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软式内镜消毒后,将内镜置入冲洗槽,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患者的诊疗.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个相邻检查的患者之间,胃肠道内镜虽然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充分,但经过流动水冲洗后,细菌总数>20 CFU/件.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11年,在采用常规步骤清洗消毒胃肠道内镜后,再注入75%乙醇灌流内镜各管道再干燥,随机监测胃肠道内镜消毒效果,均合格达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重、反复培养不合格的管腔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刮痕内情况。结果 162条内镜的钳子管道中有刮痕的占91.36%(148条),其中黑色刮痕占18.24%(27/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18.52%(5/27);黄色刮痕占6.76%(10/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20.00%(2/10)。将1条刮痕严重、反复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内镜钳子管道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纵横交错的生物膜。结论 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率高,刮痕为生物膜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影响内镜再处理质量,建议定期使用管腔检测仪检查钳子管道内刮痕情况,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软式内镜的再处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1 软式内镜的清洁微生物嵌入有机物 (如血、粪和呼吸分泌物 )内阻止杀菌剂的穿透 ,可能引起消毒失败 ,然而一些消毒剂能被有机物灭活。严格的机械清洁去除插入管外部和所有能进入的管腔物质 ,这是消毒和灭菌前所必须的。吸引管腔的内部表面 ,在消毒前尽管已被彻底地冲洗和刷洗 ,仍可见患者的污垢 (血、粪、胃粘膜 )。检查后应用非磨擦性、厂方推荐的专用于医疗设备的酶洗涤液对内镜及附件进行及时清洁以防止分泌物变干 (这个再处理过程应发生在检查室 )。在机械清洁前 ,所有管腔应大量灌洗清洁液和自来水以软化、润湿和稀释有机碎屑 ;气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评价软式内镜清洗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5—9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处于使用状态的胃镜、支气管镜,每种内镜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检测方法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采样时间点为预处理后、漂洗后;B组检测方法为菌落计数法,采样时间点为漂洗后;采样部位为每条内镜的外表面、活检孔、管腔。结果 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后,两种软式内镜的外表面、活检孔、管腔等部位的ATP值显著下降(P <0.05),合格率均由0上升至90.0%~100%;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与菌落计数法对软式内镜外表面、活检孔、管腔等部位的检测结果之间秩相关系数rs均在0.4以下,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作为一种快速、定量的评价方法应用于胃镜、支气管镜等不同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现场评价,但无法确切反映软式内镜清洗后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卫生部《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软式内镜消毒后,将内镜置入冲洗槽,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镜管腔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清洗效果。方法采用持续灌流培养技术、模拟清洗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内镜管腔,人工培养生物膜形成及其对不同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体外连续培养5~7 d模拟内镜管腔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稳定,不易冲洗脱落,膜中细菌浓度达(106~107)CFU/cm2;不含刷洗的内镜清洗程序的无菌水、低浓度多酶清洗液、无酶清洗液、高浓度多酶清洗液对生物膜细菌的清除对数值为0.12、0.42、2.11、1.54,正常内镜清洗程序4种清洗对生物膜经过人工刷洗后对生物膜细菌的对数值为0.23、0.67、2.67、1.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能在管腔类器械中形成,采用正确的内镜清洗方法和清洗液是将其去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NCX12系列内镜消毒机系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公司生产,解决了操作者必须手洗的问题。其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清水冲洗内镜外表面,加酶机用酶洁液清洗内镜表面管道,使残留在内镜上的血和粘液松脱,使清洗更彻底。用4%的戊二醛超声雾化为气溶胶对内镜表面及活检孔进行冲洗消毒。我院现有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的内镜钳子管道的消毒和生物膜去除效果,并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生物膜去除效果检测选取奥林帕斯内镜售后服务机构集中回收的临床已使用的内镜钳子管10条搭建生物膜模型后采用过氧乙酸浸泡后抽样。临床观察消毒液有效性和时效性,选取2019年1-12月300条胃镜和300条肠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统计内镜消毒效果;比较每条内镜连续5 d经步骤a、b来采集样本以检测管道表面附着情况。比较连续使用14 d,浸泡212条内镜后消毒效果。结果内镜钳子管道经过刷洗+过氧乙酸杀灭5 min和15 min,细菌培养无菌生长,生物膜有效去除。胃镜消毒后菌落数平均为(9.362±2.621)CFU低于消毒前菌落数(P<0.001),胃镜消毒合格率为100.00%(300/300)。肠镜消毒后菌落数为0 CFU低于消毒前(P<0.001);肠镜消毒合格率为100.00%。连续使用过程中采集天数对菌落数目无明显影响,且采集天数、采集步骤的交互作用对菌落数目无明显影响。连续使用14 d后浓度仍>1 000 mg/L,为有效浓度,消毒后内镜抽样合格率为100.00%。结论过氧乙酸消毒液在软式内镜消毒中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去除生物膜,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清洗剂和清洗时间对内镜清洗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以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方法和蛋白质残留方法检测分别使用含酶清洗剂(A组)、碱性清洗剂(B组)和抗菌活性物质的清洗剂(C组),对术后内镜清洗2、5、10min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清洗的效果,各50件样本,测量数据由Excel录入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3种清洗剂均能够使术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清洗的污染物降低90.0%以上,但清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清洗时间条件下,清洗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洗能够显著性降低临床使用后内镜表面和活检管腔的污染情况,在严格按照规范的清洗操作下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洗2min后即可达到理想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3.
NCX12系列内镜消毒机系西安灭菌消毒设备公司生产,解决了操作者必须手洗的问题。其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清水冲洗内镜外表面,加酶机用酶洁液清洗内镜表面管道,使残留在内镜上的血和粘液松脱,使清洗更彻底。用4%的戊二醛超声雾化为气溶胶对内镜表面及活检孔进行冲洗消毒。我院现有此系列机器数台,在使用中故障率较高。下面介绍故障及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研究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与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两种方法清洗内镜的效果,改进内镜清洗方法,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节约多酶洗液、减少环境污染、科学有效地使用酶洗液.方法 设A、B两组,A组采用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洗涤法;B组采用直接多酶原液灌洗-刷洗法,分别处理90条内镜,再用2%戊二醛消毒液消毒,然后分别采样,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内镜镜身、内管细菌菌落数≤20 CFU/条,无致病菌,两组消毒后效果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0%.结论 应用多酶原液直接灌洗-刷洗方法替代多酶应用液(1∶200)浸泡法处理后的内镜不仅能够达到清洗消毒的效果,消毒效果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且节约大量的多酶洗液可减少环境污染,可在内镜清洗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附件器械的干燥效果,为临床选择更好的干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待干燥处理的胆道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60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件器械,A组:用无絮纤维布蘸取95%乙醇擦拭器械表面,用注射器抽吸95%乙醇灌注两端有开口的管腔器械内腔,用压力气枪吹干器械表面及内腔水分; B组:用干燥无絮纤维布逐一擦拭器械表面水分,再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C组: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置于60~65℃高温干燥柜10~12 min,再置于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通过目测+气枪吹拭+称重判定干燥效果,通过计量干燥时间评价工作效率。结果 A、B、C三组器械干燥合格率分别为86.00%、94.00%、98.00%,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干燥效果均优于A组(P0.0175),B、C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1)。A、B、C三组达到器械表面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20、12 min;对于器械管腔内干燥,两端有开口的器械A、B、C三组所需干燥时间分别为1、20、20 min,A组无法处理有盲端的器械,B、C组均需25 min。结论对不耐高温的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采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60~65℃高温干燥柜12 min,再置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的干燥方法,干燥消毒效果最佳,工作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消毒后肠镜菌落数超标原因,进一步提高软式内镜的再处理水平。方法 分析2021年8月某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的第3季度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查找引起消毒后肠镜二次污染的原因,进行整改。结果 监测的4条胃镜、2份纯化水、2份使用中消毒剂、3份环境物体表面和2份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本均合格;而4条肠镜可见大量细菌生长,染菌量分别为252、315、273、268 CFU/件,均检出放射根瘤菌、藤黄微球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引起肠镜监测不合格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进一步对气源喷枪喷出的气体、空气过滤器内部及过滤器出口端送气管道进行采样,检出大量的上述微生物。在更换空压机、空气过滤器及气路管道后,气源喷枪气体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对4条不合格的肠镜重新清洗、消毒、干燥,并进行染菌量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消化内镜清洗工作站气路污染是此次消毒后肠镜管腔内部菌落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建议应将气路维护及生物学监测纳入相应指南中,减少由此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监测某院2018年6—7月(共计48 d)使用的7条纤维支气管镜。采用次氯酸消毒剂对临床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机洗消毒5 min,分别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滤膜法、倾注法对纤维支气管镜外表面及内腔面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7条纤维支气管镜共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159次。分不同日期随机抽样30次,采用ATP荧光法检测表面洁净度,RLU范围10~64,中位数为22,合格率100%。共检测内腔面159次,滤膜法与倾注法检出菌落计数均为0~6 CFU/件,合格率均为100%。稳定性试验7个周期的结果显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有效氯的初始浓度为210 mg/L,经一周消毒后,处理内镜20~32条不等,有效氯浓度为74~106 mg/L。结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可达到规定的消毒要求,次氯酸消毒剂机洗使用7 d时仍能保持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8.
了解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辅助治疗的管道阻塞及相关血栓事件、出血风险的情况。我们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球囊应用肝素钠冲管液患者70例,其中包括实验组35例:应用0.9%NS加如入肝素钠稀释至浓度为10 000 u/L,对照组35例:应用0.9%生理盐水加入肝素钠稀释至浓度为(25 000μ/L)。观察术后IABP管道通畅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未发现管道堵塞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情况,但实验组总体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少。提示:较低浓度肝素钠冲管液(10 000 u/L)与常规浓度冲管液(25 000μ/L)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IABP术后相关血栓事件无明显增加,但后者的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过氧乙酸对模拟内镜管腔和软式内镜现场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模拟现场消毒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研究过氧乙酸对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的消毒效果,同时对消化内镜模拟现场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过氧乙酸消毒液原液含过氧乙酸2 000mg/L。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mg/L的消毒液作用0.5min,过氧乙酸浓度为50mg/L的消毒液作用1min,过氧乙酸浓度为25mg/L的消毒液作用3min,对悬液内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 mg/L的消毒液作用1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对数值4.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mg/L的消毒液,手工清洗蠕动泵消毒和内镜清洗机上运行一个消毒周期(总运行时间为15 min,含消毒程序5 min),对模拟管腔内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模拟管腔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对数值均4.00。以过氧乙酸浓度为2 000 mg/L的消毒液消毒消化内镜,手工清洗的合格率为75.56%,内镜清洗机的合格率为100.00%。过氧乙酸消毒液对不锈钢片、铝片、铜片基本无腐蚀,对碳钢片有轻度腐蚀。结论该过氧乙酸消毒液可快速杀灭悬液内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并能快速杀灭模拟管腔内壁上的微生物。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清洗消毒机现场消毒试验消毒效果比手工清洗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评价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的优化效果,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软式内镜再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比较2020年与2021年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前后的消毒灭菌效果,内镜中心空气质量以及消毒灭菌剂成本。结果 对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后,消毒灭菌后的软式内镜微生物培养阳性率由22.98%下降到1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7,p<0.05);内镜中心环境的微生物培养阳性率由20%将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6,p<0.05);更换消毒灭菌剂后,平均每根软式内镜的消毒灭菌成本由31.8元下降至18.6元。结论 通过对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的优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软式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及内镜中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