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力  李朝阳  吴冬  敖杰  周伟  李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78-18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经路。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81例,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观察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占80%,位于内侧者占20%;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692(±0.023)cm;其中男性颈内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285°(±0.865°)。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自 1997年以来 ,我们为 12 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于胸锁乳突肌三角区行右颈内静脉穿刺 ,成功率达97% ,且无任何并发症。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心内直视术患者 12 6例 ,年龄 8~ 52岁。均采用全麻下气管内插管。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2mg/kg加东莨菪碱 0 .3mg、吗啡 0 .2mg/kg ,常规诱导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 操作步骤病人仰卧于可调体位的操作台上 ,提供充分照明。保持病人头部近中立位 (右转 4 0°) ,肩下垫一薄枕 ,取头低 15°~ 2 0° ;操作者立于病人头顶部 ,用左手大拇指触摸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锁骨上缘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安全,适合于危急情况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手术或急症病人180例,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处穿刺;Ⅱ组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靠近锁骨上切迹1 cm处穿刺;Ⅲ组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穿刺。结果 I组试穿刺的1次成功率和穿刺置管的总成功率可达96.6%和98.3%,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结论经胸锁乳突肌锁骨支后缘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改良及116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探索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良.方法 36例患者采用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缘下方2cm偏内1cm,向胸锁关节后上角穿刺;80例患者根据患者锁骨与肋骨的间隙,胸廓的前后径选择锁骨中点下方2cm左右偏内或外1cm,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区域、颈总动脉内侧穿刺,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经典方法单针道穿刺置管20(36)例,成功率为55.6%,改进后单针道穿刺置管成功63(80)例,成功率为为78.8%,单针道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8.9%、98.8%;经典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38.5±6.2)min,改进后为(26. 3±5.6)min;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19.4%,改进后为7.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较充分考虑了胸廓的变异及颈部血管的走向差异,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穿刺291例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玉兰 《右江医学》2004,32(4):376-376
我科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4年 2月 ,对 2 91例危重病人、肿瘤手术化疗病人、禁食或不能进食需长期补液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现将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 91例患者中男 171例 ,女 12 0例 ,年龄 17~ 86岁 ,其中癌症手术患者 2 2 0例 ,脑外伤、创伤性休克 36例 ,输液困难者 35例。2 .穿刺部位[1] 及方法 右颈内静脉穿刺部位取胸锁乳突肌中点外侧缘或稍上方 ,也可以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动脉搏动的外侧为穿刺点。穿刺方法 :采用头低肩高仰卧位 ,头转向左侧 ,显露胸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与经颈内静脉置入双腔管在置管时及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310例经锁骨下静脉与260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采取对照法观察两种置管途径在置管时及留置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等。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1%,颈内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90%,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33·5±10·2)天,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8±9·7)天;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6%,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立颈内静脉通路。方法 :1 999年 4月前 ,我们采用颈内静脉中路置管 2 1 4例 ,患者仰卧位 ,肩下垫一小枕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肉缘 ,喉结水平扪及动脉搏动后向外侧约 0 .5 cm处进针 ,对准同侧乳房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成功后置入 Quinton1 1 .5 Fr× 1 9.5 cm双腔导管 ;此后采用颈内静脉下路置管 32例 ,患者取枕仰卧位(心衰者取半卧位 1 4例 ,坐位 1例 ) ,头偏向对侧 ,取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上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为穿刺点 ,沿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穿刺 ,与皮肤呈 45度角 ,穿刺…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9.
向志碧  鲁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4-11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操作及肿瘤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针从锁骨中点至中外1/3点锁骨下1~2cm范围内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内上缘,针干与胸壁里15°~30°进针,回抽到静脉血后置入硅管,固定。结果:482例中穿刺成功率98.9%,平均留置导管时间5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安全,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骨上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手术1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内侧0·3~0·5cm,锁骨上约0·5cm,穿刺针针体与冠状面呈向前10°~15°,与矢状面呈40°~50°,针尖指向锁骨内1/3段中点。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3·7%,首次穿刺成功率68·7%,进针深度(1·20±0·22)cm,全部顺利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无气胸、无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1996~1999年,我科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78例,使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提高治疗及监测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5例,女32例;年龄22~76岁。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98.2%;置管时间7~21天。并发气胸1例,胸导管损伤1例,导管栓塞5例。 1.2 材料准备 静脉穿刺包,静脉导管,肝素盐水(0.9%生理盐水500 ml加入50%肝素),无菌透明胶膜。 1.3 穿刺点选择 选择颈部中路,由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上缘构成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形顶点穿刺。 2 护理 2.1 穿刺护理 常取中路进针,边进针边回抽,并保持一定的负压,抽到静脉血、血流很通畅时,固定穿刺针的位置。经穿刺针插入引导钢丝,一般约15 cm,退出穿刺针。从引导钢丝尾插入扩张管,按一个方向旋转,将扩张管旋入血管后,左手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并拔除扩张管,将导管顺利导钢丝置入血管中,边插导管边退出引导钢丝,一般导管插入深度为13~15 cm,将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接导管尾端,抽吸回血后,连接静脉输液或用肝素盐水向管内注入2~3 ml,锁定卡板,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备用。将导管外翼小孔与皮肤缝合固定,用碘酒、乙醇再次消毒导管入口处皮肤及缝针处,用无菌透明胶膜固定即可。  相似文献   

12.
我科 1999~ 2 0 0 1年对 72例老年肿瘤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给药的方法 ,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和损伤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性 6 1例 ,女性 11例 ;年龄 5 0~86岁 ,平均 6 4岁。穿刺部位 :右锁骨上静脉 6 8例 ,左锁骨上静脉 1例 ,右锁骨下静脉 3例。留置时间 :5~ 135天 ,平均 72天。1.2 材料 :使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静脉管 ,穿刺使用其配给的 16G穿刺针 ,导引钢丝及扩张管。1.3 方法 :锁骨上静脉穿刺以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为穿刺点 ,穿刺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颈内静脉穿刺有前路、中路和后路三条途径,通常多以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多见,但定位较低,成功率低和易发生并发症。我院至1995年起根据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采取高定位胸锁乳突肌下端胸骨肌头和锁骨肌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一个三角形的顶端处约离锁骨上缘3横指处为穿刺点,成功的进行6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提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80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13例(76.1%),二次成功42例(15.0%),总穿刺成功率(91.1%),留管3~48d,平均(13.8±7.6)d;失败10例(3.6%)。穿刺置管引起并发症15例(5.4%),其中误入颈内静脉6例,气胸4例,误穿锁骨下动脉3例,穿刺点血肿2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管时间长、便于护理,但必须熟悉解剖结构、严格无菌操作并掌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危重症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为临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102例输液港植入术患者分为A组(颈内入路组)与B组(锁骨下入路组),两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局部麻醉后穿刺植入输液港,A组取右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躯体冠状面方向10~ 15°,与矢状面35 ~45°,与锁骨成10~15°,针尖指向气管或对侧的锁骨;B组取右侧锁骨外1/3距锁骨下3 cm为穿刺点,穿刺针贴锁骨下缘指向胸骨上窝.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动脉损伤、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93%)高于B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高于A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内静脉入路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法置管。改进组改变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将原穿刺方法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改进为锁骨下缘内侧3/5与外侧1/5之间交界处;将原进针角度30°~40°,穿刺成功后与皮肤成角30°改为<15°,进入锁骨后针栓下压使针头向上紧贴锁骨进针。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无1例出现气胸,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改良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 1cm,并偏外侧 1cm,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 1cm处 ,紧贴锁骨进针行针 ,置管深度为 12~ 15 cm。结果 :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患者共 2 15 8例 ,穿刺总成功 2 138例 ,占 99.0 7% ,穿刺失败 2 0例 ,占 0 .93% ,失败原因包括上胸部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 3d,最长 15 6 d。本组并发症共 30例 ,占 1.39% ,包括气胸、误入动脉、误入淋巴管、局部出血、上肢肿胀、心慌气急、耳…  相似文献   

19.
刘碧坚  张万君  蔡宇 《吉林医学》2012,33(2):252-25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对比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组一次成功置管54例,成功率91.5%,锁骨下静脉组一次成功62例,成功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导管留置时间(37.2±5.3)d,锁骨下静脉组(52.5±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血栓5例,颈内静脉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静脉置管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操作中都应熟练掌握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3年10月以来采用中位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CVP)100例,配合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解剖与方法应用解剖:颈内静脉从颅底穿出,进入颈血管鞘内。其上段在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内动脉的后外侧;中段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所形成三角之顶端,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段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在胸锁关节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再与左头臂静脉汇合,组成上腔静脉,它位于胸骨柄-体关节的右侧,相当于第二肋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