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结扎治疗远期疗效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作者多年采用内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L ) ,研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住院肝硬化合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10 5例 ,在出血后 72 h或无出血时择期行 EVL .结扎后分别在 4wk,6 m o,1和 2 a进行追踪及胃镜随访复查 . 4wk内结果作为近期疗效判断 ;6 m o以上结果作为远期疗效评价 .结果 静脉曲张近期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80 %和 86 % . 6 mo后共随访到 75例 ,其远期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5 1%和 77% ,与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近期与远期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无显著变化 (P>0 .0 5 ) .结论  EVL近期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但远期疗效并非乐观 ,常需重复行 EVL 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套扎术(EVL)后联合奥曲肽对预防近期再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对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予以内镜套扎术治疗后,21例使用奥曲肽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另21例未使用奥曲肽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初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EVL治疗后,观察组近期再出血发生率为9.5%,对照组近期再出血发生率为9.5%,两组近期再出血发生率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老年患者行EVL+PSE术,比较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外周血象与术前的差异和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11例、消失2例,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为9.5%;19例追踪观察2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3例、中度9例、轻度7例,再出血4例,再出血率为21.1%;5例追踪观察4年,食管静脉曲张重度2例、中度2例、轻度1例,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为40%.术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结论:EVL+PSE术能有效地治疗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发生,可作为治疗老年人食管静脉曲张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胜炳  汪福群  崔毅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8):934-935,943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对预防近期再出血的有效性。方法总结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因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174例,予内镜套扎治疗后,将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病例设为观察组(68例),未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病例设为对照组(106例),比较两组近期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17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套扎治疗后,观察组近期再出血率为22.06%,高于对照组近期再出血率(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VL预防再出血疗效较好,EVL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对预防近期再出血无优势,且生长抑素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对轻症病例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5.
农兵  梁列新  梁增文 《广西医学》2006,28(5):663-664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住院的各类肝硬化患者20例,其中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7例,伴休克3例;首次出血2例,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18例,术前出血1~6次.电子胃镜下采用多环结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1次结扎4至6环,2周至3周后行第2次结扎术治疗9例,其中再行第3次结扎术治疗3例,共治疗32例次.结果本组病人结扎次数1~3(平均1.6)次;术中均无出血;7例因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而行结扎术治疗后72 h内无活动性出血现象;术后大多仅有轻度胸骨后不适;末次结扎后3周左右复查胃镜,10例曲张静脉根治(50%),4例曲张程度有Ⅲ度变为Ⅰ度(20%),Ⅲ度静脉曲张变为Ⅱ度1例(5%).1例1次结扎后10 d再出血,经2次结扎后未发生出血.1例第2次治疗后3周再出血,经胃镜检查食管静脉基本消失,为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结论EVL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静脉曲张出血和消除曲张静脉,并发症少,是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216例接受EVL的患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是否患肝病、有无分流、断流及脾切除术史,结合入院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VL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10.18%,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血栓、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L术前应采用积极治疗措施以减少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住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首次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治疗的178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为出血组(n=13)和未出血组(n=165)。收集可能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EVL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t=-3.064)、凝血酶原时间(t=5.547)、白蛋白(t=-6.080)、总胆红素(t=7.703)、Child-Pugh评分(t=3.011)、Child-Pugh分级(χ2=17.4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比值比(OR)=1.536,95%可信区间(95%CI)=1.264-1.867]、Child-Pugh评分[OR=1.127,95%CI=1.049-1.210]为首次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Child-Pugh评分是首次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EVL术前应纠正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补充白蛋白,从而降低EVL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56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对565例食管静脉曲出血(EVB)患者进行内镜介入治疗。结果EV消失者为186例(32.9%),EV减轻379例,(67.1%),无效者为0。近期再出血者43例(7.6%),9例(1.6%)因发生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远期出血者54例(9.6%),其中21例(3.7%)死于再出血。结论EVL是减轻或消除曲张的食管静脉,防止EVB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套圈脱落时如果护理不当可诱发大出血而死亡,术前作好疗效的预测分析。患者肝功能状态,静脉曲张程度,套扎的手法,急诊或择期套扎以及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均对近期和远期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化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采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 (EVS) ,采用大剂量 1 %乙氧硬化醇 (德国 )血管内注射 ,同时与 50例内镜下结扎法 (EVL)进行比较 ,结果 :EVS组 :急症止血成功率 1 0 0 % ,静脉曲张消失率 96 7%。,再出血率 1 0 % ,静脉曲张复发率 1 3 3 % ,EVS组各项分别为 :96 %、64 %、1 2 %、44 % ,两组急症止血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静脉曲张消失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再出血率无显著 (P >0 0 5) ,静脉曲张复发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研究提示 :EVS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EVL组 ,二者急症止血成功率均高 ,再出血率EVS组较EVL组无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丁建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8-1109
目的总结急诊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状态下行EVL治疗的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EVL止血成功125例(99.2%),近期出血1例。死亡2例,1例为肝癌患者2月前在外院行硬化剂治疗,急诊止血未成功而死亡;另1例术后第7天进食后诱发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5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骨后不适或牵扯痛,未作特殊处理,3~7 d后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抑酸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锦林  吴俊超 《四川医学》2002,23(4):380-38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种较新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 EVL后抑酸剂应用尚未见报道。笔者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进行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的 95例患者术后抑酸剂应用进行了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随访观察术后 2月内近期再出血发生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 B超或 CT证实为肝硬化 ,胃镜证实食管静脉曲张 ;排除合并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溃疡等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其他病因的患者。其中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7月中首次行 EVL且术后未…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序贯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序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 2 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在急性出血期行紧急内镜或半紧急内镜检查 ,先实施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 ,4~ 5天后 ,用 5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术 ,此后每间隔 1周左右再进行 1次 ,直至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结果  2 2例患者 ,经 2~ 3次套扎和硬化治疗后 ,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止血率达 95 5 % (2 1/ 2 2 ) ,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达 10 0 % (2 2 / 2 2 ) ,早期出血发生率 4 5 % (1/ 2 2 ) ,无食管穿孔、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硬化序贯治疗 ,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急诊止血率高、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高、并发症少、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食管静脉曲张,容易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现已成为预防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的主要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主要就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预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进展,以及EVL后再出血因素及围术期护理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防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再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中44例EVL术后心用法莫替丁.24例未用法莫替丁。结果应用法莫替丁组再出血率9.1%,未用法莫替丁再出血率35.0%。结论EVL术后应用抑酸剂是防治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近期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实施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对肝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EVL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分别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肝功能结果,比较肝功能的变化;再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分析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A级、B级、C级三组患者套扎后肝功能中的ALT,AST,T-Bil,D-Bil较前无显著变化(P>0.05)。共有13例患者EVL后出血,出血率为9.4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EVL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病程、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为EVL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快速结扎术后 (EVL)早期再发出血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 84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进行择期内镜下结扎 ,结扎后口服磷酸铝、凝血酶 ,静脉滴注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结果 并发早期再发大出血 7例 ,占 8.3 3 % ,发生于术后第 6~ 16天 ,出血死亡 1例。结论 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发大出血的原因是被结扎的曲张静脉坏死脱落 ,尚未形成有效的继发性血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EVL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EVL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术(EVL)患者凝血功能与营养指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科行EVL术的15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各指标对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EVL术,短期止血成功率达100%,随访表明有15例(9.9%)患者在EVL术后6周内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15.3d(4~36d)。再出血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为C级、门静脉血栓、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EVL术的总套扎环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总胆红素等显著高于无再出血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评分显著低于无再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血栓、PT、PNI评分是患者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后注射奥曲肽预防曲张静脉早期再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伴活动性出血或具有最近出血征象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单一治疗组4 2例,奥曲肽和套扎联合治疗组4 2例(奥曲肽50 μg静脉注射,随后2 5μg/h静脉点滴3d)。结果:30d内单一治疗组发生再出血1 7例,其中1 6例发生在4 8h内,再出血率为1 7/42 ( 4 0 % ) ,联合治疗组发生再出血4例,均在4 8h内,再出血率为1 0 % ( 4 /42 ) (P <0 . 0 5)。结论:奥曲肽可以显著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联合EVL术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栓塞术联合EVL术(EVL术54次,其中4例患者为再次结扎)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53次结扎术后7 d发生再出血1例,再次行EVL术,成功止血,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完善的护理是保证EVL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2年12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单纯EVL治疗患者320例的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合并症、是否患肝癌、相关手术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胃镜结果等因素对术后早期再出血发生率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量至大量腹水(OR=60.21,95%CI 10.10~415.35,P<0.01)、结扎点数(OR=16.28,95%CI 5.05~76.28,P<0.01)、静脉曲张程度(OR=14.96,95%CI 3.84~77.49,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PT)>18 s(OR=12.26,95%CI 1.85~67.65,P<0.05)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予积极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