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笔者对120例脑卒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120例有心理问题的脑卒中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有效改善,无1例意外发生。因此,心理护理介入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偏瘫是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功能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脑卒中早期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同时,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可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贾东梅 《吉林医学》2010,31(10):1395-1397
<正>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相互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为治疗和康复提供最佳的心理环境[1]。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除可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残疾外,还具有一定的精神病状,其中焦虑和压力较为强烈。脑卒中后精神因素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为使患者在精神放松下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以解除焦虑及压力源。1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38~91岁。其中脑梗塞47例,脑出血23例,左侧偏瘫39例,右侧偏瘫3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心理。2护理心理应激对不同个体有着不同影响,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应激变化应采取各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使患者能够舒适、无痛苦和有尊严的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此时,应将临终患者家属的需要置于临终患者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心理护理给患者家属以有力地支持、照顾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正确地面对现实,顺利渡过居丧期,尽快恢复自己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年龄≤45岁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功能训练,从而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全面康复,减轻或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程度,使之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方法在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去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结果调动起患者自身内在的力量,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患者心理需要的满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73-873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因其致残率高达70%-80%,部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故发生脑卒中后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的情绪,现就心理护理特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张桦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76-76,78
目的:对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有关因素,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方法:以抑郁自评量表和脑超慢波检测(ET)动态反映脑神经的变化与抑郁症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2.8%.其发生与性格、病程、肌力、卒中部位、年龄、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内神经介质的动态变化有关。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才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81-118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对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谈话法和观察法调查64例脑卒中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结果:通过对64例脑卒中患者的心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较高,其次为恐惧心理、强迫心理和依赖心理过强等,据此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论:脑卒中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加强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约有 9.3%的脑卒中患者有失语症( 1) 。常影响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其心理因素在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2 ) 。本文分析了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心理变化 ,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心理治疗。1 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失语患者 4 7例 ,临床诊断脑梗死 31例 ,脑出血 1 6例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文化程度小学至大学不等 ,年龄 4 3~ 82岁 ,病前均无智力障碍 ,言语正常 ,病后无意识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 2 4例和一般护理组 2 3例 ,两组间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及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心理分…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其心理变化、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对108例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康复全过程实施康复心理护理,患者、家属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梗塞和高血压。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头号杀手。此类病人的日常生活往往不能自理,因此,病人不仅需要精心的临床护理,更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丹  王艳华  王丽萍 《吉林医学》2010,(25):4285-4285
<正>老年;;脑卒中;;心理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脑卒中患者在卒中突然发生后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面对许多心理、社会问题,且卒中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1临床资料本组138例患者中,男98例,女40例,年龄49~85岁,平均67岁。主要为老年患者,且大部分是已婚有子女者,职业以退休工人及干部居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全面康复,减轻或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程度,使之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方法在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去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结果调动起患者自身内在的力量,放松心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患者心理需要的满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何芝兰 《吉林医学》2010,(25):4394-439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心理护理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配合心理护理。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i-Meyer(FMA)、简式Bather指数(MBI)于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及脑卒中后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护理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后护理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介入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抑郁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患者的护理:一、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好生活护理。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抑郁的信心。三、减少危险因素,防止患者自杀。四、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五、家庭和社会的关怀支持因素。六、做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