗阻,考虑胰头癌.术中见弥漫性肝硬化,胆总管增粗,腔内填塞乳头状坏死物.病理报告:胆总管腺癌.  相似文献   

16.
赖海平  张广源 《海南医学》2012,23(17):87-88
目的 分析多例胆总管下端梗阻病例的CT表现,探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端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或病理等结果对照.采用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双期扫描,局部病灶加扫薄层.结果 胰头癌8例,均表现为胰头肿块,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壶腹周围癌11例(其中壶腹癌5例),5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至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区结节状充盈缺损,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有“双环征”,1例未见胰管扩张,增强扫描见胰管胆管分开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下端癌4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管壁不均匀增厚,轻度强化;十二指肠腺癌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附近十二指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局部边缘模糊.华支睾吸虫致胆道下段梗阻1例,CT考虑阴性结石或炎性狭窄,B超提示胆管下段结石可能.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0例,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CT、B超均诊断胆管下段结石.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及薄层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下端梗阻病变影像特点,结合B超等其他检查可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68-168
目的:探讨肝胆、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肝总管及壶腹部肿瘤18例(胰头癌13例,胆总管癌3例,壶腹癌1例,肝总管神经纤维瘤1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结石及炎性狭窄除了有各自的直接征象以外,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或枯枝样胆总管扩张。结论:螺旋CT对肝、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为肝、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查在即性胆管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于54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常规行B超、CT或MRCP检查,经ERCP或ENBD收集患者的胆汁,通过普通和偏光显微镜查找微结石。 结果 54例患者常规检查(B超、CT或MRCP)提示36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18例无明显异常。54例患者均行ERCP,其中5例急诊行ENBD治疗,3例ERCP插管失败;ERCP提示35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12例未见明显异常;在12例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中,9例在偏光显微镜下检测有胆道微结石(大多为胆固醇单水结晶)。与常规检查组、ERCP组比较,联合检查组大大提高了结石阳性检出率,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RCP联合镜下查找微结石可以提高胆道结石的诊断率;不明原因的急性胆管炎与胆道微结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10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CT检查,就其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常规口眼1%-2%的泛影葡胺500-800ml,进行螺旋CT平扫后增强扫描。结果 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60%-100%;胆道系统内高密度结石诊断率为100%,肿瘤性病变或低密度结石、炎性病变诊断率为60%-85%。结论 梗阻性黄疸以肿瘤的发病率占首位,结石所致的梗阻次之,炎症或术后所致的梗阻少见。故此,CT检查仍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两种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行直接检眼镜、FFA、B超、CT等检查。结果B超、CT、MRI在脉络膜肿瘤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但CT、MRI定位诊断优于B超;B超、MRI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优于CT;MRI对肿瘤眼外侵犯显示更为清晰;而CT对肿瘤密度的诊断则明显优于B超、MRI。FFA对脉络膜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FFA仍有局限性。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发现和鉴别脉络膜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