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1996年对胃镜下疑诊或诊断的食管癌、胃癌共52例患者进行了卢戈液及美兰粘膜染色,指导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43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具有胸骨后不适、疼痛、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首次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可行性。方法:168例患者经内镜下喷洒卢戈氏液对食管粘膜染色后观察,并取不染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68例患者中有123例食管粘膜呈不规则片状不染或着色不良,经病理检查发现食管鳞癌16例,腺癌4例,各种程度的不典型增生52例,不同程度的炎症51例。正常着色者25例,深染者14例与散在小点状着色不良者6例中病理结果为轻度慢性炎症35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0例。结论: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是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和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42例手术后食管癌组织和16例癌旁碘不染区病变组织,61例食管癌和20例癌旁碘不染区病变,内镜活检组织,3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手术后42例食管癌组织中有37例(88.1%)端粒酶阳性。癌旁碘不染区16例病变中有12例(75%)端粒酶阳性,其中,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鳞状细胞癌7例。内镜活检61例食管癌组织中54例(25%)端粒酶阳性,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鳞状细胞癌2例。30例正常对照无1例端粒酶阳性。结论:卢戈液染色和端粒酶活性检测,不仅对食管癌的累及范围和早期食管癌诊断有帮助,而且对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胃镜下食管有可疑病变者行卢戈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例卢戈液染色有24例(36处)不着色区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食管黏膜内癌2处,不典型增生20处,Barrett食管8处,单纯增生6处.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能提高早期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可观察到的典型食管癌,大多为晚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在胃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很容易漏诊。内镜下染色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已经开展并逐渐发展成熟,在国内也已经开展,但还没有普及和推广。现对常规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选取巴雷持食管(Barrett,BE)患者38例(均有烧心反流的症状,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异常外观粘膜上皮),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1—72岁。按年龄性别的一致性随机分为2组。18例接受以下色素染色后取活检,20例常规内镜下取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Ⅰ-scan)联合卢戈染色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27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均行Ⅰ-scan、卢戈染色检查,以胃镜下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Ⅰ-scan、卢戈染色单项及联合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效能,以及食管癌癌前病变检出率。结果:Ⅰ-scan联合卢戈染色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scan联合卢戈染色检查食管癌癌前病变检出率与卢戈染色单项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scan联合卢戈染色检查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均高于Ⅰ-scan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scan联合卢戈染色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两者单项检查,且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均高于Ⅰ-scan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胃癌,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预后极差,所以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早期食管癌由于病变微小,诊断比较困难,卢戈碘液可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的糖原作用产生均一的棕褐色,在食管炎症、异型增生及癌变时由于缺乏糖原,导致着色较浅或不着色,故而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利用卢戈液染色法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经胃镜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9283例(占71.26%)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28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2.96:1,其发病依次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膜脱垂症、贲门粘膜撕裂症、憩室、寄生虫等;消化性溃疡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检出率为14.22%),易发部位依次为前壁(占57.35%)、大弯(占20.15%)、小弯(占11.59%)、后壁(占9.39%)、球后(占1.52%);胃溃疡(占4.79%)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角(占42.25%)、胃窦(占35.28%)、胃体(占11.24%)、幽门管(占7.42%)、胃底贲门(占3.82%);十二指肠降部病变55例。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以男性发病率高,炎症性疾病最多,其次为消化性溃疡;提示十二指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十二指肠降部检查应作为胃镜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内镜技术的进步,结合超声装置的小探头超声内镜 MPS(Miniprobe Endosonography)开辟了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新领域。它既有内镜直观,可行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的优点,又具备超声影像术检测深部病变及范围的功能,故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仪器价格昂贵、成本较高,我国目前应用不多。本院自1996年10月起使用日本富士能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40例,现结合文献对其性能、操作技术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设备MPS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内镜系统为Olympus…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希宁  叶晓霞  王涛  陈伟  周萍  丁慧  程晋 《安徽医学》2004,25(6):484-485
目的 探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发现的食管、胃粘膜小病灶直接喷洒色素染色 ,根据病灶着色情况和结构形态表现的提示 ,进行活组织检查 ,由病理组织学做出诊断。结果 染色后病灶形态于正常粘膜对比明显 ,界限清楚 ,轮廓凸显。各种不同病变显示了不同色彩变化。胃炎性病变多染成淡蓝色 ,浅蓝染多为萎缩和肠化生 ,深蓝染强烈提示可疑癌灶。食管卢戈氏液染色不染区提示异型增生癌灶。结论 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染色应用方便 ,操作简单 ,根据染色后色彩和形态对比变化 ,进行活检 ,可提高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率 ,是一种很好的内镜辅助诊断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性生长的结果,是子宫内膜异位于肌壁内的一种良性病变。本文采用腹腔镜下宫腔注入稀释美兰液的方法,观察18例腺肌病患者子宫形态的改变,以探讨此法用于诊断本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3924例中检出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36例患者(0.92%)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6例(72.22%),女性10例(27.78%),男女比例为2.6:1.50~60岁24例(66.67%),食管中下段35例(97.22%).充血型及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80.00%和20.00%;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0.76%和69.23%;斑块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分别为42.86%和57.14%;乳头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100.00%和0%.结论 内镜下的卢戈氏液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内镜检查对老年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分析李树林,赵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通过对我院1992年6月~1996年1月所做的22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同期1034例青壮年患者的检查结果作一对照回顾性分析。1一般资料226例老年组占内镜总检数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美兰染色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52例胃粘膜可疑病变进行美兰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对比.结果52例内镜下美兰染色后,美兰着色区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4.04%;早期癌检出率为10.64%.染色前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2和89.23%.结论内镜下美兰染色科提高病变处的清晰程度,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黄永华  邱纯  王琳 《西部医学》2015,27(1):50-51,54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观察组(83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不典型增生14例和萎缩性或肠化生21例,对照组(75例)分别检出12、11例和16例,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72.29%。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2.00%,两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总结近年来我院内镜室对70例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情况,以探讨对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内镜学技术上的一项新突破,它将共聚焦显微镜与普通内镜整合,使其能在人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并在行内镜检查时快速诊断疾病种类,尤其对于消化道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早期胃癌的诊断等有着重要价值。许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对上消化道疾病具有有效的诊断价值。现对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上消化道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