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立平  张永生  李忠堂 《中外医疗》2012,31(31):14+16-14,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刷检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3例经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确诊为肺癌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刷检两种不同病理检查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肺活检、刷检阳性率分别为81%和72.5%,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为89.5%,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刷检细胞学检查可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肺周围型球块病变经纤维支气管镜四种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6例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同时依次进行支气管冲洗液(BWF)检查、针吸活检(TBNA)、肺活检(TBLB)、毛刷刷检(BB),BWF检查项目有:TB-DNA、CEA、细菌培养及脱落细胞,结果36例确诊34例,确诊率94.4%,其中周围型肺癌15例(44%),结核11例(32%),慢性炎症6例(18%),肺脓肿2例(6%)。四种诊断方法中,确诊周围型肺癌以TBNA,TBLB,BB法阳性率高,确诊结核以BWF-TB-DNA阳性率高,确诊慢性炎症以TBLB法阳性率高,确诊肺脓肿以BWF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提示对肺周围型球块病变应将四种活检方法同时依次进行,方能取长补短,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张燕  吴宏成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372-374,481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怀疑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先用电子支气管镜行常规检查,未能发现支气管内肿物或者新生物位于上叶尖、后段以下,活检钳难以触及者,再选择行超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诊断阳性率81%(17/21),联合毛刷诊断阳性率86%(18/21),其中15例为肺癌,肺癌诊断阳性率71%(15/21),2例为炎症,1例为结核。结论非X线引导下采用超细支气管镜检查联合活检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桂虹 《吉林医学》2012,33(12):2609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活检及刷检联合应用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6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6例肺癌中,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者182例,阳性率为88.3%;刷检阳性者84例,阳性率为40.8%。刷检、活检均阳性60例,活检阳性刷检阴性122例,活检阴性刷检阳性24例。结论:支气管镜活检及刷检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欧林巴斯P20型纤维支气管镜对103例可疑周围型肺癌进行检查,并用活检和刷检两种方法获取标本进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在最终确诊的86周围型肺癌中,活检阳性6例,阳性率7.0%;刷检阳性42例,阳性率48.8%.统计学处理(X2检验),P<0.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刷检阳性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时,应将刷检作为获取标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 (TBNA)对管外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肺癌而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TBNA、活检和刷检的 12 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 2例中经纤支镜取得病理学标本者 111例 ,阳性率为 91 0 %。其中 ,TBNA检查 68例 ,阳性 5 4例 ,阳性率为 79 4% ;活检和刷检的阳性率分别为 5 4 1% ( 2 0 /3 7)和62 7% ( 3 7/5 9) ,前者与后者比较 :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TBNA并发症发生率为 5 9% ,与活检的18 9%和刷检的 15 3 %比较 ,其差异性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111例纤支镜多项检查阳性的占 2 6 1%( 2 9/111)。结论 :TBNA是一种特异性高 ,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 ,尤适用于管外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纤维支气管镜 (FB)在诊断肺癌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 FB的临床诊断水平 ,笔者对 1986年 10月~ 1998年 10月经 FB检查的 2 16 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92 3例肺癌 FB的特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6 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经 FB检查发现肺癌患者 92 3例 ,阳性率为 42 .73% ;其中男性 76 9例(83.31% ) ,女性 15 4例 (16 .6 9% ) ,男女比值为 1∶ 5 .0。 92 3例肺癌患者的年龄为 2 0~ 87岁 ,中位年龄 5 7岁 ;40岁以下占 5 .98% ,40~ 49岁占 16 .3% ,5 0~ 5 9岁占 34 .5 7% ,6 0~6 9岁占 35 .43% ,70岁以上占 7.7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TBNA)对支气管狭窄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先用Olympus-N1 2C或Mill-RoseMW - 12 2型穿刺针对狭窄部位穿刺 ,然后钳夹活检和 或刷检 ,部分病例开胸手术和临床治疗观察 ,共确诊 117例肺癌 ,对其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对肺癌的诊断率TBNA为 76 %,刷检为 6 0 %,两者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结论 TBNA加刷检佐以可行的钳夹活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查痰是诊断支气管狭窄型肺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洪新  毕玉田  崔社怀  梁先万  林海龙  曹国强 《重庆医学》2005,34(9):1391-1391,139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胸部正侧位片及胸部CT片确定病灶部位后,对常规经支气管镜检查无法观察到病变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66例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结果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肺癌28例,刷检细胞学检查确诊2例,二者合并诊断阳性率为45.4%.检查过程中出现气胸1例,咯血3例,无1例死亡.结论经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癌肺活检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刺吸引(TBN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CT检查显示胸内肿块和(或)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的肺癌患者进行TBNA.结果 90例肺癌患者中TBNA诊断总阳性率为61.11%(55/90),67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中,45例仅依靠TBNA涂片诊断,其中34例患者TBNA涂片为诊断的唯一病理学依据.90例肺癌患者中,35例TBNA联合其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阳性率高于55例单行TBNA检查的患者(77.14% vs 65.45%,P>0.05).TBNA联合其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毛刷阳性率显著高于单行TBNA(45.71% vs 22.00%,P<0.05),冲洗阳性率也显著高于TBNA(21.21% vs 2.70%,P<0.05).TBNA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92.31% vs 62.50%,P>0.05).TBNA阳性率与穿刺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淋巴结>3 cm的TBNA阳性率显著高于<3 cm的淋巴结(75.00% vs 36.36%,P<0.05).TBNA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少许出血.结论 TBNA是诊断肺癌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学检查包括支气管刷片、灌洗液检查肺癌诊断中的诊断效价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癌病例397例,纤支镜检查中分别采用活检、刷片及灌洗液取得组织和细胞学标本,制片作出病理诊断。[结果]诊断阳性率:组织学活检81.6%,纤支镜刷检66.8%,灌洗液29.2%。对比单独活检,活检结合刷检可以提高9.3%(P〈0.001),活检结合灌洗液可提高6.5%(P〈0.001),三者结合可将阳性率提高11.3%(P〈0.001)。分型准确度:刷检和灌洗液显著低于组织活检(P〈0.05),三者对小细胞癌的诊断准确度最高。[结论]纤支镜刷片、灌洗液与组织活检结合,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提高分型准确度,在肺癌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周围型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5例周围型肺癌病例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病变部位盲检、毛刷直接涂片和毛刷涮洗物新柏氏TCT组织和细胞病理检查.结果: 1.盲检法病理阳性53例(50.5%), 毛刷法41例(39.0%), 新柏氏TCT法33例(31.4%)(P<0.05); 联合三种方法病理阳性68例(64.8%),其中单独盲检法阳性12例,单独毛刷法阳性2例,单独新柏氏TCT法阳性2例.2.一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92例,病理阳性66例(62.9%);两次检查9例,病理阳性2例;三次检查4例,病理阳性0例.3.并发症有出血((50ml)61例(58%)、气胸7例(6.7%)、血胸1例(0.9%).结论:盲检法明显优于毛刷法和新柏氏TCT法.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不能提高阳性检出率,但可以提高病理阳性检出例数.多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提高累积阳性率,但可以提高病理阳性检出例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0例临床疑诊的肺癌患者,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采用钳检、刷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以确定诊断率和病理类型。结果 180例肺癌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病理确诊160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27例,周围型肺癌33例。20例纤维支气管镜病检假阴性,其中中央型肺癌5例,周围型肺癌15例,最后通过手术、脱落细胞检查、院外活检等方式确诊。本组鳞癌占50%,腺癌占27.22%,小细胞癌占17.22%,其它类型占5.56%。结论联合采用钳检、刷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与单一方法取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泡灌洗技术可提高镜检阳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6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患者被确诊以前52例误诊,占76.5%;16例漏诊,占23.5%。268例中有31例并发支气管内膜异常改变,占45.6%;病变分布与胸部影像学显示的叶段基本符合。3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发现病灶并进行取材。4对镜下无异常改变患者应用影像学定位或在X线透视下可进行病灶盲检和刷检取材。5经活检病理诊断为肺结核44例,占64.7%;经刷检细菌学检查诊断为肺结核24例,占35.3%。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在确诊肺结核,减少误诊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对临床可疑肺结核,但痰菌阴性;咯血原因不明者;肺不张原因不明者;诊断为肺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及胸部影像学检查酷似肺癌者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七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7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67例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胸、肺部病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小肿块、小片状浸润、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小结节等)患者均先进行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对于无阳性结果且病灶位于肺门、内或中带的155例患者行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枪术;对于病灶位于中、外带且与胸壁不连接的95例患者行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病灶紧贴胸壁的10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可疑中央气道病变的59例患者行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对于纵隔或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的67例患者行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EBUS-TBNA);对于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小结节的23例患者行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结果 诊断阳性率超细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25.3%(118/467),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为67.7%(105/155),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为66.3%(63/95);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67.6%(69/102),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35.3%(18/51),EBUS-TBNA为77.6%(52/67),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为52.2%(12/23).7种方法总的诊断阳性率为93.6%(437/467),≤Ⅱ期肺癌(原位癌3例,Ⅰ a期84例,Ⅰ b期63例,Ⅱ a期65例,Ⅱ b期44例)诊断率达82.7%(259/313).结论 联合应用7种肺脏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技术对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22例支气管内膜活检组织进行结核分支杆菌DNA检测,并与病理检查、刷检涂片、支气管镜检后痰涂片结果比较。对照为2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结果:22例EBTB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刷检涂片、支气管镜检“漱惹”后痰涂片及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8%、27%和64%,后者与前三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22例支气管肺癌患者结核分支杆菌DNA的NPCR均阴性。结论:巢式PCR技术有利于EBTB患者的诊断,尤其对胸片(或CT)正常、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活检组织未发现结核特异性病理变化者。  相似文献   

17.
李风刚  刘舒萍 《医学综述》2012,(22):3856-3857
目的评价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检查在肺部肿块或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后须行支气管镜检查的38例患者应用AFB采用多种取材方法测定的诊断阳性结果与43例应用白光支气管镜(WLB)采用同样取材方法检测的诊断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应用AFB钳取活检、针吸、刷检和灌洗后,共同明确诊断33例,综合诊断阳性率为86.8%,刷检、灌洗与联合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AFB使钳取、针吸、联合诊断阳性率较应用WLB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FB通过钳取活检、刷检、针吸及灌洗多种取材联合应用的方法,使检出肺癌的综合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表明AFB对肺癌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p53突变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肺癌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并以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法检测BALF细胞p53的第5、6、7、8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在最终确诊的68例肺癌患者中,纤支镜检查诊断肺癌49例,p53突变检测发现37例,纤支镜检查与检测BALF中细胞p53突变联合的方法共同检出61例肺癌患者,阳性率高达89.7%,较单独纤支镜检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SSCP法检测BALF中p53突变可弥补纤支镜检查的不足,有助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确诊为肺癌的2 168 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部位、镜下表现、取材方法等特点。结果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4.8 颐1,60~69 岁为发病年龄高峰。鳞癌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占44.56%),其次为腺癌(占25.92%)和小细胞癌(占18.27%)。男性鳞癌发病率最高(占50.61%),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占56.18%)。钳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针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60%、49.37%、18.24%和62.65%,钳检联合刷检阳性率为89.06%。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发病不同,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别。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和提高活检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率,早期诊断肺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