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间质性肾炎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生发展中炎症细胞浸润与粘附因子表达的特点。方法 用雌性Wister 大鼠,皮下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 建立慢性间质性肾炎动物模型。于注射后0 、3 、5 、8、12 周分别检测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批取出肾脏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单克隆抗体CD4、CD8、MΦ、粘附分子1(ICAM1) 、CD11a、CD11b、CD18、CD44 、HA、TCR(α,β)、MHCⅡ。结果 实验组第3 周始24 小时尿蛋白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可见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CD4 阳性、TCR阳性、ICAM1 阳性细胞增多,第8 周24 小时尿蛋白量达高峰,出现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CAM1、TCR、CD44、HA、CD11a、CD11b、CD18、MHC Ⅱ阳性细胞数达高峰;第12 周,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及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CD4 阳性细胞的浸润增殖,启动了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在慢性间质肾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移植肾组织中B7蛋白表达的特点,以期阐明其在急性细胞性排异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急性细胞性排异(ACR),无急性细胞性排异(N-ACR)和正常对照肾组织中B7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并结合肾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数和肾小管上HLA-DR抗原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ACR组肾间质CD4+,CD8+和B细胞数较N-ACR组和正常对照明显增高,与此相一致的是肾间质表达B7-1和B7-2的细胞也较N-ACR组增高,但B7-2增加更明显。AC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HLA-DR及B7-1的表达较N-ACR组明显增高。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可能通过HLA-DR和B7-1表达的上调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主动参与上述免疫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进展期贲门癌病人脾脏的免疫状态,分别检测了20例病人的外周血,脾静脉血与脾脏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示(1)与正常人相比,进展期贲门癌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脾静脉血淋巴细胞及脾细胞的NK细胞活性,CD3^+,CD4^+细胞抑低,CD8^+细胞增多,至CD4^+/CD8^+细胞比值明显下降;(2)从进展期贲门癌病人PBL,SVL与SC三者之间比较结果可见,后二者的NK细胞活性,C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化疗前后不同分期、不同术式大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表面6种抗原标志,并与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ukesA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CD3,CD4,CD4/CD8,CD16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A,B,C期化疗前活化T细胞CD3+/HLA-DR+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随着Dukes分期的增高,CD3,CD4,CD4/CD8,CD16,CD69,CD3+/HLA-DR+逐渐明显降低,CD8逐渐增高(P<0.01)。根治及姑切术后,化疗前姑切组CD4,CD4/CD8,CD16,CD69,CD3+/HLA-DR+低于根治组(P<0.05),化疗后两组CD8,CD16,CD69相同。结论:化疗药物对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随分期增高而逐步加重,姑息性切除术后更应注意定期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CD11a)和L-选择素(CD62L)表达的作用。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察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稳定组)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排斥组)淋巴细胞CD62L、CD11a表达;急性期及排斥反应时予甲基波尼松龙(MP),早期辅以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结果 稳定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后CD11a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明,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壁和嵌塞毛细血管是重症休克微循环灌流量不易恢复的重要原因[1]。并证明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s)粘附性的升高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血管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s对内皮细胞的粘附由PMNs表面的CD18粘附受体复合物[包括LFA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Mac1(Macrophage1,CD11b/CD…  相似文献   

7.
联合应用TIL和IL-2治疗肾细胞癌17例,检测了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k562、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及CD_3、CD_4、CD_8水平,结果治疗前对K562、Raji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28.23±14.18%及22.39±8.84%,而治疗后的杀伤活性分别为36.18±13.08%及26.47±5.27%,治疗前后比较,PBL对K562及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后PBL中的CD_3分别为56.58±4.03%及58.43±3.49%,CD_4分别为39.88±1.51%及41.19±1.99%,CD_8分别为30.20±1.52%及33.54±3.33%,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15个月,平均9.7个月,13例无转移者均无瘤存活,有转移的4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2例。提示联合应用TIL和IL-2可以提高病人免疫力,在质和量两方面提高PBL中的CD_3、CD_4和CD_8水平,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败血症的发生机理,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90例胆囊结石(B组)患者的胆道内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A组又分为急诊手术组(A1)、择期手术组(A2)、>60岁组(A3)和<60岁组(A4)4个亚组。结果显示:A及A1~4各组术前CD3+、CD4+、CD8+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0天值(P<0.05或P<0.01),sIL-2R显著高于术后10天值(P<0.01)。A1组术前sIL-2R极显著高于A及A2~4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胆道内压力与IL-2、CD3+、CD4+及CD8+呈负相关,与sIL-2R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IL-2呈正相关(P<0.01)。由此表明梗阻性黄疸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微波热调节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免疫紊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在烘绑治疗前后,取外周血,用直接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和HLA-DR表型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外周血CD4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HLA-DR水平增高。患者经微波烘疗两疗程后,CD4/CD8比值明显提高,CD4明显增高,HLA-DR和CD8HLA-DR明显下降。提示微波对肢  相似文献   

10.
冷血心肌麻痹液温度与保护效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冷血心肌麻痹液(CBC)心肌保护的温度效应关系。方法:离体工作鼠心模型,观察CBC 4℃,8℃,12℃,16℃和20℃停搏12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对心功能,超微结构、心肌肌浆网(SR)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的改变。结果:4℃ ̄12℃组心功能,超微结构及SR Ca^2+-ATPase活性和Ca^2+摄取恢复均优于16℃和20℃组。结论:温度为影响CBC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