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圣济总录》为北宋官修方书,其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收录了大量今已亡佚的理论著述和民间医方,集宋及宋以前医方之大成,是当今临床实践中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珍贵史料.但因战乱、刊刻不易等原因,该书曾一度散佚,故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各学者对《圣济总录》的学术价值愈发重视,对版本流传情况、理论溯源、用药规律以及《圣...  相似文献   

2.
李艳梅 《针刺研究》2004,29(1):69-71
《圣济总录》是北宋时期一部官修著作 ,其内容丰富 ,第 1 91~ 1 94卷专论针灸部分 ,对骨度、骨空、经脉、腧穴、刺灸、灸刺禁论及误伤禁穴救治法等进行了归纳 ,尤其《骨空穴法》把腧穴按十四经脉循行顺序进行排列是史无前例的。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中治疗瘿病遣方用药的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阅读《圣济总录》,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将方药中药物的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归经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圣济总录》共收录瘿病方剂35首,"紫苏膏"属外用处方,机理较特殊,予剔除,剩34首,共用药73种;剂型统计结果显示,丸剂为主要剂型。结论:《圣济总录》治疗瘿病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从肝、脾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清法与温法,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是治疗瘿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摩顶膏方,即摩于头顶部位的摩膏方。中医认为:头为“神明之府”、“诸阳之会”,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刺激头部,可调节全身机能。因此,摩顶膏方具有重要的治疗保健作用。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圣济总录》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并对药名及药物分类进行规范统一。在EXCEL表格中建立心痛方剂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分析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整理收集《圣济总录》心痛方剂109首,用药涉及19类,共112味,累计用药次数644次,其中以温里药为主,配伍理气药、补虚药使用。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0位药物为肉桂(50次)、槟榔(31次)、当归(30次)、吴茱萸(29次)、干姜(26次)等。结论当时心痛的病因多与寒邪相关,所以在用药上出现以温里药为主要组成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配伍理气药调畅气机,配伍补虚药固护正气,是《圣济总录》治疗心痛的主要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7.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偏重于理论建设,对病证论述相对较少,<圣济总录>对<内经>所涉病证进行了大量的补充,补充内容涉及病证的病因病理以及症状、治法.  相似文献   

8.
《圣济总录》由宋·政和年间编撰 ,其诊治男性病 ,崇尚补肾益精 ,擅用药膳制剂 ,倡导药浴疗法 ,内外合治 ,值得发掘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无名方剂的研究尚有大片空缺,相较于经方名方,许多无方名的有效验方未被广泛应用临床。基于对宋代官修方书《圣济总录》的深入挖掘,发现该书载有无名方近1 300首。这些方剂多以“治某疾病或证候方”或“又方”等形式收录,涉及剂型丰富,并以单方居多,具有简、便、廉、效等优点,体现出传统朴素的经验用方思想,部分养生方则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这是中医学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值得进一步整理与临床效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0.
郝军  郝纪蓉 《中医研究》2012,25(2):66-67
<圣济总录>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以藏象学说为指导,从脾胃对多种病证进行了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目前临床从脾胃治疗多种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本文对<圣济总录>从脾胃治疗胸痹、中风、消渴和积聚等病的临床意义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中治疗产后乳汁不下遣方用药的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研究《圣济总录》妇人产后乳汁不下篇,将全篇中所有方剂包含的药物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归经等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圣济总录》产后门乳汁不下共收录方剂21首,共用药33种;剂型统计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官方修订的大型医书,代表着北宋医学发展的水平。《圣济总录》首次对伤寒头痛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认为伤寒、伤风、温病、热病、风温等病因皆可导致此病的发生。治疗上首宗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将伤寒头痛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其次针对时气因素导致寒郁化热的伤寒头痛,多采用辛开凉散之法;善用药引,其中茶是使用次数最多的药引,用以引导主方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酒剂在《圣济总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剂是将药物用白酒或黄酒以一定的方法处理后,使药物有效成分溶于酒中,滤去药滓制成,具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特性,能够增加药物祛风通络和补益作用,可作内服和外用。《圣济总录》为北宋著名方书,其中酒剂应用非常有特色。文章从酒剂的调制方法、服用方法和应用范围3个方面,对书中的酒剂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海棉  李萍 《四川中医》2021,39(11):18-21
《圣济总录》总结了北宋以前的医学成就,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容丰富,贴近临床,覆盖的疾病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学科,在九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挖掘研究的地方.其中对心系疾病有着系统的论述,将临床上认为与心相关的症状,运用藏象学说归类到心病范畴,列有心脏门、心痛门两大类.从现在的中医...  相似文献   

15.
中药溻渍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附7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中药溻渍法治疗糖尿病足局部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局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72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溻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60%(P<0.001)。结论中药溻渍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疮面新生,临床运用简便。  相似文献   

17.
足本《圣济总录》的回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817年,往来中日两国的商船就将江户幕府医学馆聚珍本载回中国;1871至1879年间,三木佐助、麦梅生合作贩卖到中国的书籍中也有此书;1880年后,文海书局等书坊在《申报》上发布了该书的售卖广告;其后杨守敬、李盛铎、楼藜然等也各自从日本得到该书;后由冯一梅、柯逢时等人计划刊印,1920年文瑞楼书坊石印,彻底回流。《圣济总录》的回流过程表明,日本医家的推动、中国学者的访求、商人及书坊的贩卖等多种途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中医古籍的回流,特别是商人、书坊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分析《圣济总录·伤寒门》从"热毒"论治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方药,认为《圣济总录》较《伤寒论》更重视热毒对诸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中药溻渍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有组方灵活、药味少、药量大、功效显著等特点。本文总结了最近5年中药溻渍的临床使用情况,其在治疗急慢性湿疹、关节疼痛、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溻渍作为中医传统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圣济总录·诸风门》头痛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以诸风门记载医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头痛的病因病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中的方剂分析模块,总结头痛用药规律。结果:诸风门头痛病机涉及风伤卫表,卫气郁滞;风中经脉,脉络绌急;风中经脉,清阳不升,脑髓失养三个方面。内服方剂中,高频药物前十位为川芎、石膏、炙甘草、防风、菊花、细辛、荆芥穗、羌活、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常用药对组合有:川芎配防风、川芎配羌活、石膏配菊花、川芎配细辛、川芎配石膏菊花,核心药物网络显示为:川芎、防风、细辛、菊花、石膏、炙甘草。结论:川芎乃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首选药物,因风邪兼夹他邪不同,分别配伍防风、羌活、石膏菊花等,亦常配伍开窍药通窍开闭,配伍安神药安神止痛,配伍理气药调气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