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多节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累及3~14个脊髓节段。术前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直接切除全椎板5例,椎板回植复位13例,椎弓根钉棒固定7例;肿瘤全切除21例,部分切除4例;肿瘤整块切除2例,分块切除23例。术后随访时间18~140个月,平均70.8个月;未发现脊柱变形或畸形;术后术后12月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多节段脊髓肿瘤在显微镜下可获得完全切除,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合理的肿瘤分离技术及正常脊髓血管的保护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椎板复位与固定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远期脊柱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新的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临床分型,并根据术前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制定一期全切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依据新的“三分型”系统进行临床分型。Ⅰ型:肿瘤主体位于椎管内及椎间孔区,采取后入路半椎板术式;Ⅱ型:肿瘤涉及椎间孔内外,生长范围广,采取后入路个体化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式;Ⅲ型:肿瘤主体位于椎间孔外及肿瘤位于C1-2水平,采取侧方入路术式。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达到一期全切肿瘤的手术目标。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有无改善、有无肿瘤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等临床疗效,分析此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价值。结果 84例患者中,Ⅰ型10例,Ⅱ型40例,Ⅲ型34例,均达到一期全切目标,术中未发生椎动脉的损伤。术后病理诊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共70例(83.3%)。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Ⅰ级33例,Ⅱ级43例,Ⅲ级7例,Ⅳ级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43例患者疼痛及无力等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999-2005年共手术治疗儿童脊髓髓内胶质瘤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35例,Ⅲ级7例,Ⅳ级2例.早期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35例(67%),其中全切26例(74%),部分切除9例(26%);室管膜瘤15例(29%),均全部切除;节细胞瘤2例(4%),其中1例全切,1例部分切除.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损害症状者29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23例(44%);随访6个月-6年,38例恢复正常生活或学习,10例可自理生活,4例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儿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儿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中,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复发4例,其中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例,Ⅳ级2例;JOA评分改善率在67%~75%。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应用半椎板切除术有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1月症状明显改善21例,稳定3例,加重3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2例;按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71.4%),部分切除8例(22.9%),活检2例(5.7%)。术后病理示室管膜肿瘤14例,胶质瘤9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表皮样囊肿3例,转移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副神经节瘤1例,囊肿1例。相比于胶质瘤(全切除率33.3%),室管膜瘤全切率(78.6%)相对较高(P<0.05)。术后发生感染1例(2.9%),无脑脊液伤口漏,无外固定松动或脱落,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19例(54.3%),Ⅱ级8例(22.8%),Ⅲ级5例(14.3%),Ⅳ级3例(8.6%)。术后6个月,McCormick分级Ⅰ级15例(42.9%),Ⅱ级9例(25.7%),Ⅲ级6例(17.1%),Ⅳ级5例(14.3%)。手术前后McCormick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McCormick分级改善6例(室管膜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转移性腺癌...  相似文献   

7.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至2005年共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68岁(平均38.1岁),病程2个月~9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49例,Ⅲ级8例,Ⅳ级3例。早期42例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29例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9例(83%),大部分切除12例(17%)。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1例(72%),星形细胞瘤19例(27%),恶性小圆细胞瘤1例(1%)。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者40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31例(44%)。随访6个月~6年,52例(73.2%)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13例(18.3%)可自理生活,6例(8.5%)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者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者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5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26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均采用了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后正中入路13例,经前侧方入路12例,前后联合入路分期手术1例;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4~60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明显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大多数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能够经半椎板入路一期手术切除;与传统的全椎板手术方式相比,半椎板入路创伤较小,几乎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位于颈段2例,胸段6例,腰段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明确诊断,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中所见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按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Ⅴ级1例。随访7例,时间6~24个月,复发2例。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切除肿瘤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重建椎管后部骨性结构对切除椎管内肿瘤及维持脊椎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7~2009-07收治的5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施行棘突保留椎板成形切除肿瘤的效果及术后脊柱稳定性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3年,6例肿瘤复发,52例原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椎管结构完整,脊椎稳定性好。结论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在可最大限度的显露椎管内肿瘤方便切除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保持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有利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在袖套内切除偏一侧椎管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11例疑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袖套内人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全部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肿瘤为偏脊髓一侧骑跨椎间孔生长,形态为非明显哑铃彤,椎间孔扩大明显.肿瘤位于颈段者7例、胸段者2例、腰段者2例.结果 1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第4天即可下床活动,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发牛.结论 经扩大的椎间孔袖套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对椎旁肌及韧带的损伤与半椎板切除入路相同,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偏侧的骑跨椎间孔生长的非哑铃彤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4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脊膜瘤19例,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以女性多见,疼痛少见,多出现囊变,T2WI多为等信号;而神经鞘瘤以男性多见,多有疼痛表现,囊变较少,T2WI多为高信号。34例肿瘤均全切除;全椎板切除28例,半椎板切除6例。术后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和脊髓缺血病变。术后随访12个月,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T2WI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全椎板或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椎管内外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的肿瘤部位分为4型:椎间孔硬脊膜下型54例,椎旁椎间孔硬脊膜下型33例,椎旁椎间孔硬脊膜外型61例,广泛巨大型16例。其中经后正中入路131例,经侧方入路29例,经胸腔入路4例;广泛巨大型肿瘤术后均行脊柱内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55例,次全切除9例。病理检查显示:神经鞘瘤153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节细胞瘤和脊膜瘤各1例。术后并发轻度感染4例,脑脊液切口漏3例,颈部硬膜外局部积液1例。133例随访3.5个月~7年,平均29个月。恢复良好94例,无明显改善26例,加重13例。复查MRI131例,肿瘤复发6例。结论掌握微创手术技术,根据肿瘤分型,应用后正中入路或侧方入路多可一期全切除部分椎间孔硬脊膜下型、椎旁椎间孔硬脊膜下型或椎旁椎间孔硬脊膜外型肿瘤,且无需行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脊髓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本组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22例,Ⅱ级46例,Ⅲ级31例,Ⅳ级12例,Ⅴ级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未能全切除的47例均行放射治疗。结果脊髓胶质瘤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或活检22例。对105例行6~186个月随访,McCormick分级改善48例,无变化46例,加重8例,死亡3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胶质瘤,大多数病例可以做到次全切除或全切除,预后满意;不能全切除者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8例,胸椎1例,腰椎4例。肿瘤分期:Ⅲ期12例,Ⅳ期1例。采用联合入路(后正中入路+前外侧入路)8例,经后正中入路5例;均行半椎板切除。1例Ⅳ期病人切除肿瘤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病变节段。结果本组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性质:神经鞘瘤1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感觉麻木面积扩大5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8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可以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应用囊内分块切除技术可以减少对肿瘤邻近解剖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高位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神经鞘瘤病例资料,病变分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Ⅲa型3例,Ⅲb型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半椎板切除,未行椎管内固定融合。结果 13例病变均获全切除,出院时11例(84.6%)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2例单侧肢体轻微麻木。术后病理诊断均提示神经鞘瘤。平均随访1年,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亦未见脊柱畸形和失稳。结论颈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诊治的关键是早期手术治疗,术中半椎板切除,尽量保留后柱结构,无需行椎管内固定融合,极大减少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既能手术全切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又能维护和保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作者采用显微手术结合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9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硬膜外椎间孔内外沟通型49例,硬膜下椎间孔内外沟通型68例,椎旁巨大型12例.术中采用脊髓肌电或脊髓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脊神经功能.对肿瘤侵犯椎体、椎弓根或椎间关节严重影响到脊柱稳定性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相应节段椎体重建和(或)椎弓根固定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全切123例,近全切除6例;切除肿瘤后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手术47例,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体重建及固定融合术,44例行经椎弓根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术后病理:神经鞘瘤9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脊膜瘤9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畸胎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7例.术后2周原术前神经功能改善122例,症状同术前6例,加重1例.无手术感染、瘫痪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2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加重及复发病例.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死亡.结论 全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同时,行相应的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此类肿瘤、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4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椎管成形术。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2例,全部椎板予以复位。术后随访3个月~3年,改善10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根据McCormick脊髓神经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腰段椎管内10例、胸段椎管内1例、骶管内1例。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术后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无感染、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102个月,平均57.67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按McCormick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椎管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大多为良性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常难以正确诊断。手术全切肿瘤后大多预后较好,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颈段6例,颈胸交界区3例,胸段10例,腰段16例。35例中,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30例出院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术中熟练运用手术技巧以及肿瘤切除后行椎板复位,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