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茹 《河北医学》2003,9(1):41-42
目的 :为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7例过敏性紫癜及 4 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柯萨奇病毒B组特异性抗体 (CBV -IgM)。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血清CBV -IgM阳性 17例 (4 5 .95 % ) ,对照组阳性 4例 (10 .0 0 %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X2 =12 .5 2 ,P <0 .0 1。 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血清Adv及RSV阳性各 2例 ,CMV抗体均阴性。结论 :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密切相关 ,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太原地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35例正常儿童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血人微小病毒B19 DNA阳性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IgM及乙肝病毒(HBV)两对半阳性率。结果 ①人微小病毒B19阳性率为2.1%,EBV为17.3%,HBV为3.8%。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7%、2.9%、5.7%,与HSP组比较,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5)。②病毒感染组与无感染组肾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 此三种病毒感染是太原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原因,且病毒感染更易引起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结束后,12岁的小祺出了一身汗,又热又渴的她马上喝了一杯凉凉的酸奶。放学回家又冲了一个热水澡。第二天早上,她无意间发现自己腿上有许多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儿,痒痒的。父母非常紧张,赶紧带她到医院看,医生看过化验单和查体后告诉他们,小祺得的是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柯萨奇病毒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敏性紫癜 (HSP)是儿科常见的全身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涉及多个系统和脏器 ,为探讨 HSP相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本文对我院儿科 1983~ 1998年收治的 HSP48例患儿作一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HSP患儿 48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HSP的诊断标准 [1 ] ,男 33例 ,女 15例 ;发病年龄 1~ 12岁。发病诱因 :发病前 1~ 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者 2 9例 ,进食海鲜者 3例、腮腺炎 1例、接种卡介苗 1例、无明显诱因 14例。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儿于入院后即进行血、尿、粪常规检查 ;2 2例在入院 1周内进行 CVB-…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药食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药食疗杨华鸯,熊翠凤(附属医院中医儿科)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药食疗当人体接触抗原之后,引起过敏症状,最多见的就是皮肤出现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的红色斑疹,这种过敏症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细胞释放介质所引起,与人体...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又称许兰—享诺氏血管炎(Schonlein—Henoch vasculitis)。本病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所引起肾脏损害简称为紫癜性肾炎。我院自1979年11月~1989年6月收治过敏性紫癜75例,其中紫癜性肾炎27例,现对本组病例进行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及复发的关系。②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并腹痛病儿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行病理检查,吉姆萨染色法及HpUT试剂盒快速酶试验法检测Hp。③结果:20例HSP病儿均并发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6例胃镜下呈麻疹样改变。Hp阳性11例,占55%。首次发病13例,Hp阳性5例;反复发病2次以上6例,Hp均阳性,根除Hp后未再复发。④结论:过敏件紫癜发病及复发与HD感染有关。清除Hp可促进疾病恢复并防止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因子与过敏性紫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诊断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腹痛症状分为胃肠型和非胃肠型,在患儿入院第二天进行因子定性检查,有异常者,在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后复查因子。同时记录入院前误诊状况及入院后治疗所采用措施。结果:20例严重胃肠型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凝块于(17.2± 2.09)小时溶解。通过一般治疗  5天后,17例腹痛症状减轻,复测因子恢复正常,3例腹痛症状不减轻者,复测因子仍不正常。在通过输血浆或全血后,腹痛症状很快减轻,复测■因子正常。结论:■因子定性检查,有助于胃肠型紫癜早期诊断。输血或血浆可有助于胃肠型紫癜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ⅩⅢ因子与过敏性紫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诊断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腹痛症状分为胃肠型和非胃肠型,在患儿入院第二天进行ⅩⅢ因子定性检查,有异常者,在治疗后腹痛症状缓解后复查ⅩⅢ因子.同时记录入院前误诊状况及入院后治疗所采用措施.结果20例严重胃肠型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凝块于(17.2±2.09)小时溶解.通过一般治疗5天后,17例腹痛症状减轻,复测ⅩⅢ因子恢复正常,3例腹痛症状不减轻者,复测ⅩⅢ因子仍不正常.在通过输血浆或全血后,腹痛症状很快减轻,复测ⅩⅢ因子正常.结论ⅩⅢ因子定性检查,有助于胃肠型紫癜早期诊断.输血或血浆可有助于胃肠型紫癜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A组30例,为首次发作或经常规抗过敏治疗有效者;B组20例,为既往发作≥2次或常规抗过敏治疗时间>7 d无效,或有顽固性腹痛、呕吐、便血及咳嗽者,视为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对2组受检者分别检测血清MP-Ig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受检者血清MP-IgM阳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除常规抗过敏治疗外,应行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初发HSP息儿206例,分为尿检正常组(128例)及紫癜肾组(78例);紫癜肾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40例)及持续性尿异常组(38例).检测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尿检正常组及紫癜肾组患者,以疾病分类为应变量,以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逐步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40项指标中,尿检正常组及紫癜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有11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对疾病分类有显著影响(P<0.05).一过性尿异常组及持续性尿异常组在年龄、皮疹持续时间等8项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白蛋白降低、血总胆固醇升高是儿童HSP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皮疹持续、血尿合并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总蛋白、白蛋白、IgG降低,可能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临床病理表现的患者在治疗反应和预后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给予分型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应积极治疗。作者对目前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90例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临床特点和提示活跃的临床指标。方法:对90例确诊HSPN患者的临床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并按照尿蛋白定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就诊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天的患者占64.44%,肾病综合征占27.78%,持续性肉眼血尿常伴更严重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随尿蛋白的增加,伴白细胞尿的比例增加。结论:青少年和成人HSPN临床表现多样,伴消化道症出血比例较高;随着尿蛋白增加,临床表现也逐渐加重。持续性肉眼血尿和白细胞尿提示HSPN病变严重且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抗原。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癜肾,IgA型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及正常对照组,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过敏性紫癜无肾脏损害者IgA型ANC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异性抗原PR3、MPO,均为阴性。结论:IgA型ANCA定性检测可反映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情况,其特异性抗原与其它类型血管炎IgG型ANCA特异性抗原 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强,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甚至有微血栓形成,因此,原本在输血领域发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被许多研究证实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加以综述,为进一步揭示过敏性紫癜的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双倍剂量雷公藤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治疗过敏性紫癜 (HSP)的疗效。方法 将 4 4例激素治疗 14天后皮肤紫癜、腹痛、便血仍反复出现的HSP患儿 ,分为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组 (A组 )和常规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组 (B组 )。A组加服雷公藤 2mg·kg-1·d-1,总量 <6 0mg·d-1;B组加服雷公藤 1mg·kg-1·d-1,总量 <4 5mg·d-1。对 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总有效率 10 0 % ,B组总有效率 77.8% ,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χ2 =3.95 ,P <0 .0 5 )。结论 雷公藤能缓解激素治疗无反应的HSP患儿的皮肤紫癜、腹痛、便血等症状 ,且口服双倍剂量雷公藤对HSP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HSP患儿,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诱因、临床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和复发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①204例HSP患儿合并肾损害者92例,发生率为45.1%;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a,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a,P<0.01);②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的感染诱因分别占65.13%和40.18%,皮疹持续时间分别是12.4±3.18d和8.6±2.43d,复发者分别占52.17%和16.0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是12.46±4.32(×10 9/L)和10.75±2.54(×10 9/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是20.0%,41.7%,55.9%和6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HSP患儿中男性,和发病年龄大者容易发生肾损害;②发病诱因为感染者,皮疹持续时间长及皮疹反复者,和白细胞计数升高者易发生肾损害;③除紫癜外其他伴随症状越多,尤其是合并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依次为腹痛(95.8%)、消化道出血(87.5%)、恶心呕吐(37.5%)和腹泻(8.3%)。14例患者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1~30 d,平均(13.7±9.8)d出现。24例患者中19例行内镜检查,73.7%(14/19)患者见十二指肠受累,其余依次为胃31.6%(6/19)、回肠31.6%(6/19)、空肠26.3%(5/19)、食管10.5%(2/19)、结直肠10.5%(2/19)。内镜下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出血点;黏膜下出血及血肿;点片状糜烂;多发形状不规则溃疡,沿皱襞环行分布;结节样改变。内镜活检病理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见红细胞渗出,并可见溃疡形成。仅1例出现毛细血管炎症性改变,血管壁可见灶性坏死。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紫癜样皮疹晚于消化道症状出现较为多见,为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对早期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 )及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开始至2014年,全面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p感染与儿童 HSP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用 Meta分析方法对所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计算综合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3篇。结果显示,HSP组与对照组为:OR(95% CI)为3.17(2.53~3.9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10.06,P<0.00001;腹型HSP与非腹型HSP组为:OR(95% CI)为3.43(1.83~6.4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3.85, P=0.0001。结论 Hp感染与儿童 HSP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是腹型 HS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将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性紫癜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100-150U/(kg·d),静脉滴注,连续7d。两组患儿治疗后随访1~12个月,观察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