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定位翼腭窝穿刺治疗上颌神经后上齿槽分支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上颌神经后上齿槽神经分支痛患者18例,采用颧弓下侧入路穿刺,CT平行于颅底的轴位薄层扫描,骨窗位确定穿刺针位于翼腭窝内后行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温度为85℃,治疗时间60 s,可重复治疗1次,以达到麻木覆盖上齿槽神经分布区为佳. 结果 除1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无效外,余1 7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22个月,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示优15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翼腭窝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CT和神经电生理定位引导射频热凝术穿刺半月神经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颅底薄层扫描(行三维重建)引导下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并通过神经电生理电刺激确定电极针裸露段的准确位置,温控射频对靶点进行毁损,然后在麦氏囊内注射甘油0.3 ml.结果均一次性穿刺进入卵圆孔,定位准确,在热凝毁损不同三叉神经感觉分支时未损伤其他脑神经.疼痛即刻消失,仅术区面部遗有麻木感,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CT薄层扫描配合神经电生理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C形臂或CT靶点精确定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816例射频治疗病例,术中采用C形臂X线或CT定位,靶点位于卯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s。近、远期疗效观察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本组近期随访病例2760例,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96.41%,2年内复发率192例(6.9%),无效39例(1.4%)。结论本手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疗效。对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做为一项补充治疗。对本病伴有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或外周神经,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结果共治疗各类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31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15例,偏头痛1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随访8~46个月,平均12个月。获得优良者106例(80.9%),良好21例(16.0%)。除原疼痛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操作安全,治疗效果良好,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报告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2例,有效率为98%。作者介绍了利用自制“穿刺定位尺”行半月神经节穿刺的方法,靶点的命中率达98.8%,对此种治疗的力法,优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目的对1860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对单纯第I支、第II支和第III支疼痛者分别进行眶上孔、眶下孔或侧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第II支合并第III支疼痛者应用改良的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同时对42例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465例,良好326例,无疗效69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52例,1年内复发117例,2年内复发261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为2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机)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患者DSA机引导下准确定位后,在异丙酚全身麻醉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目标温度设定85℃,持续时间均为120s。结果 6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术后疼痛即刻消失率100%,随访5个月~3年3例复发;并发角膜炎2例,头痛5例,并发症发生率0.11%。结论 DSA机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准确、客观、有效,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C形臂或CT靶点精确定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 816例射频治疗病例,术中采用C形臂X线或CT定位,靶点位于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 s。近、远期疗效观察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本组近期随访病例2760例,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96.41%,2年内复发率192例(6.9%),无效39例(1.4%)。结论本手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定位准确性和疗效。对行开颅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做为一项补充治疗。对本病伴有高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15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头部3D-CT薄层连续平扫,并将影像资料导入SteahhStation Tria Plus手术导航系统,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确认患侧卵圆孔作为靶点,在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卵圆孔穿刺,并行电生理测试,再次确认靶点的位置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穿刺成功,射频热凝术后,患者原有的面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患者VAS评分为9.67±0.47,术后VAS评分为0.22±0.57,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及图像融合技术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甘油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常规行MR扫描,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后行CT扫描,将CT及MR图像输入Brainlab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进行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并确定穿刺路径。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无穿刺损伤所致并发症,术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效优良率100%,术后面部感觉减退5例,均无特殊不适感。术后随访半年~1年,无继续服药患者及复发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能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并能对穿刺路径进行设定,结合术中电生理定位,确保能快速准确穿刺靶点,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对155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对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毁损术。结果 151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效率97.4%,并发症12例。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有效率为97%.作者认为分枝刺激记录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半月节热凝范围与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估量疗效、指导补充热凝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066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利用自制的“穿刺定位尺”,进行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穿刺靶点的命中率为98.8%。止痛的有效率为98.05%,其中完全止痛者724例(67.3%),疼痛明显减轻者331例(30.75%),无效21例(1.95%)。结论此种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适应证广泛,并发症少,年老体弱者均可施术。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的12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一次治疗疼痛完全消失者113例,二次治疗疼痛完全消失者13例,无变化2例。随访3年,复发34例。结论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损伤小,效果好,但穿刺和定位正确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立体定向CT定位卵圆孔在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CT定位下行球囊压迫半月神经节。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率9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T立体定向技术为定位穿刺靶点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并与其他方法相对比。结果术后优良率94.8%,无效率0.5%,眼科并发症出现1例。结论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等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C型臂或CT定位射频热凝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240例高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选择性卵圆孔、眶上孔、眶下孔射频热凝治疗.方法仰卧位,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部浸润麻醉,采用X线拍片,C型臂或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中定位,刺中三叉神经节后以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作者对此项技术进行部分改进.若单纯第2支或第3支疼痛发作可行眶下孔或侧入法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240例患者中,疗效优良187例,良好43例,无变化10例,总有效率为95.8%.本组病例有209例术后随访观察2~4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37个月.1年以内复发者19例,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治疗仍有效.2年内复发者35例.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老年人尤为适宜;每次毁损参数以温度60~75℃,热凝时间2~4 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 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结果和副作用。方法 仰卧位或坐位,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温控射频热凝对靶点进行毁损并注入甘油0.3~0.55ml。结果 疼痛消失8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随访7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2.1年,8例复发,复发率为10.6%。结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 甘油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副作用,它是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病人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