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骨髓涂片中有没有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电镜细胞病理学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三种方法均可从形态学上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涂片上可以出现"早幼嗜酸性粒细胞"、中幼嗜酸性粒细胞、晚幼嗜酸性粒细胞、杆状核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洁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8):i0001
【药品名称】通用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无透明液体 【适应证】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少症。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4.
洁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9):i0003
【药品名称】通用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性状】无透明液体 【适应证】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少症。 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粒细胞输注治疗持续粒细胞缺乏合并重度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 对8例持续粒细胞缺乏合并重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包含粒细胞经静脉输注的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粒细胞输注耐受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连续的粒细胞输注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感染是粒细胞减少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新抗菌素的应用确已使这些病人的予后有所改观,但大多数药物对粒细胞减少无明显效果。因此对粒细胞减少伴感染病人输入粒细胞是合理的,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输入粒细胞有效。作者对于有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白血病病人进行了随机研究,以评价粒细胞输入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G raves病患者应用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皮下注射治疗。结果12例应用rhG-CSF治疗MM I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为4~13d,均数9d。结论应用rhG-CSF治疗MM I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粒细胞升高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鑫 《海南医学》2007,18(8):33-34
目的 探讨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7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按现在国内通用的诊断标准进行复核和确认[1],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骨髓象中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的情况.结果 嗜酸粒细胞中晚幼阶段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显著增高,其U值为4.8,P<0.05,杆状核、分叶核阶段与其正常参考值比较,U值为8.5,P<0.05.嗜碱粒细胞百分率的均值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显著增高(U=2.3,P<0.05),不能划分阶段的嗜碱粒细胞占大多数,故难于判断其成熟障碍.嗜酸、嗜碱粒细胞形态学上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各自有其特点.结论 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中,嗜酸、嗜碱粒细胞数量上的变化,形态学上的一些特点、对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炜  毛玉  邱昌明  周林路  童敏   《四川医学》2018,39(2):169-17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许丽瑶  安金  付冬琴 《当代医学》2022,28(10):35-37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病理分型中的比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变应原阳性皮肤测试及病理检查,根据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中性粒细胞型组(n=25)和嗜酸性粒细胞型组(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指标与细胞水平、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会影响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局部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粒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方法:收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各60例,联苯胺-H2O2法对血细胞进行MPO染色.应用自行设计的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粒细胞表达MPO.结果:联苯胺染色法发现粒细胞中表达MPO,且各阶段染色程度不同,MPO呈现颗粒状分布.芯片分析的结果与联苯胺染色法所呈现的结果在形态特征方面一致,试验组和对照组成熟粒细胞MPO活性均高于幼稚粒细胞,平均MPO活性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毛细管芯片单细胞分析粒细胞MPO活性,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粒细胞平均MPO显著增高,有可能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志和个体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2.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0):M002-M002
【药品名称】 通用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商品名 :方舟咏迪主要组成成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应症】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 ,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 ,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 ,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 ,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 ,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2 .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先天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及升粒细胞治疗措施应用水平的大大提高以及人们对输注粒细胞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疾病的认识,近年来粒细胞输注逐年下降.但由于白血病、恶性肿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化疗和放疗,治疗中患者骨髓严重受损,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而并发感染,也需输注粒细胞以增加抗感染能力,因此临床上粒细胞输注仍作为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而并发感染者的一项可选择的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0-1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病程严重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浆硫化氢(H2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疾病诊断指南进行分度,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18、23、29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诱导痰计数,计算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并抽取血液测定血浆H2S水平,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以及研究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占比及血浆H2S水平,对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H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疾病程度加重,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占比逐渐升高,而血浆H2S水平逐渐降低;哮喘患者血浆H2S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之间呈负相关;血浆H2S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升高,血浆H2S水平降低,随着病程的逐渐加重,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会逐渐升高,血浆H2S水平将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粒细胞减少症与抗粒细胞抗体 (IgG)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免疫竞争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结果 :30例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阳性 12例 ,阳性率4 0 % (12 /30 )。对照组 4 0例不伴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抗粒细胞抗体 (IgG)阳性 2例 ,阳性率 5 % (2 /4 0 )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抗粒细胞抗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邹汉良  束振华  梁汉章  张松  陈丕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383-1384,1387,1480
目的 分析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部分标本出现假性增高的影响原因.方法 对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作相关统计学分析.4例使用Sysmex XS- 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与手工计数法进行比较,做相关形态学分析.结果 50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正常的标本使用Sysmex XE-5000、XS-10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两者相关系数r=0.71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4例使用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出现明显增高标本均出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退行性变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两仪器间计数嗜碱性粒细胞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等形态改变会造成XS-1000i血液分析仪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对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结果需进行手工计数分类.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福音。最近,本报记者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一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科的应用。1 G-CSF在血液科的应用 首先G-CSF可用于升高中性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入中国至今10年左右,近6-7年来国产制剂纷纷上市,给血液科病人带来福音。可应用于严重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患者。G-CSF之所以能治疗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在中性粒细胞上存在着可与G-CSF相结合的受体。G-CSF与该受体结合后可以加速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的生长、发育及成熟。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正常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0%~4%,绝对值小于450/μl,其数值有昼夜变化,夜间较高,与血浆皮质激素水平相关。若嗜酸性粒细胞大于450/μ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粒细胞-巨噬细胞剌激因子(G M-C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霞  龙尧 《医学综述》2008,14(6):919-921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弹性蛋白酶破坏组织、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进中性粒细胞移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减少组织损伤,此外,它还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它可以保护器官损伤,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害。现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些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白血病细胞形状变化多端,分型意见尚未统一。本文就100例患者的细胞形态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B 分型中的M_1与M_2,临床差别不大,划分也不易掌握,可以归纳为一个类型。但以小原粒细胞为主和以副原粒细胞为主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等均互异,应分别分为二型。因而我们认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为原粒细胞型,小原粒细胞型,副原粒细胞型,早幼粒细胞型及中幼粒细胞型等五型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