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 max及肌肉SUV max平均值(mSUV 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 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 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q值:6.76、12.63,均 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 q=5.79, 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 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χ2=5.41, 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χ2=37.81, 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 max:3.65±1.83和2.38±1.27;t=2.13, P=0.039)。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7例经托法替布治疗的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蛋白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例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应用托法替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表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索相关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的36例患者,总结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7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50(30~64)岁,病程3(1~36)个月,随访时间12(1~35)个月。7例中有4例既往曾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为初治患者。1例死亡,6例病情稳定,维持治疗。1例患者在使用托法替布后的第18个月出现真菌感染。国内外报道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共3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表现均有改善,应用托法替布后9例(25%)发生机会性感染。结论 托法替布治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ILD的疗效显著,但在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损害的临床与CT表现特征.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的16例MPA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11例MPA肺损害者有咯血或血痰,8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症状者均被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肾脏、心血管及内分泌等其他多器官受损表现.(2)实验室检查结果:16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阳性,14例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3)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有肺间质性改变,其中15例以间质性病变为主,1例以实质性病变为主;8例有肺间质纤维化征象,11例有实变影,6例间质纤维化征象与实变影合并存在;6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多数MPA肺损害患者临床上有咯血和血痰表现,CT表现以间质性病变为主,对于有上述表现的中老年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肾等其他器官受损表现,都要警惕MPA,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肺损害的临床与CT表现特征.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的16例MPA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11例MPA肺损害者有咯血或血痰,8例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症状者均被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肾脏、心血管及内分泌等其他多器官受损表现.(2)实验室检查结果:16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阳性,14例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3)CT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有肺间质性改变,其中15例以间质性病变为主,1例以实质性病变为主;8例有肺间质纤维化征象,11例有实变影,6例间质纤维化征象与实变影合并存在;6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多数MPA肺损害患者临床上有咯血和血痰表现,CT表现以间质性病变为主,对于有上述表现的中老年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肾等其他器官受损表现,都要警惕MPA,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以间质性肺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血管炎的皮肌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特点及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皮肌炎因常合并间质性肺病而被误诊,实验室可检测到自身抗体阳性,其中以抗核抗体(ANA)和Jo-1抗体阳性较为常见,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Jo-1抗体阳性也可出现在抗核抗体阴性的皮肌炎患者。结论对不明原因肺损害患者应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除了ANA以外,还应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CT表现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搜集本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行胸部C T检查的患者178例,评估肺内间质性病变(ILD)的CT征象,搜集患者RF、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A)等实验室结果,分析CT征象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IL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确诊的登革热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胸部CT中,17例表现为阴性,58例有阳性表现,主要表现有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大泡,其中肺间质实变的表现有磨玻璃样改变17例,双侧肺纹理增多14例,肺小叶间隔增厚15例,长索条9例,胸膜下线7例,气腔结节6例,另外,胸腔积液22例,叶间胸膜积液3例,肺大泡5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登革热的胸部CT表现以肺间质病变等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对登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的影像学特征及远期随访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患者行常规胸部CT扫描,并选择部分病例行1~4次胸部CT扫描复查病变变化情况;23例行胸部CR检查;28例行头部常规CT扫描.1年后全部病例胸部正侧位CR照片复查远期变化.结果:胸部CT扫描阳性28例(80%),阴性7例(20%),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肺水肿及胸腔积液;胸部CR片检查23例,阳性8例(35%),阴性15例(65%),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双下肺及左下肺小片状模糊影;头部CT 28例均显示正常;1年后胸部正侧位CR片复查,肺部病灶吸收消失,肺纹理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胸腔积液消失.结论:急性群体混合性气体中毒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远期复查意义重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附1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18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和CT扫描片,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胸部表现:双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弥漫性不对称的网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和对称的毛玻璃样影以及更多融合均匀的肺实变影.非典型表现:局部气囊性改变,大叶实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肿块和空洞性结节等.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和血清HIV抗体阳性,诊断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0.
陈国平  仲建全   《放射学实践》2013,28(8):840-842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确诊的ABPA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同一个病例可有多种表现:片状及结节状游走性浸润影3例,结节状类似肉芽肿性阴影2例,局限性肺不张2例,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6例,"牙膏样"或树枝样阴影3例。胸部CT表现亦多种多样: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内粘液栓形成6例,其中2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平行的轨道状,1例表象为静脉曲张状,4例支气管内粘液栓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有肺段或肺叶的实变,2例有部分肺不张,2例有肿块影。10例患者上叶均有病灶,其中5例位于右肺上叶。结论:ABPA影像学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和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0例小儿麻疹合并问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和CT表现。结果①X线胸片:泡性肺气肿33例,其中伴右上肺斑点状,颗粒状较高密度影6例。肺门影增大、增浓56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51例,其中密集的肺纹理使两肺透亮度减低17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12例。间质性肺气肿i6例。网状肺纹理32例。星芒、结节状影27例。两肺磨玻璃影ll例。伴发小叶性肺炎13例,两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实变影5例。其他表现:心影增大9例,气胸3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两侧少量胸腔积液8例;②10例CT检查结果:两肺大片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伴磨玻璃影3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8例,两下肺纹理周围斑片状渗出5例。右下肺小叶间隔增厚2例,右下肺胸膜下弧线影1例,两下肺网格状、星芒状结节影2例。结论婴幼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肌炎和无肌病皮肌炎肺部损害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多发性肌炎和无肌病的皮肌炎肺损害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东芝Asteion四层螺旋CT机对2001年6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例确诊皮肌炎患者的肺部进行扫描.结果:磨玻璃状阴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6例,胸膜下弧线影6例,支气管血管束影像异常改变7例,胸膜增厚7例,轮状或蜂窝状阴影5例,主要分布于两下肺野及胸膜下区.结论:CT可作为诊断多发性肌炎和无肌病的皮肌炎肺部损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肺泡微石症6例,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2例行常规CT,1例行HRCT。并对全部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胸片表现为弥漫粟粒样微细结节(2例)。“鱼子样”或“暴风沙样”(2例)、“白肺样”(1例)及高密度“面纱样”改变(1例),CT可明确肺内微细结节的钙化密度,肺尖部气肿样改变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呈钙化密度,HRCT则可进一步显示肺野磨砂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隔,叶间胸膜及支气管血管束钙化密度与串珠状增厚,小叶中心分布的微细结节与胸膜下蜂窝,结论: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以HR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戈谢病患者胸部C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肺部浸润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搜集2003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戈谢病患者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胸部CT检查,分析和描述其肺部间质和实质等影像表现。结果43例戈谢病患者中,有20例胸部CT表现异常。肺部呈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10例,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肺部呈单叶段或多叶段的磨玻璃征象5例;细小结节影2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肺纤维化者1例,以左肺上叶更为显著。其他表现包括肺囊泡3例、局限性胸膜增厚2例、气胸1例、肺动脉高压1例、胸腺增大12例。戈谢病患者出现肺部病变者以10~14岁居多,其中,小叶间隔增厚与胸腺增大等征象多见,在该年龄区间内分别各有5例。结论戈谢病患者半数累及肺部,肺部表现多样,多表现为弥漫间质病变,主要征象为小叶间隔增厚和磨玻璃样透光度减低,与戈谢细胞浸润病理一致,但不具备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并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浸润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原发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淋巴瘤21例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21例患者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6例,高度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节和肿块型8例,肺炎肺泡型7例,混合型6例。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4例,病灶周边可见小叶间隔增厚4例,可见病变跨叶生长2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结论肺原发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多样,沿肺间质分布的多发肿块或边缘清晰的实变伴支气管壁增厚,病变周边小叶间隔增厚,抗感染治疗无效,可以提示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81.25%,肺内渗出毛玻璃影18.75%,肺内小结节影66.67%,胸膜下曲线12.5%;中、晚期组中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85.71%,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35.71%,范围较广的肺气肿32.14%,蜂窝肺28.57%,胸膜增厚39.29%。结论:HRCT是一种安全、反映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经与病理对照、毛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影、网状影和胸膜下曲线是ILD早期征象;而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范围较广的肺气肿及蜂窝肺是中、晚期的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中毒时问分早期(1~2 d)、中期(3~14d)、晚期(>14d)3个阶段。对中毒患者进行CT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对比。结果 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3例死亡,2例肺纤维化,1例痊愈。早期CT表现:3例无异常,2例磨玻璃样变,1例肺纹理增多、模糊;中期CT表现:6例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6例肺实变,4例胸膜下线,4例出现伴行支气管扩张,2例少量胸腔积液;晚期CT表现:4例肺实变及纤维化,3例磨玻璃样变、马赛克征,1例胸腔积液,1例纵隔气肿。结论 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与CT表现基本相符,具有相对分期特征,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及时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RCT上肺细网状影的形态学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搜集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107例在HRCT上有细网状影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细网状影形态学及动态变化分析研究.搜集24例病理证实充气标本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细网状影网间隙直径一般≤3 mm,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网间隙内为肺实质密度.网壁光滑或粗糙,厚度约≤1 mm.107例临床患者细网状影的伴随征象有磨玻璃密度影(GGO)(68.2%,73例)、铺路石征(23.4%,25例)、小叶间隔增厚(84.1%,90例)、肺气肿(32.7%,35例)、界面征(58.9%,63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1.1%,44例)及蜂窝征(26.2%,28例).纤维化患者与肺炎患者在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及铺路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炎大片状GGO合并细网状影形成铺路石征;癌性淋巴管炎细网状影合并小叶间隔增厚,并见串珠样结节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细网状影多镶嵌在蜂窝之间;结缔组织病(CTD)并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以细网状影为主,蜂窝影少见,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或部分吸收;慢性支气管炎细网状影合并肺气肿.58例随访患者中26例网状影增加,22例网状影减少或消失,10例无变化.24例肺标本细网状影病理基础主要为小叶内间质纤维增生、炎性细胞及肿瘤细胞浸润、渗出液充填、煤尘沉积等.结论 细网状影是由小叶内间质增厚形成,可由炎症、间质增生、肺纤维化和肿瘤引起,有助于提示这些疾病的存在,诊断价值需结合其他CT表现及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