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配本草》由清·严西亭、施澹宁、洪缉共同编纂 ,是一部对单味中药及药物间配伍都很有研究的本草学专著。笔者从事中药工作2 0余年 ,常以《得配本草》指导实际工作 ,收效良好 ,今对其学术特色 ,作如下探讨。1 药有归经 配伍显效《得配本草》突出药物的归经 ,但更强调药物的配伍运用 ,“得一药而配数药 ,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 ,数病仍一药之效”,以尽显药物的功效。书中所论常别具特色 ,切合临床 ,读后对药物的认识则更深刻、全面。如书中论黄芪 :甘微温 ,入手太阴经 ,兼入足太阴气分 ,助气补血 ,固腠理 ,益脾胃 ,托疮疡 ,…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功效-应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历代医家均强调"药性互参"、"性效结合",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的学术思想。单味中药大多具有多种功效,每种功效都与药物本身的药性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单味中药的多种功效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笔者从"药性互参"分析中药的多种功效,从"性效结合"分析中药的基本功效,最后得出结论,药物的多种功效都是建立在基本功效基础之上的。由此可以帮助医者更好的认识中药,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李成华  薛长松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9):1596-1600
总结人参药性成因及单味药药性研究的意义,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草学研究,考证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对于中药人参药理药性与功效应用的论述,从“单味药药性成因假说”角度,辨析单味药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单味药人参药性成因。人参药性历史变化过程是中医学具体理论流派指导下的不同流派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过程,是中药临床功效与临床用药倾向影响中药单味药药性形成过程的具体实例。单味药人参的复杂药性成因体现了中药单味药药性理论与药性实践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中药配伍中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和规律,认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和直接的有:一、药物环境。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其功效的发挥受到配伍的药物所形成的药物环境的影响。二、剂量环境。配伍中不单只考虑到其单味药物的剂量,更要注意各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三、机体状态。因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机体的状态常常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发挥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十一味金色丸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赤巴病的核心组成成分,为组方配伍优化和临床应用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中华本草》《中华藏本草》《藏药晶镜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整理出十一味金色丸中11味药的味、性、效和入方率,分析配伍特点;整理含有相同药材的42首常用藏药方剂,统计单味药的使用频数和药对的配伍频数。结果:11味药的药味配伍主苦、甘,药性主凉、糙,单味药味苦性凉者居多,功效以主治清热、“赤巴”型疾病居多;三化味中苦占51.1%、甘占33.3%、酸占15.6%,化味苦主治“培赤”性疾病,符合《四部医典》中苦、甘两味治疗赤巴病的论述。结论:藏药诸多复方中使用了十一味金色丸中的药对,且以诃子-波棱瓜子使用频数最高,为十一味金色丸的核心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单味中药功效发挥的环境因素。方法:从地域、温度、品种、南北医家用药等诸方面浅谈生态环境对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结论:分析认为生态环境是控制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之一,品种以及产地决定了单味中药的不同偏性,即质不同则性不同,从而影响其"体",则其"用"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朱琳  沈涛 《光明中医》2015,30(2):260-261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中各药物的用量是影响方剂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其功效的关键因素。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由于中药在组方用药上有着特殊的复杂性,因此导致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单味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单味中药作用因量而异、复方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致使效用改变、按固定比例等四个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在同一方剂中应用并产生相应的功用,而同一药对在方剂中用量不同所产生的功用也有差异。本文以桂枝、白芍药对为例,探讨该药对因药物配伍用量的变化而起到不同的主治功效,为进一步阐释方剂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分析了传统及现代的中药复方功效研究思路与探讨方法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立足中医原创思维,从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方能揭示中药复方的功效。复方的配伍不仅是"君臣佐使"和"药物七情"理论下的中药功效的配伍,也包括复方中药的药性配伍。药性中的气、味、归经的配伍才是中药复方配伍的核心,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思路不能偏离药性配伍。明确以药性配伍为复方功效研究的核心,寻求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中药复方功效研究上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藏药十一味金色丸组成药对的配伍特点及其治疗赤巴病的核心成分,为组方配伍优化和临床应用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整理、归纳、统计、总结。结果:查阅《四部医典》《晶珠本草》《中华本草》《中华藏本草》《藏药晶镜本草》等藏医药典籍,整理的1152个方剂中涉及502种藏药材,11味组成药材的使用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诃子、榜嘎、麝香、波棱瓜子、石榴子、渣驯膏、铁棒锤、角茴香、黑冰片、酸藤果、蔷薇花。筛重后有672个方剂,配伍频次在2%以上的药对有12对,结合单味药性味效,提出十一味金色丸的核心药对诃子-麝香、诃子-渣驯膏、诃子-波棱瓜子、诃子-榜嘎。结论:总结十一味金色丸组成药对的配伍频次与功效关系,为阐释该方剂的配伍规律、发展藏药配伍理论、促进药对的评价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治疗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依据临床遣药组方实际,在传统"七情"配伍理论,"君、臣、佐、使"制方原则基础上,提出"异类相制"的观点,探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作用。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主要通过不同性味、不同功效药物的合理配伍,以调其偏性、制其毒性,起到全面兼顾病情、增强药效、减轻或消除毒性的作用。"异类相制"配伍减毒的主要方式有寒热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可从毒性的物质基础、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效相关性等途径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对中药量效关系认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中药的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所共有的属性,又具有基于整体观的用药规则、基于七情和合配伍形成的非线性量效特点、基于量效改变而致配伍关系变化的多重疗效特点等中医药鲜明特征。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药对、方剂的量效关系的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将有可能从概念与科学内涵、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这将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赋予现代依据,为中医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基础,也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求单味中药功效发挥的环境因素.方法:从地域、温度、品种、南北医家用药等诸方面浅谈生态环境对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结论:分析认为生态环境是控制单味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之一,品种以及产地决定了单味中药的不同偏性,即质不同则性不同,从而影响其“体”,则其“用”必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叶俊玲  李罗德  晏子友 《河南中医》2011,31(10):1200-1202
中药抗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有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的研究,有单味非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的的研究,还有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有大黄、三七、丹参、桃仁等;单味非活血化瘀类中药有羊栖菜、苦参、青蒿、杜仲、绞股蓝;中药复方有肾衰泄浊汤、和络泄浊方、健脾益肾方、通络保肾复方、复方积雪草煎剂、黄芪当归合剂、温阳活血方、谊肾颗粒,中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是多靶位、多途径、多环节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研究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药多效是中药的普遍现象,然而中药在针对具体病症的复方中,并非是该中药的全部成分表达药效,而是部分成分显示出有效性,即定向功效成分。针对中药定向物质基础是什么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科学问题,提出辨识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的研究策略。该策略基于"方剂配伍"与"不同病症"或"多效"这两个前提,结合代谢组学与药物解析等关键技术,采用体内逆向分析和拆分配伍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中药在针对不同病证的不同方剂中,所显示出的定向功效成分,再进行药效验证。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实例进行说明,以期构建多效中药定向功效成分研究的方法体系,研究结果将从分子水平阐释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基于药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指明方向,为中成药生产和临床用药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为组分中药创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醋制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醋制法是一种以醋为辅料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传统理论认为醋与药物相须配伍炮制,可以引药入肝经,增强散瘀止痛、疏肝行气功效。自《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至今,中药醋制法相关文献多见于历代医方、本草典籍。笔者现就中药醋制有关历史文献及近年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由数种单味药配伍构成的统一整体,目前已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可分为全方研究与拆方研究法两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意量效关系,与化学成分研究也应相辅相成。以下就近年来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9.
方药功效发挥方向不仅受组成药物的影响,还受到配伍环境、用量多少、炮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全面掌握影响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以更好地发挥方药功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就影响方药功效发挥的因素略谈体会如下。1配伍环境配伍环境就是通过药物配伍,控制其功效往某个方面去发挥。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往往是由配伍环境决定的,略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伍禁忌历来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以"十八反"为代表,从安全性评价、毒效物质、毒理毒代、药物相互作用、毒性机制等方面,我国学者对中药配伍禁忌进行过大量研究,但是由于在研究思路、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持续深入,许多关键问题尚缺乏可靠结论,未在学科、行业内达成共识。基于"半娄贝蔹及攻乌"配伍禁忌毒效表征基础研究,发现配伍禁忌相关反药组合在功效发挥过程中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中药配伍禁忌"毒性"的主要表现。中药配伍禁忌的形成具有条件性,与其组成配比、剂量、配伍环境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病症条件是配伍禁忌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病症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毒效表征研究模式,为中药毒与效的整合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