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无症状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无症状患者(DM组52例,非DM组56例)行冠状动脉DSCTA,显示每例患者的病变血管节段,并区分是否为阻塞性病变(管腔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比较DM组与非DM组患者的斑块特征。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非DM组高(P〈0.01),DM组受累的冠状动脉节段数明显比非DM组多(P〈0.01),DM组3支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闭塞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DM组(P〈0.01),DM组钙化计分比非DM组高(P〈0.01)。结论 DSCTA方便、快捷、无创,是评价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例的DSCTA资料,运用多种后处理方法显示各支架形态,判断支架内及支架近、远端血管的通畅性,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34例病例72枚支架中,CAG诊断支架再狭窄25枚,支架通畅47枚,而DSCTA诊断支架再狭窄26枚,支架通畅46枚,其中假阴性2枚,假阳性3枚.与CAG相比DSCTA诊断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93.61%、88.46%、95.6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观察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3例进行心电编辑)。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23个节段,重度狭窄36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95.34%和95.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有关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49例病人的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23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与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变血管ACC/AHA分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病人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ACC/AHA病变分型,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冠脉支架再狭窄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多种方法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基于药物涂层球囊的新技术可有效治疗支架术后再狭窄,目前正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紫杉醇涂层球囊在治疗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双源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双源CT诊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89名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的资料,探讨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和终止情况,统计成人先天冠状动脉(CCA)畸形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1889例中,检出各类CCA共291例,检出率为15.4%,其中起源异常24例,检出率1.3%;冠状动脉走行异常261例,均为心肌桥(MB),检出率为13.8%;冠状动脉终止异常6例,均为冠状动脉瘘,检出率0.3%.结论:D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在成人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预后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11月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共1000例(男563例,女437例),年龄27~83岁,平均62.4岁。所有患者扫描前、中、后进行细致的护理干预,均未使用药物控制心率。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成功率为95.6%。影响成功率的因素主要为呼吸运动及吞咽运动(23例)和心律失常(11例),全部病例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患者在检查双源CT前、中、后进行细致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呼吸和吞咽的配合,保持患者心率平稳,从而提高检查成功率,并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探讨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方法:94个均进行了DSCT-CA和常规冠脉造影(CCA)检查的病例进行对比,将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大于等于50%而小于70%)和重度(≥70%)三个组别.以CCA为金标准分析DSCT-C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94个病例共1072个节段进行了对照分析,DSCT-CA诊断准确性为94.3%,不准确的节段共有61个,主要原因有严重钙化斑块、错层伪影、静脉污染、非钙化斑块漏诊及测量位置选择不当等.结论:准确识别DSCT-CA中的各种伪影,掌握影响DSCT-CA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提高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禹晖  张金赫  尹吉林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0-1322
目的: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PI及心脏DSCT检查;分别对MPI图像及DSC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结果:DSCT显示有29例冠脉狭窄程度>50%,其中大...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严重的心脏大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常需要手术矫正。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复杂大血管畸形进行全面、准确、立体、直观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疾病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手术风险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但MSCT对儿童存在一定的电离辐射损害,不能作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线影像检查手段。综述MS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MS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严重的心脏大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常需要手术矫正.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可以对复杂大血管畸形进行全面、准确、立体、直观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疾病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手术风险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但MSCT对儿童存在一定的电离辐射损害,不能作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线影像检查手段.综述MS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脉成像对冠脉支架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双能量扫描,对比分析冠脉支架CT血管成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将14例临床确诊陈旧性心梗患者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置入46枚支架均成功显示,1例患者2枚支架因钙化评价受限.14例确诊为陈旧性心梗的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心肌灌注缺损.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不但能较好的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情况,还能对心肌灌注改变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r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心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检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计算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DSCTCA和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和偏心性。结果: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1%、96.8%、96.3%;DSCTC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CAG一致性良好(K=0.859);ACS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低于SAP组,偏心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AP组,SAP组正性重构率高于ACS组,负性重构率低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C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6例,室性早搏(ventricular oremature beat)5例,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3例。双源CT自动重建最佳收缩期(best diast)、最佳舒张期(best syst)图像,若图像欠佳者编辑心电图,然后重建图像,把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曲面(CPR)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方法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7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心电图编辑后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561个节段冠状动脉,其中图像质量1级者占87.9%(493/561),图像质量2级者占7.5%(42/561),图像质量3级者占4.6%(26/561)。结论:双源CT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相似文献   

16.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自1996年1月至2000年9月102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101例因胸痛复发或由于医生动员而行冠脉造影随访,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对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及用QCA测定,以支架植入节段内径≥50%为再狭窄。结果:101例患者共122处病变植入支架,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52例(62处病变)。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血浆胆固醇,Lp(a),尿酸浓度、术前狭窄程度,术后残余狭窄呈正相关,其比数比(OR)分别为1.21、1.94、1.13、1.07和1.63,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支架呈显著负相关,OR分别为0.24和0.3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的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脉内小支架应用以 后即刻疗效满意对减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佳相位窗的选择。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扫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图像行MPR、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利用Inspace软件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扫描时记录心率,100例患者心率小于等于60次/min为1组,心率大于60次/min而小于等于80次/min为2组,心率大于80/min而小于等于100次/min为3组,心率大于100次/min为4组。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 1、2组70%相位图像质量最好,3、4组40%相位图像质量较好。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心率越快图像质量越差。最佳时相的选择可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架在冠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冠心病患者植入冠脉支架,冠脉造影示A型病变1例,B型13例及C型5例。支架樾入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14例,治疗PTCA急性并发症(内膜撕裂和急性闭塞)5例。樾主支架20个,其中前降支10个,回旋支2个,右冠8个。结果 术后冠脉扩张效果满意,无残余狭窄。无一例发生急性和亚急性心脏事件,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支架植入对复杂冠脉病变和急性冠脉并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0例冠心病患者 (35例拟诊冠心病 ,5例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患者 )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MSCT)增强扫描 ,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4 0例患者中对 16 0支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进行了MSCT三维重建 ,35例拟诊者中 4例MSCTA和DSA排除了冠脉疾病 ;31例 12 4支冠脉中 ,MSCTA对于显示近中段≥ 5 0 %的狭窄有一定的准确性 (敏感性 81 8% ,特异性 90 1% ) ,不能显示轻度狭窄病变、远端或细小分支病变 ;可以发现并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 ,显示斑块的形态及引起狭窄的程度。钙化斑块特别是钙化范围广者可引起管腔轻度狭窄 (冠状动脉腔径狭窄 <5 0 % ) ,非钙化斑块则引起较明显的狭窄 (冠状动脉腔径狭窄≥ 5 0 % )。 4例冠状动脉支架和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MSCTA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可替代DSA用于易碎软斑块的早期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