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予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而西照组则以口服二甲双胍作为治疗方案,经治3个月后,检测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各项肥胖评定指标如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内分泌激素如瘦素(Leptin)、胰岛素(INS)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和WHR均较治疗前减小,Leptin、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或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诸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和西药(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治疗肥胖,但埋线疗法的减肥效力更佳,推测可能与该法调节三焦气化和疏通三焦、标本同治、整体调整形成肥胖的病理机制相关,通过瘦素及胰岛素水平的良性调节,使肥胖机体的糖脂代谢得到改善,进而实现了减肥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进行埋线治疗干预后,观察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的变化及检测血清脂联素及其受体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埋线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于正常组(P<0.01,P<0.05)。雌雄埋线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差值的比较,其结果显示雄性大鼠减肥疗效优于雌性(P<0.01)。对照组、埋线组大鼠血清ADP、AdipoR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AdipoR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经埋线治疗后,肥胖大鼠血清ADP、AdipoR1的含量升高(P<0.01,P<0.05),而AdipoR2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脂联素及其受体水平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埋线疗法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28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和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血清空腹胰岛素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埋线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有改善肥胖症患者脂质、血糖异常代谢的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穴位埋线组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血清瘦素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改善肝细胞脂肪变,这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2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22例(予穴位埋线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中药组20例(予加减苍附导痰汤)。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前后月经情况;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脂联素(APN)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记录胰岛素抵抗(IR)者例数。结果:①针药组治疗后月经改善者18例,总有效率81.8%;中药组治疗后月经改善者13例,总有效率65%;针药组治疗后月经改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②BMI、FIN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针药组明显低于中药组(P<0.05);ISI、APN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针药组明显高于中药组(P<0.05)。③IR例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针药组明显少于中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APN的含量,降低BMI,提高胰岛素素敏感性,从而改善IR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例,治疗组取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为主,1次/10d,3次一疗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都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两组对肥胖指标体重、腰围、BMI及食欲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现,两组肥胖患者自身比较空腹血糖、胰岛素及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总结,探讨其优势。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资料,对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近年来我国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虽然穴位埋线疗法仍有其不足之处,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越来越多肥胖患者的青睐。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总体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宜推广应用,但仍有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子检索近年来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了解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临床实践,以探究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规律、适用证型、适用材料、治疗方案等.从中了解到临床上使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时,选穴多选取胃经、脾经、任脉等经络上的腧穴,建议优先使用PLGA材料作用于脂肪层并采取14 d的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确诊为单纯性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拔罐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测量两组腰围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效果优于拔罐减肥,在临床的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足三里"对单纯性肥胖小鼠的减肥效应和脂肪组织形态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刚断乳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埋线组。比较各组小鼠体重、体脂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用HE染色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脂肪的形态学差异。结果:治疗后,埋线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内脏脂肪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埋线组脂肪细胞形态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穴位埋线"足三里"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体重,降低小鼠内脏脂肪含量,其脂肪分布明显小于模型组,说明穴位埋线可以达到减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取穴原则、临床应用及前景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中医诊断标准及实验研究机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肥胖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人体进食热量的多少有关,多余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而无明显病因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病除肥胖程度不同外还伴有呼吸急促、疲劳、头晕、便秘等症,影响正常生活,还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同时形体脂肪的堆积还影响美观。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肥胖症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肥胖指无明显病因可循的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的疾病。其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目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其中穴位埋线疗法因其方便且疗效突出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喜爱。现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穴位埋线减肥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穴位埋线减肥,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体重、BMI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BMI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TC、TG血脂水平相差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使用穴位埋线减肥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其体重,调节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高脂饲料喂养所致肥胖大鼠体重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脂质代谢异常的肥胖大鼠模型;用温胆汤干预肥胖大鼠30天后,观察温胆汤对肥胖大鼠体重、肾和睾丸周边脂肪重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的含量.结果: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体重较正常喂养大鼠重约20%,符合肥胖模型标准;温胆汤不同剂量干预肥胖模型30天后,温胆汤组在减轻体重和肾、睾丸周边脂肪重量方面效果明显,尤其以高剂量温胆汤为甚;高剂量温胆汤组能明显提高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论:温胆汤可以明显减轻肥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脂联素的分泌,调整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肥胖症是指因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的体重过度增加,无明显病因者称为单纯性肥胖[1].单纯性肥胖症主要是由于机体不伴有显著的神经、内分泌、形态及功能变化,但可伴有代谢调节过程障碍.肥胖症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机理较复杂,其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各种方案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其中穴位埋线疗法因其方便且疗效突出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喜爱.现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华丽  李荣亨 《针刺研究》2007,32(4):264-2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后两组隔天治疗1次,9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选穴分为两组:1)梁丘、血海、支沟、外关等;2)公孙、内庭、丰隆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组采用电针(疏密波,强度2~5 mA,频率0.8~3 Hz)双侧天枢、腹结等穴,轮流给予。手针组在电针的相同穴位上行平补平泻手法,每10 min捻转1次,每次1 min,频率100~120次/min,留针30 min。治疗前后采血对患者瘦素及脂联素值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电针组与手针组瘦素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电针组瘦素值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脂联素值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0.05),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和手针均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病人血中瘦素含量,升高脂联素含量,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手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为单纯性肥胖的穴位埋线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电子搜索中国知网( CNKI,1979~2013年)中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涉及的主穴、主穴的归经、分部及特定穴属性、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纳入111篇文献中,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辨病结合辨证选穴占52.25%、辨病选穴占37.84%、辨证选穴占9.91%;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天枢、中脘、丰隆、气海、大横等,主穴归经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胆经、脾经等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募穴、八会穴、背俞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时多选胃经、膀胱经、任脉腧穴,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94—2010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0年),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1998—2010年),纳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用RevMan4.2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穴位埋线与针刺比较治疗共45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X^2=3.11,P=0.68,表明各研究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OR值为1.97,95%可信区间为(1.13—2.53),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2.05,P=0.04,提示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穴位埋线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优于针刺组治疗单纯性肥胖。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有效率可能优于针刺治疗,因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且部分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