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采用MTT法和NO测定法,观察了淋巴瘤(Raji)、实体瘤(S_(180))、艾氏腹水瘤(EAC)、肝癌(HC)4种肿瘤细胞产生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TDSF)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和T淋巴细胞激活的影响。结果发现Raji-TDSF和S_(180)-TDSF对巨噬细胞产生NO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P<0.05).而EAC-TDSF和HC-TDSF则否(P>0.05),它们对T淋巴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S_(180)-TDSF和EAC-TDSF可被大蒜素(DATS)所拮抗,与无DATS组比较抑制率明显下降(P<0.01);而DATS却不能拮抗Raji-TDSF和HC-TDSF的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不同肿瘤细胞产生的TDSF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王联发  鲍正毅 《安徽医学》2000,21(2):15-16,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及改良的Greiss反应法测定60例CHF患者血浆中ET、NO的含量,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F患者血浆中 ET、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1)。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平行,且 ET/NO比值降低。经治疗心衰好转后, ET、NO水平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1)。结论: CHF患者血浆中 ET、 NO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其内皮功能紊乱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探讨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和比较了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和35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及19例健康人的血浆ET,并分析了CHF患者ET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ET(6.86±1.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2±1.03)ng/L(P<0.01);心功能Ⅱ级组ET(4.71±1.10)ng/L较健康对照组(4.12±1.03)ng/L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ET与BUN呈正相关(n=53r=0.4974P<0.01),与Ccr呈低度负相关(n=53r=0.3766P<0.01)。结论CHF患者ET明显升高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ET可能与CHF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Doppler超声测量CHD、HD、HCD-CHD及s四组AT、ET、AT/ET、ICT、PEP/ET、PEP、IVRT、AcTE、AcTE/MVOT,结果CHD、HD、HCD-CHD三组IVRT明显升高(P<0.01),HD、CHD与HCDCHD之IVRT差异有显著性(P<0.01),NS、CHD、HD与HCD-CHD组PEP/ET、ICT、PE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CD-CHD组PEP/ET、ICT、PEP值升高,NS、HD与CHD、HCD-CHD、AT/ET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及HCD-CHD组AT/ET下降,HR、AT、ET、ACTE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oppler超声时间指标评价左室功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6例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利钠多肽(ANF)、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浆ET、ANF、AV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T升高与ANF、AVP呈正相关(ANF:r=0.3967P<0.05,AVP:r=0.4149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心钠素(ANF) 及内皮素(ET) 的短期影响。方法 口服开搏通50 mg 后,在0 、60 及180 min 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 、血管紧张素Ⅱ(ATⅡ) 、ANF、ET,同时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 和心率( HR) 。结果 EH 患者的基础ATⅡ、ANF、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或 P< 0 .05) 。服用ACEI 后,PRA 明显升高( P< 0 .01) ,MAP、ATⅡ、ANF 均明显下降( P< 0 .01) ,ET 略有下降( P> 0 .05) 。在MAP 与ATⅡ、ANF、ET 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ATⅡ与ANF 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H 患者的ANF 增高可能是代偿性的。RAS 及MAP 对ANF 的分泌起着重要作用,ACEI 能通过RAS 影响ANF 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血浆AM含量与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1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①CHF组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血浆AM、ET、Ang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且血浆AM、ET、AngⅡ含量随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②心功能改善后,血浆AM、ET及Ang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③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浆AM与ET、AngⅡ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血浆AM升高可能与ET和AngⅡ含量升高有关,血浆AM含量不仅可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还可作为CHF疗效的一项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了血浆AM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率的相关性,以观察不同程度CHF患者血浆AM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①CHF患者血浆AM含量(50.64±23.12)ng/L,明显高于正常人(16.82±4.48)ng/L,P<0.001;②血浆AM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心衰程度越严重,AM水平越高;③血浆A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258,P<0.001),与心胸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0.6037,P<0.001)。提示,AM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M水平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10例不耐受醋酸盐透析(AHD)的患者,结果表明HDF对小分子物质,中分子物质及2微球蛋白的清除均优于AHD(P<0.05)。应用TACurea、KT/V、PCR评价透析效果,证明每周9小时HDF与每周12~15小时AHD结果相当,透析充分,疗效令人满意,HDF治疗后PRA、ATⅡ、NE水平较AHD显著升高(P<0.05),无低氧血症,副反应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李新华  滕小洪 《铁道医学》1999,27(5):306-307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心钠素(ANF)及内皮素(ET)的短期影响。方法口服开搏通50mg后,在0、60及180min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ANF、ET,同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EH患者的基础上ATⅡ、ANF、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  相似文献   

12.
苯那普利对心力衰竭患儿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45例充血性心力衰(CHF)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以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并将苯那普利组(n=20)与常规组(n=18)比较,结果显示:CHF患儿CEC与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值均<0.001)且与CHF患儿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苯那普利组治疗后CEC减少,血浆ET下降较常规组明显。提示:VEC损伤和血浆ET升高两者共同参与CHF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苯那普利对CHF患儿VEC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同时分析血浆AM含量与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1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①CHF组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血浆AM、ET、Ang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且血浆AM、ET、AngⅡ含量随心功能级别  相似文献   

14.
ASTUDYONDETECTIONOFSERUMFASTINGTOTALBILEACIDANDCHOLOYGLYCININNEONATEFORCHOLESTASISGuoWen(郭文);WuMingchang(吴明昌);PeiXueyi(裴学义);G...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液、脑脊液中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与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2例不同时期、不同病因、不同病情SAH患者血液、CSF中ET、CGRP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浆、CSF中E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GR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升高和CGRP降低与病情程度、病后时间有关,与引起SAH的原因无关。结论:ET和CGRP的变化与SAH后脑血管痉挛有关,可作为SAH后血管痉挛(CVS)的一种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高血压(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关系。②方法观察了66例EH病人和38例健康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红细胞膜胆固醇(Ch)、磷脂(PL)、脂质过氧化物(LPO)及PAF-AH的变化。③结果EH病人红细胞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4.726,P<0.001)。EH病人红细胞膜Ch,LPO及Ch/PL明显增高,而PL和PAF-AH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882~4.715,P<0.001)。这些指标变化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EH病人红细胞IF与膜Ch,LPO及Ch/PL呈正相关(r=0.532,0.538,0.655,P<0.001),与PL和PAF-AH呈负相关(r=-0.527,-0.609,P<0.001)。④结论EH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异常和PAF-AH活性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CLINICALSIGNIFICANCEOFCOMPLETELEFTBUNDLE BRANCHBLOCKINDILATEDCARDIOMYOPATHYHuangXiuhui(黄秀惠),ShenWeifeng(沈卫峰)andGongLanshcng(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4例正常人与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高血压病(HT)及2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HT组不同分期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1)。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UAP、HT及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和慢性肾衰竭(CRF)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变的机理,及在血浆蛋白异常改变时采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测定法评价甲状腺功能。方法:采用酶学免疫测定法检测了15例肾脏疾病患儿的血清FT3、FT4和TSH。其中8例为NS,7例为CRF。并与7例NS恢复期(RENS)患儿及9例正常儿童(NC)为对照。结果:与RENS和NC对照组相比,NS组的FT4降低、TSH升高(均P<005)。CRF组FT4和FT3均明显降低(P<005),而TSH无明显改变(P>005)。RENS的各项指标与NC无差异(P>005)。NS和CRF的血清FT3、FT4和TSH的改变与血清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关系。结论:NS和CRF急性期患儿都存在着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降低,NS恢复期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提示无需甲状腺激素治疗;而CRF可导致中枢性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