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简称OPLL)在临床上不是多见病,但它可引起颈椎椎管狭窄,常可导致高位颈脊髓损害,发生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痪。人们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认识较... 相似文献
2.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cervical spine,OPLL)是指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的一组神经功能损伤症候群,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罕见的板层骨沉积病理过程,可导致脊髓受压。虽然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还很不清楚。无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神经根病或脊髓病患者应考虑手术减压,虽然手术可以对神经、脊髓进行减压,减缓OPLL进展,但也有可能导致硬脊膜撕裂、神经损伤、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等相关并发症,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困扰医师的难题,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OPLL的形态和大小以及位置对选择手术入路和技术有重要意义,而神经功能、影像学分型等也可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关于颈椎OPLL治疗仍需深入研究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本文分析关于OPLL的病因、历史、表现和管理的现有文献,进一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OPLL,并为OPLL患者的治疗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率低,发病部位以颈椎部韧带为最多。因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治。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颈前路减压,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方法:29例后纵韧化症,连续型19例,混合型7例,阶段型3例,经颈前路环锯加微型钻方法切除骨化后纵韧带(21例)或使骨化韧带漂浮(8例),年龄48-69岁,平均54岁,随访3-5年半,平均3年8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2-11分,平均5.76分。术后2周平均9.60分,术后1年平均13.32分;漂浮法组改善率达72.26%;切除组改善率达75.68%,平均改善率达74.68%,结论:颈前路手术可切除或漂浮骨化组织,达到减压、植骨稳定的目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对OPL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阅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T片100例,观察分析骨化块的长度、厚度和形态,测量椎管矢径和椎管矢径狭窄率。结果骨化块形态有条形、桥形、类圆形、平台形、菜花形等。它们可呈连续状、分节状。骨化平均厚度4.51mm,椎管矢径狭窄率11.0%-61.5%,椎管狭窄率〉36%,均有较明显的症状。结论对OPLL的诊断,CT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在显微镜下的颈椎前路手术,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27例中23例获1年~4年(平均2.2年)随访,按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9例;改进2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颈椎前路去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使脊髓获充分减压,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6例报告王亦进周世军张献忠*李中宇(附属医院骨科261031*寿光市人民医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简称OPLL)病因尚不明确,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国内学者80年代开始报道此种病变,随着CT的广泛应用,OPLL得以及时诊断和... 相似文献
1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简称OPLL)是一种地域性的颈椎常见疾病,在东南亚地区较为多见,日本发病率更高,因而曾被称为“日本病”。国内董方春于1980年首先报道了此病,以后国内出现了一少此病的报道,如周方等报道1987年9月~1993年11月,仅北医三院就收冶318例OPLL病人。 相似文献
13.
1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I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年,平均改善率75.8%,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对于3个节段以下的节段性OPLL适合 相似文献
15.
报道OPLL33例并经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表明,OPLL病因迄今未明,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上各有其价值。治疗效果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认为后路“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是治疗OPLL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病率,分析该疾病的患病规律及患病特点。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大庆地区健康人群1 963例进行颈椎正侧位像检查,记录受检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大庆居住年限。分析患病率及好发部位、患病特点、患病人员年龄和性别对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患病率为1.7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11%;女性患病率为1.45%。男女比例为1.46∶1。好发部位颈2~5。多为"间断型"发病。结论大庆地区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高发地区。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本院 1987~ 1998年收治的 4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按照日本颈椎神经外科等级评分法 ,颈前路减压组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 72 % ,而颈后路减压组术后改善率为 43%。完全治愈 16例 ,其中前路减压组 15例 ,后路减压组 1例。结论 :前路减压治疗颈椎OPLL比后路减压治疗疗效佳。但对不适合前路减压治疗病例 ,后路减压治疗仍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