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晓玫  成志强  陶凤华  苏学劲  王玲 《医学争鸣》2003,24(18):1650-165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p5 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评价检测 p5 3基因点突变作为基因标记物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 ,检测 31例NSCLC及5例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标本 p5 3基因的点突变 .结果 :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为 4 8% (15 / 31) ,肺良性病变未检出该基因突变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织学类型肺癌p5 3基因 5~ 8外显子点突变检出频率为 :鳞状细胞癌 9例(9/ 16 ) ,腺癌 3例 (3/ 10 ) ,肺泡细胞癌 1例 (1/ 3) ,大细胞癌 2例 (2 / 2 ) .肺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比鳞状细胞癌低 .Ⅲ Ⅳ期肺癌点突变率明显高于Ⅰ期肺癌 (P <0 .0 5 ) ,p5 3基因点突变与临床分期有关 ,在低分化肺癌其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肺癌 (高分化和中分化肺癌 ) ,p5 3基因突变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结论 :应用PCR SSCP技术检测 p5 3基因突变能够反映肺癌的进展情况、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 ,是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相似文献   

2.
应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血清p53抗体和肺癌预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 p5 3抗体和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Meta分析Dersimonian Laird分析模型对有关血清p5 3抗体和肺癌预后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入选 11篇文献 ,病例 136 0例 ,血清p5 3抗体阳性 30 5例 ,阳性率2 2 .4 3%。结果 入选文献一致性检验 ,Q值为 2 6 .5 7,P <0 .0 0 5。文献具有异质性。合并相对危险比 (HR)为 1.6 7,95 %可信区间 1.17~2 .35 ,在敏感性分析中HR为 1.6 2 ,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 血清 p5 3抗体可能是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这一发现有利于肺癌的决策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清p53抗体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血清p53抗体是机体对突变型p53蛋白产生免疫应答的产物。Crawford首先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发现p53抗体,随后,相继在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卵巢癌等患者血清中检测到p53抗体。研究进一步发现,p53抗体生物学意义与p53基因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免疫PCR法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p185抗体,并研究血清p185抗体在乳腺癌血清学诊断、预后判断以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0年期间就诊的经病理确认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乳腺癌患者均在术后7~10天左右接受常规方案化疗.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并三次化疗结束后血清,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60份.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免疫PCR法分别检测样本的血清p185抗体,并分析血清p185抗体与患者肿块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同时分析检测p185抗体对乳腺癌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评判及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阳性率为30%(18/60),明显高于非癌者(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与肿瘤大小(x2=11.428,P<0.05)、临床分期(x2=9.965 8,P<0.05)关系密切,但与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ER)、孕激素受体状态(PR)、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均无关系(P>0.05).乳腺癌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化疗方案(CAF/CEF)治疗结束后血清p185抗体阳性表达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x2 =0.051,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p185抗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率高于p185抗体阴性患者,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x2=2.147,P<0.05).结论 免疫PCR法检测血清P185抗体可望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复发转移的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p1 5基因的纯合性缺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97例非小细胞肺癌与 1 0例非肿瘤疾病的正常肺组织和 2例畸胎瘤进行 p1 5基因的检测。 结果  9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 ,p1 5基因的缺失率为 44.3 % ,而正常肺组织和畸胎瘤均未发生缺失 ;不同病理类型间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TNM分期中 ,p1 5的缺失率是不同的 ,Ⅰ、Ⅱ、Ⅲ期分别为 2 9.4%、40 .0 %和 5 3 .3 %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缺失率为 5 2 .2 %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2 6.7% ;p1 5基因缺失组的术后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88.4%和 3 2 .6% ,较无缺失组的 97.7%和5 1 .2 %为低 (P <0 .0 1 )。 结论 p1 5基因缺失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种类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肿瘤组织中p1 6 /MTS1基因纯合缺失、异常甲基化和表达缺失。发现 p1 6基因纯合缺失率为 1 4% ( 1 5 /1 0 8) ;异常甲基化检出率为 1 4% ( 8/5 8) ;p1 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 4% ( 2 8/6 3) ;按组织学分级 ,中、低分化组 p1 6蛋白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 (P <0 .0 5 )。p1 6基因失活患者普遍预后差。肺癌、食管癌患者 p1 6基因失活者 1 7例 ,手术后 6个月内 6例死亡 ,1例转移 ;p1 6基因发生缺失和异常甲基化的 6例膀胱癌患者中 4例复发。研究结果表明 ,p1 6基因失活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是较为常见的基因变化 ,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痰标本检测p5 3基因点突变方法及其作为肺癌早期临床诊断监测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 用PCR SSCP 银染法检测 5 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 114例良性肺疾患者痰标本中p5 3基因第 5 - 8外显子的点突变 ,同时进行痰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p5 3突变在肺癌组检出率为 5 5 5 6 % (30 /5 4 ) ,非肺癌组检出率为 1 75 % (2 /114) (P <0 0 0 1)。痰标本检测p5 3基因突变作为肺癌临床诊断监测指标的灵敏度 5 5 5 6 %、特异度 98 2 5 %、阳性似然比 31 75。肺癌组p5 3阳性检出率 5 5 5 6 % (30 /5 4 )与痰涂片瘤细胞阳性检出率 35 19% (19/5 4 )比较 :差异性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关联性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肺癌组p5 3检出率与性别、吸烟指数、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均无明显关系 ,但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高龄患者 ( 6 0岁 )检出率高 (P =0 0 2 )。非肺癌组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检测到E5突变 ,随访四年 ,确诊为肺鳞癌。结论 PCR SSCP 银染法检测痰标本p5 3突变可以在可疑肺癌患者 (如吸烟者合并慢性肺疾患 )中作为一项随访监测指标 ,将有助于肺癌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癌p53、nm 23-H1基因表达与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辅助细胞 S- 10 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 (S- 10 0 + 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L SAB法 )检测 6 1例肺癌标本组织中 p5 3、nm2 3- H1 蛋白表达及 S- 10 0 + DC浸润情况 ,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 5 .90 % ,而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 ;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6 7.2 1% )与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90 .0 0 %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46 .88%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 (89.6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分化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 nm2 3- H1 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分化之间无相关性 ,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 5 )。I期腺癌原发肿瘤组织 S- 10 0 + DC浸润密度均数 (9.1个 / HM)低于 、 期腺癌 (13.2个 / HM) (P <0 .0 5 )。结论: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是肺癌发生转移中的重要事件。p5 3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肺癌诊断 ;nm2 3-H1 基因是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肺癌组织 S- 10 0 + DC浸润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在肺癌放疗化疗期间检测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中晚期肺癌住院患者血清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共测定 3 5例健康成人及 12 8例肺癌患者 ,并对其中 69例患者临床放化疗前后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为0 60± 0 2 9;肺癌组血清中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为 0 96± 0 78,阳性率 3 2 8%。肺癌组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t =2 65 2 ,P <0 0 5 )。放化疗后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较放化疗前增高 (t =9 96,P <0 0 0 1)。结论 血清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检测可用于肺癌临床放化疗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肾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肾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人30例,以及肾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d进行血清p53抗体检测。结果肾肿瘤组中有13例血清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4%,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则无1例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且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肾肿瘤组术后7d血清p53抗体指数及吸收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用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动态监测血清p53抗体水平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 c- erb B- 2基因产物 p185 neu和 ras基因产物 p2 1ras在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 ,以揭示 c- erb B- 2和 ras基因在肺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 5 5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 2种基因产物 .结果  1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均无 p185 neu和 p2 1ras的阳性表达 .2 8例肺鳞癌中 p185 neu和 p2 1ras阳性表达率分别是 46 %(13/ 2 8)和 5 4% (15 / 2 8) .16例肺腺癌中 p185 neu阳性表达率为 5 6 % (9/ 16 ) ,p2 1ras阳性表达率为 6 2 % (10 / 16 ) .肺鳞癌和肺腺癌中 2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185 neu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 (r=0 .36 ,P<0 .0 5 ) ,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2 1ras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185 neu和 p2 1ras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1) .结论 c- erb B- 2和 ras基因的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发生有关 ,这 2种基因在 NSCL C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同时 ,检测 p185 neu和 p2 1ras还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唐录英  金亦  苏祖兰  任泽肪  何丹 《广东医学》2001,22(10):900-901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和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5 3基因蛋白表达及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检测其中肺癌患者血白细胞p5 3基因突变。结果 p5 3基因蛋白在 5 1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5 9% ,其中p5 3蛋白在鳞癌、腺鳞癌和腺癌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有淋巴结转移者 ( 77%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4 5 % ,P <0 0 5 ) ,p5 3蛋白在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及白细胞中均为阴性 ;5 1例肺癌患者中 2 8例血白细胞DNA均未见p5 3基因突变。结论 p5 3基因在肺癌患者血白细胞DNA未见突变 ,p5 3基因蛋白阳性的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p2 1、p5 3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0例冻存的肺癌及 10例相应远离肿瘤部位的肺组织中 p2 1、p5 3的表达。 结果 肺癌组织中p2 1、p5 3的阳性率分别为 73 3%、76 7% ,各指标相对含量 (FI值 )明显高于远癌肺组织 (P <0 0 1) ,两者表达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6 ) ,且均与肺癌分型、分期、分化程度等无关联。p5 3表达在吸烟患者 (94 1% )高于不吸烟患者 (5 3 8% ,P <0 0 5 )。p5 3阳性者术后 4~ 5年存活率较低 ,p2 1与 p5 3共阳性者术后生存期更短 (P <0 0 5 )。 结论 p5 3异常表达与肺癌术后生存相关 ,联合考虑p2 1时 ,仍然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nm2 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33例前列腺癌和 1 8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p53蛋白、nm2 3蛋白检测。结果  1 5例 (45 .5 % )前列腺癌呈p53蛋白阳性表达 ,前列腺增生症中p53蛋白无阳性表达。 2 4例 (72 .7% )前列腺癌和 1 6例 (88.9% )前列腺增生症呈nm2 3蛋白阳性表达。p53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及 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而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nm2 3蛋白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转移、复发及 5年生存率有关。结论 p53蛋白、nm2 3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肿瘤标记物多应用于诊断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研究显示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并可有效的检测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和预测复发;检查肺癌患者血清CEA、CYERA、NSE等标志物,不仅可以辅助临床医师评估治疗的疗效、选择后续的治疗方案、预后评估,尤其对影像学不可评价的肿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不能有效的鉴别早期肺癌,导致患者的生存期短,因此早期肺癌的检测对于改善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特别是鉴别良恶性的肺小结节仍存在许多困难。肿瘤自身相关血清抗体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它可以在肿瘤抗原表达很低的情况下被检测出,显著提高了早期肺癌的诊断率。本文结合肺小结节研究现状、血清自身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尤其是对肺癌相关自身抗体(P53,SOX2,PGP9.5,NY-ESO-1,CAGE,GAGE7,MAGE A1,GBU4-5)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p53抗体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未经放化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病例组),其中维族、汉族患者各25例,另选取维族与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p53抗体含量,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常用肿瘤标志物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维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汉族病例组 p53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体表达与其分化程度、TNM 分期密切相关(P <0.05);维族病例组不同病理分型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民族病例组和对照组 p53抗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 分期以及病理分型上均无相关性(P >0.05),并且两民族患者血清 p53含量与其各自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汉两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 p53抗体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维、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同或者相似的与 p53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同样可以根据相同或相似的 p53抗体指标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胃癌患者血清P_(53)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 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原发胃癌患者 4 6例 ,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各 30例 ,以及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7d进行血清P53 抗体检测。结果 :4 6例原发胃癌患者中有 12例血清P53 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2 6 1%。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指数和吸收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5 )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P >0 0 5 )。术后 7d较术前血清P53 抗体指数、吸收率和阳性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P53抗体用于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术后血清P53 抗体水平明显下降 ,动态检测血清P53 抗体水平 ,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分析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提供关于肺癌发病的病理机制的线索。方法 :对非小细胞肺癌 (肺鳞癌和肺腺癌 ,NSCLC)病人的肿瘤组织进行了抑癌基因p5 3、S期细胞比例 (SPF)、DNA含量等的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法 ,流式细胞术 ) ,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肺鳞癌患者的吸烟指数较肺腺癌患者明显为高 (15 4 6 4 7± 795 0 7,815 0 0± 5 39 79,P <0 0 5 ) ,细胞增殖动力学参数S期细胞比例也较肺腺癌明显增高 (15 13± 4 4 6 ,7 4 9± 3 19,P <0 0 5 )。但p5 3过度表达、DNA倍体在 2种组织学类型肺癌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鳞癌与吸烟关系较肺腺癌密切 ,且肺鳞癌具有更多的进展潜能。吸烟指数、p5 3过度表达及高SPF可作为肺癌病人预后不良的指征 ,但吸烟指数、p5 3过度表达及SPF等指标不能单独作为肺鳞癌或肺腺癌预后不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微小miR 126 5p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能否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RT qPCR分析法对55例肺癌患者组和包括21例健康人、3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非肺癌组血清中的miR 126 5p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及均值方程的 t 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用R0c曲线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中的miR 126 5p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组,FC值为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1P<0001;t= 391df=789 双侧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本研究的灵敏度为661 %,特异度为717 %。结论 检测微小miR 126 5p在肿瘤患者中出现高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肺癌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