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7年江门市八种报告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年均上升幅度15.93%。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波动幅度较大,至2002年基本持平(1.01∶1),2006年女性构成比达到最高,男女性别比为0.49∶1;以20~39岁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7.05%。结论:江门市性病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2003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8,他引:20  
目的:分析2003年广东省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材料: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及其所属的79个县(市)的性病防治机构每月上报的性病疫情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2003年全省上报性病病例85405例,较2002年下降10.40%,年发病率为95.62/10万,较2002年下降13.31%。病种构成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和淋病为优势病种。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岁~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高学历人群逐渐增多,男女比例为1.25:1,差距逐年减少,地区分布仍以沿海地区(如广州、深圳、江门等市)占多数,城市与山区的发病数差距在缩小。结论:2003年广东省性病发病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这是我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在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取得的明显效果。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监测,才能更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7~2011年珠海市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珠海市19个性病哨点医院2007~2011年全年上报的病例信息。结果:2007~2011年珠海市累计上报性病病例15 186例,年均发病率为203.5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种构成上,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最多,占28.32%,其次为梅毒,梅毒与衣原体感染率每年增幅最大;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1.45∶1,但有逐年缩小趋势;年龄分布上,20~34年龄段人群居多,占58.92%;职业分布上,工人、商业服务和家务待业者居多;香洲区为性病高发地区。结论:2007~2011年间,珠海市性病数逐年上升,尤其梅毒上升速度显著,应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控制以梅毒为主的各种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东省梅州市1995-2005年性病(STD)流行状况和特征,探讨性病防治策略。方法:对历年来梅州市“性病疫情报表”提供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结果:梅州市性病发病呈缓和平稳趋势,近5年平均发病率55.75/10万,接近全省水平;地域分布以梅县为主;各种性病均有报告,其中梅毒、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生殖器疱疹等增长迅速,表明梅州市已进入性病流行期。结论:有关部门需加大性病防治力度,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遏止性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疫情流行趋势。方法:对潮州市1995~2004年“性病疫情报表”提供的各种资料数据,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潮州市近10年来性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男性发病一直高于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尖锐湿疣、梅毒仍是优势病种。结论:潮州市性病发病率自2000年达最高峰(83.88/10万),然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已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发病率。这是我市经过多年的综合防治取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04-2006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对2004-2006年STD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报告STD2248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1.55/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淋菌性尿道炎居首位,淋病次之;但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呈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稍高于男性。20-40岁为高发人群,15岁以下儿童性病发病呈增加趋势。结论STD报告病例数逐年降低,但低年龄组人群发病有所增加,因此STD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仍需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1995~2000年性传播疾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艾滋病流行动态特征,为政府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深圳市1995-2000年性病流行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报告年发病率在196.67-327.76/10万,最高最低发病率之间不超过2倍。②1998年以前,深圳市性病年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之后发病有所下降,至2000年降低至196.67/10万最低水平。③深圳市1995-2000年度性病报告发病率仍高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但与全国性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有所不同,深圳市性病发病率上升势头有所减缓,初步显现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④淋病虽为优势病种,但构成比逐年下降,梅毒发病率及构成增长最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⑤患者来源外地人群平均占59.62%;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占大多数。结论:深圳市性病总的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但梅毒艾滋病流行仍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8.
2005年西藏自治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西藏自治区各地区上报的麻风疫情监测登记表及麻风病防治情况统计年报表,现将2005年全区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流行病学资料2005年全区发现新登记麻风病人37例,其中多菌型(MB)16例,占43.24%;少菌型(PB)21例,占56.76%;复发3例。新发现病人分别在昌都地区22例,占59.  相似文献   

9.
我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1994年开始全市麻风病的疫情就处于低流行状态。为探索在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如何有效开展疫情监测管理控制工作,做好麻风病防治的“三早”,早日实现完全消灭麻风病的防治目标,我市从1994年开始建立麻风病疑似病例报告奖励系统和疫点周围人群普查等综合防治方法。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性伴通知在控制性病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伴通知是一项控制性病流行的策略 ,在西方国家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实践证明 ,它是控制性病流行的基石 ,在控制梅毒、淋病及艾滋病传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对其历史发展、具体操作方法、要求、合理性及控制性病流行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汕头市区2003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汕头市2003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汕头市STD年报资料及人151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头市2003年STD报告数为2163例,较2002年增长15.24%,年报告总发病率为158.38/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数仍最高,尖锐湿疣、淋病仍居STD第二、第三位。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HIV/AIDS、先天梅毒的形势较严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 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 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 1991-2000年江门市的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1-2000年江门市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 1991年的 242例(发病率 91/10万)上升到 2000年的 6113例(发病率 1193.83/10万),年均增长33,1%,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淋菌性尿道炎(NGU),年均增长87.1%,其次依次是生殖器疮疹(GH)、梅毒(SYP)、尖锐湿疣(CA)、淋病(GON),年均增长率分别是67.9%、65.1%、19.1%、14.8%;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从1991年的101例增长到2000年3610例,年均增长48.8%,高于男性的37.7%,以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30-39、40-49、≥50岁组,而<15岁组最低;非婚性接触是性病传播的一个最主要感染源。结论:江门市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性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5年至2017年皮肤科、性病科和妇科诊治患者,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梅毒(TP)、念珠菌(CA)、淋病奈瑟菌(N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7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剔除阳性复诊患者,同时统计分析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情况。结果3年共有6862人进行STD不同项目检查,7种病原体检测共有14828项,阳性1963项(13.2%),CT、NG、TP、HIV、UU、MH和CA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4.2%、23.6%、11.1%、2.9%、31.9%、4.8%和17.3%,3年间STD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中,妇科送检病原体阳性率最高,为19.2%;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的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9.3%,男性为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CT、NG和HI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混合感染率为2.5%,男性混合感染比女性高,但女性反复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专科门诊就诊者7种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支原体、念珠菌反复感染现象较普遍,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应受到重视。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引导就诊者进行STD联合筛查,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风险.方法:借助Medline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作者对报告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率数据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检索、筛选、汇总和评价.结果:24项研究报告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率.这些研究对艾滋病和梅毒之外的其他性传播感染(STI)的关注度明显更低.流动人口的艾滋病感染率在过去10年间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而其梅毒感染率在过去15年间则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综合多项数据计算出的多年平均艾滋病感染率(0.11%)和梅毒感染率(0.65%)显示,流动人口相对于普通人口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性别、多伴侣性行为、教育水平和收入是影响性病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各项研究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增加了判断总体趋势的难度.多数相关文献没有对影响艾滋病或性病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使得我们难以勾勒艾滋病和性病在流动人口总体中的分布特征.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风险,更多研究工作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1996~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近5年的性病流行特点,为有关部门制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材料:来自全省22个地级市及78个县的性病防治机构上报的“性病疫情月报表”。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1996-2000年的性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2.54±3.17)/10万,平均年发病数为90458±3162例,年平均增长(1.11±3.76)%,各年的性病发病变化不大。其中,NGU、梅毒、生殖器疤疹的发病逐年上升,淋病的发病逐年下降,尖锐湿疣发病则是先下降(1997-1998年)后回升(1999-2000年);性病发病以男性病例居多,男女病例比为1.58:1,但女性病例有上升趋势;性病发病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江门等沿海城市。结论:应进一步加大性病防治力度,重要的防治对策是以加强社会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和性防机构的诊疗水平为主的社会综合治理,以改变广东省性病发病居高不下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17.
1989-2006年广东省珠海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珠海市1989年-2006年性病的流行趋势,评价18年来珠海市的性病防治效果.方法:对珠海市18年来的性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总的发病率、男女发病率、各种性病的发病和构成比.结果:珠海市1989年-2006年各性病发病率起伏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淋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非淋病性尿道炎(阴道炎)大幅上升,已成为第一优势病种;梅毒在2000年左右增长幅度最大,近几年稳中有降.结论:珠海市性病发病率总体下降,表明我市性病综合防治取得一定成效,并提示针对性病构成的变化,进一步开展不同人群的性行为干预和性病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肇庆市桑拿娱乐场所服务人群的性病与艾滋病的感染水平、性病防治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状况,为遏制性病和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桑拿按摩女性服务从业人员进行性病筛查和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在651名女性服务从业人员中发现性病168例,性病感染率为25.81%,其中有1例HIV阳性;服务从业人员对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偏低。结论:对桑拿按摩女性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健康宣教,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珠海市2 546例性病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3~2007年珠海市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中性传播疾病(STDs)流行状态,为性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03~2007年珠海市某收容教育所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体检资料及实验室检验资料,并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2 546例卖淫嫖娼劳教人员中,共检出性病1 426例,总检出率为56.01%;其中女性1 352例,男性74例,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15%,32.89%,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支原体感染最多,衣原体感染、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等次之.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检出阳性率越高.结论:卖淫嫖娼人员是性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卖淫妇女更是性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363株支原体药敏实验及药敏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并分析药敏谱。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结果:363株支原体中,解脲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可乐必妥、四环素、氧氟沙星;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喹诺酮类、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100%、75%、62.5%;解脲、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中,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的敏感性为84.2%;人型及混合感染支原体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低下。广州地区药物敏感性居前的抗生素依次为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本研究中,解脲支原体对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70.2%和54.3%。结论:交沙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治疗人型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可作为本地区临床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