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对比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和2%卡替洛尔滴眼液分别联合脉冲染料激光(595nm)治疗中低风险、浅表性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241例,随机分为噻吗洛尔联合激光治疗组123例,卡替洛尔联合激光治疗组11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噻吗洛尔联合激光组患儿在治疗后1、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中低风险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中低风险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16年12月至2020年11月共纳入218例患儿,其中试验组113例,对照组105例。试验组在治疗后1、3、6个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18.58%、55.75%、76.11%;对照组分别为18.10%、52.38%、72.38%。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的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良反应为湿疹和溃疡,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低于对照组9.52%(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影响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中低风险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但可减低湿疹和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和比较噻吗洛尔和卡替洛尔溶液外用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163例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分为噻吗洛尔组和卡替洛尔组,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或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滴于纱布湿敷于瘤体,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治疗4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噻吗洛尔组82例,平均瘤体厚度从治疗前(2.51±1.36)mm减至(1.54±1.55)mm,疗前后比较P<0.01.卡替洛尔组81例,瘤体厚度从(2.45±1.37)mm减至(2.00±1.41)mm,疗前后比较P<0.05.噻吗洛尔组治疗有效率81.71%,显著高于卡替洛尔组的46.91%,两组比较P<0.01.两组增生期瘤体治疗有效率均高于消退期(P<0.05).结论 噻吗洛尔溶液湿敷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方便且效果确切,增生期瘤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婴儿浅表性血管瘤应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1例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患儿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能够进一步提升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6例婴儿浅表性血管瘤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使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每3周1次,共治疗1~6次。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滴于纱布并湿敷于瘤体,每天2次,每次30分钟,治疗3个月。两组均在治疗第1、3、6个月时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3和6个月时的有效率(38.64%、77.27%和90.91%)均分别高于对照组(19.23%、55.77%和73.0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色素脱失率分别为2.27%和13.46%,湿疹发生率分别为4.55%和21.15%,联合治疗组的色素脱失及湿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1、5.62,P值分别为0.048、0.018)。结论: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位置和治疗过程。观察头皮血管瘤的分布特点,了解年龄、血管瘤厚度、疗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位于头顶部的血管瘤比例最高(42.7%),其次为额部(36.4%)、颖部(14.6%),枕部的比例最低(6.3%)。治疗3月后的有效率为91.3%。治疗开始的年龄越小、血管瘤的厚度越薄、治疗疗程越长有效率越高(P<0.05)o不良反应轻微,仅有2例患儿出现局部刺激反应。结论:外用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
【摘要】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和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及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起始时间及剂量、疗程与停药指征、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和特殊人群治疗剂量、疗程以及外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应用具体方法等进行总结,希望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595 nm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治疗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婴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595 nm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6例浅表型婴儿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112例,年龄(3.8 ± 0.7)个月(范围24 d至1岁)。激光治疗间隔为5周,噻吗洛尔溶液每天外敷2次,每次30 min,瘤体基本消退时停止激光及噻吗洛尔治疗。分别于第5、10、15、30周每次治疗前,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随访至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析血管瘤面积和厚度与治疗时间、次数和VAS之间的关系。结果 156例患儿经5 ~ 30周治疗后,血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愈率为93.59%(146/156)。治疗第5、10、15、30周时,VAS分别为3.12 ± 0.23、4.45 ± 0.52、5.45 ± 0.71、7.59 ± 1.64。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血管瘤初始厚度 < 1 mm组、1 ~ 3 mm组和 > 3 mm组VAS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F = 189.35,P < 0.05),各个时间点不同厚度血管瘤组间VAS存在组间差异(F = 215.56,P < 0.05),其中血管瘤厚度 < 1 mm组VAS更高。< 1 mm组总治疗时间(2.71 ± 0.58个月)分别短于1 ~ 3 mm组(8.22 ± 0.67个月,P < 0.05)和 > 3 mm组(11.03 ± 0.72个月,P < 0.05)。血管瘤初始面积 < 3 cm2组、3 ~ 9 cm2组和 > 9 cm2组VAS亦有不同,且随治疗时间变化,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3组间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0.45,P < 0.01), < 3 cm2组治疗次数最少。不良反应轻微,且未发现心血管、呼吸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 595 nm染料激光联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治疗浅表型婴儿血管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瘤患儿130例,普萘洛尔2 mg/(kg·d),分3次口服,皮损表面外搽噻吗洛尔滴眼液适量,日4次,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8个月后随访,66例(49%)患者的瘤体缩小76%~100%,53例(42%)瘤体缩小51%~75%,10例(8%)瘤体缩小26%~50%,1例(1%)瘤体缩小2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剂量浅层X线联合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门诊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予SRT-100 TM放射治疗系统低剂量浅层X线照射,管电压50 KV,剂量150 cGy,1次/周,共3次,结束后外涂卡替洛尔滴眼液,随访1年。结果: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72例,其中显效56例,好转12例,进步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4.4%;不良反应仅两例患儿局部皮肤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浅层X线照射联合卡替洛尔滴眼液外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道益生菌对婴儿湿疹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97例人工喂养湿疹患儿,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8例,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连续6个月,有渗液时用0.1%盐酸小柴胡碱溶液湿敷,无渗液时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伴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少数严重者给氯雷他定糖浆口服;对照组49例,除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外,其余与干预组相同。每月通过门诊、电话或上门探视等方式观察记录湿疹病情,共6个月。结果 干预组湿疹发生率在第2个月为31.25%、第4个月27.08%、第6个月20.83%,发病程度逐渐减轻;对照组湿疹发生率第2个月为51.02%、第4个月51.02%、第6个月40.8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早期干预婴儿湿疹有效,发生率降低且病情程度减轻,为湿疹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科住院的50例婴幼儿血管瘤于心电监护下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个月,治疗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每月复查1次,并根据体重增减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至皮损消退后减量并停药。结果 50例患儿在用药后24h内即出现瘤体颜色变浅、质地变软或缩小。有效率为80%,其中Ⅰ级0例(差),Ⅱ级10例(中),Ⅲ级25例(好),Ⅳ级15例(优),用药时间延长,治疗效果越明显(P<0.05)。平均用药时间5个月(2~13个月),停药时间平均年龄8个月(5~27个月)。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时间平均9d(7~15d)。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可作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的婴儿血管瘤,治疗参数:3mm光斑,脉宽30-40ms,能量密度180-220J/cm2,DCD30/20/30ms,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次数1-7次不等,所有患儿均为浅表血管瘤的隆起性皮损。 结果:57例患儿皮损改善76%~100%,4例改善51%~75%。不良反应包括: 水疱20例 (32.79%),1天~10天修复;浅表瘢痕9例(14.75%);色素减退5例(8.20%);色素沉着4例(6.56%);毛发稀少或缺失3例(4.92%)。随访3个月时色素改变及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毛发改变无明显改善。结论: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有效,但不良反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用噻吗洛尔和激光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外用0.5%噻吗洛尔与85例PDL和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的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的疗效,瘤体连续2个月无继续改善停止治疗。结果: 噻吗洛尔组总有效率84.6%,激光组总有效率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平均治疗时间及瘤体消退76%~100%的时间分别为2.95±1.30和2.27±1.21个月,短于噻吗洛尔组的7.57±3.28和6.57±2.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婴幼儿浅表型血管瘤疗效相近,激光治疗较外用噻吗洛尔控制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浅表婴儿皮肤血管瘤(IH)皮损特点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77例未经任何治疗的浅表IH患儿,按照初诊时皮损分布特点分为散在分布组(A组)41例和融合分布组(B组)36例。两组均使用激光联合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每次激光治疗后1周开始外敷药水,瘤体基本消退时停止治疗。取入选病例皮损周边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16、20周,检测血红素 (EI) 值。治疗后每4周评价疗效、记录激光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21.95%,B组有效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治疗时间越长,两组有效率差异越明显。②A组平均激光治疗(1.54±0.81)次,B组平均激光治疗(2.89±1.2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1)。③治疗前B组 EI值(811.91±198.86)明显高于A组(676.14±158.14)及对照组(314.58±27.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5,P<0.01)。治疗16周后,A组 EI值已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EI值仍明显高于A组及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42,P<0.01)。结论:散在分布的浅表IH比融合分布的浅表IH激光治疗次数少,疗程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