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德清  齐国华 《四川医学》1996,17(4):268-269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50例探讨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李德清,齐国华我院从1985~1995年以来,共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0例。术中麻醉诱导力求平稳,麻醉维持要求相对较深。术中要进行控制性降压,麻醉要求及麻醉监测和管理加强尤为重要。现将5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进行各项护理,包括观察病情、记录引流量、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等。结果经过规范细致的术后护理,1例患者死亡,其余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不良并发症,术后随访4~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进行各项护理,包括观察病情、记录引流量、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等。结果经过规范细致的术后护理,1例患者死亡,其余5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不良并发症,术后随访4~6个月,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4.
5.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颅内动脉瘤极易破裂,病人病情严重,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继发性脑出血及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因此术后应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抢救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12例,均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平  钟琪  吴健 《西部医学》2013,(11):1686-168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瘤残留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总结我院2005~2012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15例,其中113患者在夹闭术后1个月行3D-DSA检查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动脉瘤残留的纳入标准为在瘤夹近端仍有部分动脉瘤显影.结果 115例患者术后行3D-DSA检查113例,其中103例完全夹闭,4例出现载瘤血管狭窄(相对于术前);动脉瘤残留6例(5.31%),残留病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余4例仍在随访中,6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开颅夹闭术后动脉瘤的残留与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器械及术中影像评估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改善及完善,动脉瘤夹闭术后残留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7.
CT和脑血管造影结合诊断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潘红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76-247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可发生的问题及观察护理。方法:对20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20例患者治愈16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做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死亡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春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1,33(1):21-23
目的了解动脉瘤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999-2008年在我院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死亡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术前经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结果 19例患者于术后1~34d死亡,11例考虑死于术后出血,其中8例经术后CT确认。10例患者术后持续昏迷,考虑术中损伤重要血管。结论动脉瘤夹闭困难,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出血、重要血管损伤是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血管痉挛、脑积水、全身并发症会增加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熊海兵  朱继  黄伟  李海涛  徐睿  郑风 《重庆医学》2013,(30):3617-3618,3621
目的探讨腰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及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该科行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患者285例,均于手术麻醉后行腰池置管引流术,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285例患者中,无患者引流后动脉瘤破裂;脑牵拉综合征的发病率为3.00%;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为11.60%;脑积水的发病率为2.10%;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率为9.10%;死亡率为1.05%。结论腰池引流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风险,防治术后并发症,最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至11月本科收治的7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然后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组79例患者CTA共检出46例52个动脉瘤,DSA检出48例55个动脉瘤;CT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2个,DSA检出非动脉瘤病灶56个。以DSA为“金标准”,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2.9%(52/56)。结论:使用CTA检测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急诊外科夹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行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瘤颈形态及动脉瘤与颅骨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并根据16层螺旋CTA结果行急诊外科治疗。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准确地提供颅内动脉瘤的部位、瘤体、瘤颈大小和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且,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师顺利找到动脉瘤后成功夹闭。结论16层螺旋CTA是一种准确微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并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动脉瘤的急诊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未被夹闭的原因,探讨避免发生此种情况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外院及国外经手术夹闭的前交通动脉瘤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结论术前认真阅读分析血管造影资料,应完善3D-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分清显微解剖结构,术中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主动脉瘤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表现.层厚3~5 mm,螺距值1~1.5,重建间距1~3 mm,标准法重建.后处理包括二维、三维重建、表面覆盖显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或容积再现等.结果19例中,真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10例.SCTA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瘤周附壁血栓范围、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等征象.结论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具有强大后处理技术的SCTA在主动脉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66例AN的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结果66例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8个动脉瘤,其中3D-TOF MRA共检出动脉瘤63个,3例因完全血栓形成,2例因出血背景未明确显示瘤体,敏感性92.65%(63/68)。68个颅内动脉瘤中有7个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阴性,其中的6个MRA能明确显示动脉瘤。结论3D-TOF 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缪洪平  唐俊  牛胤  林江凯  陈志  冯华  朱刚 《重庆医学》2015,(27):3785-378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50例术中应用荧光血管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后行头颅 CT 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格拉斯哥(GOS)评分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颈残留3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血管狭窄各1例,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假阴性”2例,均根据情况调整动脉瘤夹,再次荧光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复查 CTA 和(或)DSA 证实术中荧光血管造影结果。随访40例患者(3~6个月)GOS 评分5分30例,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对于术中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通畅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行CTA检查发现有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00例中有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89例与介入治疗、手术对比。结果100例中CTA发现116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29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大脑前动脉9个、大脑中动脉35个、大脑后动脉3个、颈内动脉瘤16个、椎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2个,小脑前下动脉1个,基底动脉1个。2例AVM,4例动脉瘤合并AVM,2例AVM合并静脉瘤,诊断准确率达94.91%。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及AVM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Prompt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neurysms are critical for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in the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A total of 195 cases with 206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nderwent CTA.Fifty (24%) aneurysms underwent surgical clipping while 156 (76%) aneurysms underwent endovascular coiling.In the five missed aneurysms at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and the nine aneurysms with mas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surgical treatment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ased on 16-slice CTA alone,and the other 36 aneurysms were clipped on the main basis of the CTA.The intraoperative finding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CTA findings and all aneurysms were clipped successfully.Sixteen-slice CTA image information has been shown to determine the choice of aneurysm therapy and assist the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