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松鸿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6)
对2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了经皮穿肝胆道造影(PTC),并对经PTC诊断为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15例作了经皮穿肝胆道减压术(PTCD)。结果表明:PTC对阻塞性黄疸有独到的价值;在PTC的基础上可行PTCD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2.
3.
4.
阻塞性黄疸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通过PTCD行胆道梗阻减压引流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常见措施。采用血管造影机下操作,可正侧卧位对比定位,安全直观,简便易行。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对3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血管造影机监视下行PTC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恶性阻塞性黄疸内窥镜下胆道支架引流与手术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组选择内窥镜下胆道内塑料或金属支架置人内引流术25例;手术组选择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ERBD治疗患者11例,行开腹胆道内、外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结论 与手术引流比较,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阻塞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术下胆道活检诊断恶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下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明确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4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行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减黄术中,进行PTC术胆道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通道向胆道内送入8F鞘,活检钳经鞘内送入并对病变狭窄段行胆道钳夹活检,获取多个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例患者22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率为91.67%。病理报告胆管腺癌15例,胆管鳞癌1例,胰腺癌2例,肝癌2例,胃腺癌胆总管转移1你,硬化性胆管炎1例,阴性结果2例。结论:PTC下胆道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获取组织学病理依据的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成传荣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1(4):345-346
199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胆道恶性肿瘤17例,其中发现有原发性肝癌致胆道癌栓引起阻塞性黄疸3例,胆管癌所引起阻塞性黄疸3例,均经手术治疗。由于部分肝癌原发病灶的局限,阻塞性黄疸通常为此类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现将我院所收治的6例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0岁,临床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伴消化不良,其中1例有右上腹胀痛伴有乏力。1.2特殊检查B超检查1例为左右肝交界处有3.8cmX2.4cm的大小低回声光团,诊为肝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胆总管扩张。由于传统的PTC检查有一定损伤,另… 相似文献
12.
<正>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阻塞性黄疸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PTC对于胆道的阻塞原因的了解,性质的明确,部位和程度的确定,预后的估计有着较大的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本组7例均一次性检查成功,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患者入院后,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存。由于患者有一定的文化基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脏穿刺胆道造影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是用介入性穿刺诊疗技术对肝,特别是胆道系疾病进行诊断的较好的方法[1],PTC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价值最大,为探讨对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的定... 相似文献
14.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法对黄疸的鉴别、胰胆系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经过反复地改进、研究,术后出血及胆汁漏现象已极为少见,现将我院住院病人行PTC检查,出现胆道出血,引起阻塞性黄疸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反复阵发性绞痛1年余加重伴黄疸3天入院。查体:T37℃,P84次/分,BP116/75mmHg;神志清,痛苦貌,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未扪及包块,肝区叩击痛明显;肠鸣音正常,肝胆B超见胆总管下段有一约3cm×2cm大小强回声团,入院诊断“胆石症”,查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各项均正常,次日上午给予禁饮食、肥皂水灌肠1次,行碘过敏试验(-),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拟行PTC术。 相似文献
15.
柳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
目的 探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途径与经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3月至2012年06月我院收治行ERCP与PTCD治疗的11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情况等。结果 ERCP组较PTC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更少、住院费用及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黄疸缓解情况、术后发热缓解时间、治疗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两组手术成功率较高,均能有效的改善黄疸情况,ERCP相对于PTCD来说,住院平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均低,术后并发症更少等优点,对于ERCP不能完成者,亦可考虑PTCD治疗。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而致皮肤巩膜黄染,常见于肝门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胃癌肝转移等造成的肝胆管受压。若黄疸得不到及时改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机制会迅速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作为减黄手段创伤大、费用高,难以为患者接受。自2005年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B 型超声筛选后,对30名阻塞性黄疸病人施行了PTC,成功率96.6%,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行PTCD 治疗。PTC 可对病例作出正确诊断,为外科选择适应证和术式提供信息,部分病人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 44例临床拟诊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磁共振胆道成像 (MRCP)检查 ,并与B超、CT、ERCP和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示MRCP图像较好 ,对胆管梗阻的诊断定位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准确率为 85 % (37/ 44 )。说明MRCP是临床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首选影象学检查手段 ,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420例梗阻性黄疸术中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420例,均系梗阻性黄疸病例,均行术中造影,术后证实胆道多发结石391例,胆道肿瘤15例(其中肝门部胆管癌5例,壶腹部肿瘤10例),Mirizzi综合征6例,胆道畸形5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3例。胆道结石者取石结束后再次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26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病例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