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胃上部癌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7),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Fg、D-D)均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对胃上部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 选取118例胃癌患者,依照患者意愿和手术需求分为腹腔镜组(n=59)和开腹组(n=59).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开腹组行传统开腹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血清学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开始进食半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ALT、AST、ALB、BUN及炎症相关指标WBC、NE、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Cr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行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随机分为4组,15例实施传统的开腹远端胃切除术(第1组);15例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开腹远端胃切除术(第2组);15例实施传统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第3组);15例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第4组).并将这4组远端胃癌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特征、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第1组无论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其他3组,在术后血清水平指标上均低于其他3组;第4组的术后血清水平最高,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方面相对较低.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因此与传统的手术处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胃癌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完全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及开腹组(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P<0.05);与开腹组相比,完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切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完全腹腔镜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均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但前者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全切术后实施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与观察组(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胀、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RBC、TP、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5±0.4)h、(317.5±32.6)ml,与对照组[(3.4±0.4)h、(318.1±33.0)ml]比较,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腹腔镜辅助全胃全切术治疗胃癌患者后实施"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与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D2根治术治疗的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35例),然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并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及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水平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全胃切除术对Ⅰ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肿瘤位于近端胃的Ⅰ期胃癌,并且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7例)和开腹组(42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理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等级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能够在保证Ⅰ期的近端胃癌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因子(CD3+、CD4+、CD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时对围脾门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进展期胃中上部癌患者31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腹腔镜组)及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开腹组),每组156例,观察比较两组的围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 29.57±9.62)枚和(29.38±11.22)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围脾门区域(第10、11d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01±1.34)枚和(1.33±1.11)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围腹腔干区域(第7、8、9、11p及12a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7.90±3.41)枚和(7.22±2.6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患者在贲门区域(第1、2组)、幽门区域(第5、6组)和大小网膜区域(第3、4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5,P=0.248,P=0.262).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中,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围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方面较开腹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朝辉  刘帅峰  王云帅  孙生安 《癌症进展》2021,19(14):1474-1476,148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76)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n=74)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CEA、CA19-9、NSE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远端胃癌根治术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胃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为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6表达分别为(33.32±16.06) ng/ml和(76.58±16.44) ng/ml,都明显低于术前的(174.90±12.24) ng/ml和(175.38±11.05) ng/ml,观察组术后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3.81)个月和(14.20±4.10)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221,P<0.05).结论 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手术复杂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延长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治疗家族性胃癌与普通胃癌的预后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8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普通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选择收治的家族性胃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都给予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手术吻合处出血等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1个月进行调查,观察组的吞咽困难、疼痛、焦虑、躯体外观和口干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家族性胃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对于普通胃癌,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治疗家族性胃癌需要清扫更多的淋巴结,能造成更多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变化对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为胃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拟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胃癌组),选取门诊同期行健康体检无异常者150例为对照(对照组),胃癌组在术前和术后7 d时、对照组在纳入研究时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胃泌素-17水平,观察术后医院感染。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Ⅱ、胃泌素-17分别为(73.94±11.65)ng/ml、(22.47±4.95)ng/ml、(15.58±7.77)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患者术后7 d时血清PG-Ⅰ和PG-Ⅱ、胃泌素-17分别为(65.23±10.21)ng/ml、(14.67±3.85)ng/ml、(8.76±4.47)pmol/l,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共有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33%,分别为呼吸道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5例、切口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2例。术后感染患者术前血清PG-Ⅰ和PG-Ⅱ、胃泌素-17分别为(81.90±11.87)ng/ml、(26.40±4.23)ng/ml、(18.52±6.45)pmol/l,明显高于无感染患者(P<0.05);术后感染患者术后7 d时血清PG-Ⅰ和PG-Ⅱ、胃泌素-17分别为(69.15±10.12)ng/ml、(16.54±3.90)ng/ml、(11.73±4.58)pmol/l,明显高于无感染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PG和胃泌素-17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前PG和胃泌素-17水平较高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同时术后感染患者PG和胃泌素-17水平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实施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152例肥胖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24.8±52.8)min,出血量为(82.6±59.4)ml,排气时间为(3.4±1.2)d,住院时间为(15.3±8.9)d,发生感染1例(1.3%)。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37.0±45.6)min,出血量为(251.7±246.3)ml,排气时间为(4.4±1.0)d,住院时间为(20.1±12.4)d,发生感染9例(11.8%)。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感染率更低。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于肥胖胃癌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W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gastric cancer.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 72 of the 104 patients with gastrectomy performed, 5 patients underwent CDDP-ip (50-100 mg/100-200 ml), 16 patients underwent CHPP (CDDP 300 mg, MMC 30 mg, ETP 150 mg/8 l/42-43 degrees C/60 min), and 17 patients underwent CMV-ip (CDDP 150 mg, MMC 20 mg, ETP 100 mg/1 l/60 m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MV-i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who received other therapies. In 26 patients with severe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who were treated with TS-1 (60 mg/m2) and taxane-ip (docetaxel 40-60 mg/body or paclitaxel 120-180 mg/body), 9 of 18 responders performed complete cytoreduction.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MST) in these 9 patients was 944 days and a 2-year survival rate was 63%. A multimodal therapy consisting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complete cytoreductive surgery may provide good prognosis to th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康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AngⅡ)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ngⅡ显著降低[(69.49±15.92) vs (82.91±17.53) pg/ml,P=0.000];CRP也显著降低[(12.92±3.65) vs (14.62±3.84) mg/L,P=0.0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64.55±9.65) vs (70.71±9.93) h,P=0.003];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0.81±1.78) vs (11.95±1.79) d,P=0.003];引流时间显著缩短[(63.87±12.92) vs (70.12±13.85) h,P=0.02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83.57±26.95) vs (171.87±28.14) min,P=0.04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虽轻度延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Li ZP  Han JQ  Meng XW  Yang YF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95-79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IL-6和CRP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 单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VEGF、IL-6和CRp分别为(591±312)pg/ml、(13.2±3.7)pg/ml和(1.14±0.87)mg/d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1±210)pg/ml、(5.4±2.0)pg/ml和(0.39±0.35)mg/dl,其中VEGF和CR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VEGF水平分别为(638±387)pg/ml和(552±2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肿瘤<5 cm和肿瘤≥5 cm患者的VEGF表达分别为(538±275)pg/ml和(647±3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IL-6表达分别为(11.7±3.2)pg/ml和(15.2±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VEGF<591 pg/ml和≥591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33/38)和73.2%(30/41),IL-6<13.2 pg/ml和≥13.2 pg/ml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4/41)和76.3%(29/38),CRP<1.14 mg/dl和≥1.14 mg/dl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35/43)和77.8%(28/36).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VEGF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VEGF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2,OR=0.985;P=0.011,OR=0.976).结论 血清VEGF和IL-6表达具有性别差异,血清VEGF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志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远端胃癌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3例早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取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以及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的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焦虑和口干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分亦低于对照组;味觉的变化和头发脱落现象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BMI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仅在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远端胃癌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胃排空功能和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对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