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原气、三焦、别使的中医概念内涵本质出发,阐释《难经》“三焦者,原气之别使”的理论内涵,提出“以肾为本,取道三焦”的肾—三焦理论模型。其核心内容为:肾藏精、精化气、气游三焦和后天之气亦行三焦、反哺肾精的双向调节机制。基于肾—三焦理论模型,倡导临床上应重视肾与三焦同治,具体治疗手段为补肾以助三焦气化、疏泄三焦通行肾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作为肾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本身也是一种致病因素。“三焦-肺-脾-肾轴”作为人体重要的脏腑联系模式,在腹膜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腹膜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可分为水湿直接侵犯三焦、波及其他脏腑、病理产物内生三个阶段。本文提出温阳利水、逐瘀化痰、宣肺补肺、调运脾胃、填补肾精五法进行综合治疗,为腹膜透析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的防治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我国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治疗为主,复发转移是肺癌患者治疗失败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三焦膜性管道论认为三焦是人体器官的包膜、淋巴、间质组织等组成的膜性四通管状通道,上下流通连接心肺等五脏六腑,内外流通连接卫表肌腠皮肤筋骨,为气与水液运行的通道,具有调控水液和气机运行、气化产生护卫精微的作用。本文基于三焦膜性管道论,认为三焦膜性管道为肺癌复发转移的通道,三焦郁滞促进癌毒停滞,癌毒随痰饮瘀血停滞于三焦膜性管道中运行布散内伏,通过三焦膜性管道流于全身各处,从而形成机体各处的转移灶,并总结其基本病机为三焦郁滞、正虚伏毒,治疗以疏利三焦、扶正抗癌为原则,重在“通、化、调”,“通”即通畅三焦气机,“化”即恢复三焦气化功能,“调”即调理脏腑气血、解毒抑癌,为中医学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在治疗肿瘤相关积液和水肿方面认为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三焦的气化功能推动全身水液代谢,而阳气又推动三焦气化。病理条件下阳化气不足致三焦气化失司,阴成形太过致三焦水饮内生。以扶阳抑阴法通调三焦,在恢复三焦阳气周转的同时消除痰浊、水湿、瘀血等阴邪病理产物,澄清三焦水道使源流自清而畅达。  相似文献   

5.
刘佳诚    郝娜 《陕西中医》2022,(11):1592-1595
“水渍三焦”是基于“腹膜属于三焦范畴”,在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下提出的理论,旨在从中医角度解释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根本病机,为其防治提供思路。水渍三焦理论认为,腹膜透析作为肾替代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本身也是一种致病因素,透析液进出腹膜腔的过程,正如“水渍房屋,水退湿存”,水湿之邪侵犯三焦,引起三焦气化、转运水谷等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心、肺、脾、肾、胃、肠、膀胱等多重脏腑机能,兼之慢性肾衰竭患者多有脾肾虚损,故种种相关并发症由此产生。此外,提出腹膜微炎症状态或为“水渍三焦”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文章通过文献和实验研究,探讨温补肾阳方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文献研究基于"肾为元阳之本"的理论结合抑郁症特点,从理论、实验、临床找出文献依据,提出"肾阳不足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机制"。实验部分以分养和长期不可预知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观察温补肾阳方对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ocorticalaxis,HPA)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可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HPA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阳不足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温补肾阳法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7.
从三焦者,谓上中下也论述张仲景对三焦整体的认识。三焦概念是人体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张仲景以三焦为工具阐述人体的气化功能,提出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理观,三焦生理特性为气之终始三焦分部。疾病的病因、发病、发生发展均由三焦竭部(即气化失常致三焦阻竭,相互不通)产生。疾病的病因为外邪干忤经络;根本病机是三焦不归其位,上中下相逆。诊治疾病应审查表里,三焦别焉,即根据疾病的病位、病形、病势进行诊治。张仲景对三焦整体认识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为代表的秦汉医家对三焦认识基础上的综合和超越,丰富了三焦的概念,为后世医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三焦概念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但《黄帝内经》中关于三焦的解剖定位描述不甚详细且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历代医家对此也是莫衷一是,随着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众多学者及医家结合现代研究提出了诸如油膜论、管道论、淋巴系统、空间通道论等诸多观点,但均未形成统一概念。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提出三焦的"三腔"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9.
介绍温阳抗癌的思路和经验,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为阳虚阴结,因虚留积。秉承《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扶阳抑阴,促阳化气,温阳消积。临证施治可有温阳化痰祛湿、温阳清热解毒、温阳活血化瘀、温阳软坚散结、温阳调气解郁、温阳扶正补虚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景献教授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相关说,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外关。"三焦"针法旨在通过疏调三焦,以达元气、行宗气、化营卫、生血气,并通过燮理三焦、重调脾胃、调补下焦、先天后天同治,以达到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使人体气化功能生生不息,对延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卞尧尧  周春祥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92-3093
《内经》言三焦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三焦多有阐述,以探讨三焦"形质"为众。中医基础理论构建过程中受"象"思维的影响颇深,以"象"思维去探讨三焦,结合三焦"象"的多层次性,思考三焦之"形"。结合《伤寒论》"少阳为枢"的理论,从"枢"的角度分析三焦功能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三焦。  相似文献   

12.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形态多样、剧烈瘙痒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三焦气化失司,湿邪内生,复感风湿热邪是湿疹发病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气化功能贯穿本病始终。通调上焦在于宣利肺气、气行则湿化;通调中焦在于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通调下焦在于渗湿利水、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出。三仁汤并非局限于湿温病的治疗,病机属湿热阻遏三焦气机者通过随症加减可灵活运用。本文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三仁汤在治疗湿疹中的运用,通过宣畅三焦气机,清利湿热,气化则湿热邪自去,进而改善湿疹,以期为湿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凤;张伟 《中医杂志》2020,61(14):1238-1241
三焦气化失司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益气温阳贯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全过程。早期温阳散寒,通调三焦;中期舒畅气机,化痰祛瘀;晚期扶正培本,涤荡余邪。通调上焦在于宣肃肺气,通调中焦在于温运脾胃,通调下焦在于沉纳肾气。三焦气化畅通则气阳得以化生,瘀、痰、毒得以消散。  相似文献   

14.
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记载了“脏腑别通”理论,提出“肾与三焦相通”。而临床治疗肾脏病尤其水肿常用疏理三焦之法,但大多数是从三焦的功能来论述。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查阅及对现代医学的学习,从生理上的相互关联、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及临床治疗上的反映三方面,简述了“肾与三焦相通”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5.
"膏脂"由水谷化生,为津液精髓,"三焦气化"为膏脂主要运动形式,布散周身脏腑。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过剩即"脂凝、脂结",易助湿增痰。三焦乃膏脂生成、输布、消耗及排泄枢纽,脂代谢紊乱病位。分别从"脾、肾、痰、瘀"辨治脂代谢紊乱,均为对三焦气化失常中某一发病环节的侧重,可取得一定疗效;三焦气化失常则为对"脂凝、脂结"病理机制更为全面的概括,"通利三焦"最能综合涵盖从"脾、肾、痰、瘀"辨治,为调脂方法高度概括。三焦学说与脂肪组织及内分泌功能极其相似,参与调节糖、脂、能量代谢。中药治疗血脂异常已取得良好效果,病理生化作用得到证实,可减少内源性脂质合成,提高脂蛋白酶活性,调节脂类在体内代谢,促进脂质再分布和排泄,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降低胰岛素抵抗,抗脂质氧化损伤,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脂质排出,影响血脂相关基因表达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山楂、何首乌、决明子,均具有"通利"特性,反映通利三焦调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卫气作为人体主要的防御力量,其生成及运行关乎着痤疮的发生及预后。本文基于"卫出三焦"理论,从上、中、下三焦论治痤疮,上焦治宜清心泻火、疏风清肺,方选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枇杷清肺饮加减;中焦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方选茵陈蒿汤化裁;下焦治宜补肾固卫,方选二仙汤化裁,于阳中求阴,则阴平阳秘,气旺表实,邪不可犯,终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有关“咽塞”的条文,从“寒留三焦”理论论治咽塞,旨在把握张仲景论治咽塞的理论观念,为现代中医临床辨治咽塞相关疾病提供古籍文献依据。三焦与咽喉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寒留上、中、下三焦任意一处均可导致咽塞病证。根据寒邪所在病位、脏腑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寒留上焦(寒饮伤肺证、寒饮停于胸膈证),当辛温祛寒兼以温中化饮;寒居中焦(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当温中散寒,对于寒郁化火者,当清上温中;寒留下焦(寒伏于肾证、寒阻关元证),当通阳散寒兼以温中。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学“消渴目病”范畴,是消渴病变证,消渴病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与上、中、下三焦脏腑均有关联,尤以肾为关键。初起由于肾阴虚累及三焦脏腑,病久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俱虚。肾与三焦相通,目居高位,眼部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需要肾与三焦脏腑的相互协调。肾化元气助三焦气化,肾主水液,协同三焦决渎。肾阳蒸腾使气、血、津液经三焦流注周身,肾与三焦功能正常,气、血、津液生之有源,布之有向,行之有道,运行流畅,目有所养。反之,肾之阴阳失调必会影响三焦功能,使眼部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气虚、血瘀、水停,导致消渴目病的发生。因此确立以“滋阴补肾、疏利三焦”为消渴目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梳理了现有关于三焦形质的学术观点,基于陈潮祖教授“膜腠三焦”学说结合现代研究,提出三焦源于胚层间隙的假说,从胚层发源阐释三焦的形质与功能:三焦的实质是皮肤、分肉、胸腹、经隧、五官、脑等所有的膜结构以及由膜结构所构成的腔隙;三焦的位置不仅局限于胸腹部,而是伴随胚层发育遍布人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津、气...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属于“肺胀”范畴,多因久肺、脾、肾虚,痰浊潴留,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三焦通道中运行着元气和津液,三焦的通畅会直接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与慢阻肺的病机相符。结合现代研究发现、临床应用、古籍论著探析其机理,辨证论治慢阻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