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慢性严重肝脏损害常合并肝性骨病。为了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钙调节激素变化和骨转换率状态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17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的男性患者 ,并和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健康男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其血清性激素 [雄激素 (T)、雌激素 (E2 ) ],钙调节激素 [甲状旁腺素 (PTH)、降钙素 (CT)和 2 5羟维生素D3(2 5 -OHVD3) ]和骨转换指标 [血清骨钙素 (BGP)和尿脱氧吡啶啉 肌酐比值 (Dpd Cr) ]以及钙 (Ca2 + )、磷 (PO3- )和碱性磷酸酶 (ALP)。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组血清T明显降低、E2 水平和E2 T比值显著升高 ;血清PTH显著升高、2 5 -OHVD3明显降低 ,而CT差异不大。其中E2 升高和 2 5 -OHVD3降低有极显著意义。肝硬化组血清BGP和Ca2 + 水平明显降低、尿Dpd Cr比值和尿Ca2 + Cr比值明显升高。而血清CT和PO3- 差异不大。结论 我们认为慢性严重肝硬化患者骨量减低 ,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之特征 ,与维生素D和性激素代谢异常有关 ,而PTH升高乃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GC)短期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患者前后血清骨保护素(OPG)的变化和阿仑膦酸钠(ALN)的骨保护作用。方法 对确诊亚甲炎患者25例(男9女16),24-41岁,平均年龄(32.4±5.6)岁,分为A组(14例)、B组(11例),分别给与GC(首剂30 mg/d,逐渐减量,总疗程3个月)和GC(同前) ALN(10 mg/d,qod×4周)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OPG)、骨钙素(BCP)、甲状旁腺素(PTH)和25(OH)2D3水平以及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比值(Dpd/Cr)和尿钙/肌酐比值(Ca/Cr)。结果 GC治疗后,血清OPG、BGP水平明显降低(P<0.01),尿Ca/Cr、Dpd/Cr比值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PTH、Ca、P、ALP和25(OH)2D3水平无明显变化。加用ALN后,血清OPG水平仍降低(P<0.05),但明显高于A组(P<0.05);尿Dpd/Cr比值仍显著增高,但明显低于A组(P<0.05);而血清BGP和尿Ca/Cr比值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亚甲炎患者,可使其血清OPC和BGP显著降低,尿Dpd和Ca排泄显著增加,促进骨丢失;而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增加OPG水平,抑制RANKL-RANK途径促破骨活性,而具有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VitD3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了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下简称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1,25(OH)2D3,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钙,磷及尺桡平均密度(BM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清1,25(OH)2D3,BGP及BMD值均明显下降,肝硬化组下降尤为显著,肝硬化组血清PTH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钙明显降低,而血磷三组间无差异,1,5(OH)2D3水平与BGP,BMD呈显著正相关;PTH与血钙,BMD无相关性。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以骨形成减少为主的骨代谢紊乱,其中血清1,25(OH)2D3减少为关键因素,PTH虽升高,但与肝病患者骨密度变化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与骨代谢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调钙激素水平对骨形成、骨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142名健康绝经后妇女测定血雌二醇(E2)、睾酮(T)、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旁腺激素全段(PTH-SP)、降钙素(CT)、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尿肌酐(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骨密度(BMD),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48%,低骨量32.39%,正常骨量7.13%。血清6种调钙激素中T、E2、TT3、TT4、CT与BMD、BGP呈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PTH-SP与BMD呈负相关,与年龄、DPD/Cr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调钙激素水平影响骨形成、骨吸收和骨密度,使骨代谢趋向于负平衡,是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参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E2和IL-6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绝经后妇女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6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60例为对照组。对180名妇女雌二醇(E2)、骨密度(BMD)、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Hoc/Cr)、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BGP及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ALP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HOP/Cr及尿Ca/Cr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尿HOP/Cr及尿Ca/Cr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本研究证明E2、IL-6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是导致骨吸收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VitD3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测了部分慢性乙型肝炎(下简称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1,25(OH)2D3、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钙、磷及尺桡平均密度(BM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清1,25(OH)2D3、BGP及BMD值均明显下降,肝硬化组下降尤为显著.肝硬化组血清PTH显著升高.两组患者血钙明显降低,而血磷三组间无差异.1,25(OH)2D3水平与BGP、BMD呈显著正相关;PTH与血钙、BMD无相关性.提示慢性肝病患者存在以骨形成减少为主的骨代谢紊乱,其中血清1,25(OH)2D3减少为关键因素,PTH虽升高,但与肝病患者骨密度变化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与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价IGF-1在PNS患者骨代谢异常机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肾脏病(CKD)1、2期PNS患者30例为对象;健康体检者61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IGF-1、钙、磷、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I型胶原吡啶交联C终端肽(CTx)及尿钙/尿肌酐(UCa/C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骨密度(BMD)。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NS组血Ca、25-(OH)D3及BGP水平显著降低;血CTx水平及UCa/Cr比值显著增高(均P < 0.05);BMD水平降低[(1.078±0.090) g/cm2 比(1.090±0.062) g/cm2,P > 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S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5±17.48) μg/L比(223.17± 16.44) μg/L,P < 0.05],且与24 h尿蛋白量及CTx呈负相关(r = -0.757和r = -0.786,均 P < 0.05);与血BGP和BMD呈正相关(r = 0.861和r = 0.584,均P < 0.05)。 结论 PNS患者(CKD 1、2期)存在骨代谢异常,表现为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血清IGF-1与血BGP、CTx及BMD相关,可作为反映PNS患者骨代谢改变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中医“肾虚”理论出发,观察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加岁以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但不超过5年的健康妇女,先完成中医肾虚证症状量化表调查、并采用DEXA测量BMD,根据骨密度值T-score低于-2.0为标准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OP)和非骨质疏松症组(NO),依就诊次序按1:2比率序贯进入尼尔雌醇组(n)和龟丝补骨片组(g)。单盲观察尼尔雌醇和龟丝补骨片的治疗作用6个月。成功随访率达93.65%。治疗前和后第3、6个月分别检测骨转换标志物血清BGP和尿Dpd/Cr,治疗结束时复查BMD。结果 采用龟丝补骨片治疗后,第6个月无论NO组还是0P组,血清BGP水平均显著升高;尿Dpd/Cr比值更早、更显著地降低,在OP组治疗第3、6个月时降低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性意义,OP-g组尿Ca^2 /Cr排出明显下降。干预治疗第6个月,龟丝补骨片和尼尔雌醇都有增加骨量的作用,各组BMD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发现对治疗的反应性似乎骨质疏松者比非骨质疏松者好,腰椎较股骨好,其中椎体部分最好,股骨颈最差。结论 龟丝补骨片具有保护绝经早期妇女的骨丢失作用,我们认为,这一保护作用主要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熟地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熟地水煎液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探讨熟地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每天灌胃1g/kg、2g/kg及4g/kg3种剂量的熟地水煎液,3个月后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尿脱氧吡啶啉、钙、磷等生化指标及股骨骨密度的变化,并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己烯雌酚组比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熟地3个剂量组、己烯雌酚组ALP和BGP均明显升高(P〈0.05),E2含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ALP、BGP、尿DPD/Cr、Ca/Cr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用药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升高(P〈0.05)。结论 熟地可抑制骨吸收,延缓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对20例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给予密钙息用药3个月,并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Ca/Cr)、羟脯氨酸与肌酐(OHPr/Cr)比值以及血清雌二醇(E2)、降钙素(C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值,以了解上述年轻但已有显著雌激素缺乏的患者其骨代谢对密钙息用药的反应性,结果发现,密钙息给药前后患者之血清AKP及E2的水平差异未见显著性,但其空腹尿Ca/Cr、OH-Pr/Cr比值却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血清CT的水平较给药前有升高趋势,说明密钙息可抑制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骨质的吸收,促进其骨质的形成,故此密钙息对防治闭经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钙调激素及骨密度,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7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对照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索(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1,25(OH)2D3、25(OH)D3、尿羟脯氨酸(HOP)等,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血BGP、CT、1,25(OH)2D3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RAP、PTH、尿HO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PTH、CT、1,25(OH)2D3等钙调激素分泌及代谢失常,影响骨代谢,出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与缓慢,骨吸收过程大于骨形成。  相似文献   

12.
用于儿童的钙剂直接移用于年老者补钙效果并不佳。试图探讨血清中Ca、BGP、CT、AKPP、BUN六个有关骨形成因素的相关性。本文结果如下:(1)报告兔血清中以上六个因素的正常平均值;(2)BGP与Ca、CT、AKP均有程度不等的相关性;BGP与兔体重有密切相关,体重大于2.5kg,多数BGP形成减少;根据BGP形成多少,血清中GBP:Ca、BGP:P等比值也有差异。认为BGP是血清中骨形成因素的主要因素:(3)给予家兔小剂量新钙灵后,血清BGP与有关因子的比值,和BGP形成低下的兔血清中BGP的相关性相符。活性钙能使BGP:CT王相关,此因素分别又与其他因素呈现负相关,不利BGP、CT存留,达不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髋部骨折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髋周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更好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对50例(男28例,女22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和30例(男15例,女15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尿I型胶原羟基末端肽、脱氧吡啶啉和血清骨钙素测定。[结果](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中尿I型胶原羟基末端肽和脱氧吡啶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01和P〈O.001),测定效果脱氧吡啶啉(Dpd)优于尿I型胶原羟基末端肽;(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1个月Dpd变化不大;(3)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吸收高于同年龄组健康人。尿中反映骨吸收指标尿I型胶原羟基末端肽和Dpd的监测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信。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患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本用二维骨密度仪测定65例甲亢患及38例健康对照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钙、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并计算PTH/CT比值及24小时尿钙值。分为3组:甲亢合并OP组;甲亢骨矿含量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结果:甲亢合并OP组24小时尿钙、血AKP高于另两组(P<0.05)甲亢组CT明显低于对照组,PTH/C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甲亢合并OP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甲亢为高转换型OP,PTH、CT、PTH/CT比值对研究甲亢合并OP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振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3例健康脑力劳动孕妇和21例健康脑力劳动妇女分别测定骨密度,血清Ca、P、ALP、BGP和E2、P、FSH、LH、PRL以及尿HP/Cr、Ca/Cr比值。结果:孕期骨密度虽有下降但无显变化(P>0.05),ALP和BGP在晚孕期有显变化(P<0.05)且此变化与E2成正相关(r=0.61、0.36)。结论:妊娠期骨密度虽无明显变化,但晚孕期骨转换率明显增加且与E2呈正相关。提示可通过测定E2了解孕期骨代谢情况,并及时予以补钙等措施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 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 和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 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 BMD、BMC,提高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含量.结论 补肾益骨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己烯雌酚对雄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假去势组(Sham)8只、去势组(Orch)8只、去势+己烯雌酚组(Orch+DES,5μg/d)8只、去势+金雀异黄素组(Orch+GenⅠ1 mg/d,Orch+GenⅡ2 mg/d)16只。饲养16周后处死,测量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尿吡啶酚(PYR)、尿羟脯氨酸(HYPRO)以及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雄性大鼠去势后,和假手术组相比,血清BGP和尿PYR、HYPRO显著升高(P〈0.05),血清AKP有升高的趋势(P〉0.05),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P〈0.05),E2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补充己烯雌酚后血清BGP、AKP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尿PYR、HYPRO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T和E2含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补充金雀异黄素后血清BGP水平和尿PYR、HYPRO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KP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血清T和E2含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和己烯雌酚可以明显改善去势雄性大鼠的血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雄性骨质疏松大鼠有较好的疗效。两者对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含量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45-74岁、绝经1~25年的妇女6l例,对照组28例.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中药丹参酮治疗.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同时补充钙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尿钙(u-Ca)尿肌酐(UCr)及尿羟脯氯酸(U-Hpt)。结果表明:治疗组服药后AKP、BGP、尿Ca/Cr及Hpr/C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2治疗前后无差异。提示丹参酮和尼尔雌醇均有抑制骨吸收及降低骨转换率延缓或阻断绝经后快速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检测T2DM正常白蛋白尿患者(51例)与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8例,肾功不全组20例)的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正常白蛋白尿组最高,在DN各组间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逐渐降低(P0.05)。DN各组血清骨钙素(BGP)及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DN各组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肾功不全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及肾功不全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多元相关分析表明腰椎BMD及股骨颈BMD与年龄、血Cr、BUN、尿MA/Cr、βCTX、PTH成负相关,与血Ca、25-OHD3、BGP、T-PINP成正相关,女性患者腰椎BMD及股骨颈BMD与绝经年限成负相关。结论随着T2DM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其骨量减少的程度逐渐加重,T-PINP、BGP、βCTX、25-OH-D3等骨代谢指标较BMD更敏感地反映DN早期骨代谢的变化。DN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尿MA/Cr、25-OH-D3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OPD患者骨质疏松症经唑来膦酸治疗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影响。方法 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52例,给予唑来膦酸及基础药物治疗,疗程1年,测量治疗前后腰椎、髋部骨密度(BMD)、肺功能及血清中血钙、血磷、骨特异性碱性膦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BGP)和晨尿游离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VAS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年后疼痛症状改善,FEV1、FEV1%有显著提高,腰椎、股骨颈BM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FEV1、治疗后FEVl变化值△FEV1与腰椎骨密度变化值正相关。治疗后BGP值升高,ALP、Dpd/Cr值均下降,而血磷、血钙均无变化。结论唑来膦酸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同时改善通气功能,可以应用在COPD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